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青钢宝剑的红色传奇

陈启西

2018年12月21日08:2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青钢宝剑的红色传奇

  青钢宝剑原件照片

  福建省博物馆收藏着一把青钢宝剑,长81.7厘米,腰宽3.2厘米,剑柄21厘米。宝剑看似普通,背后却有一段曲折动人的寻剑故事。

  1936年春,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大渡河,红军总司令部二局局长蔡威与时任无线电训练队教员马文波,谈起他家里祖传一把太平天国石达开随身佩剑——青钢宝剑,并说他祖辈愧对农民军。然而,这句不经意的话,却成为日后政府确定蔡威烈士身份的重要佐证。

  长征途中,蔡威领导的电台在破译方面屡立奇功,帮助红军取得了辉煌战果。长征胜利后,毛泽东曾赞誉二局功绩,长征有了二局,我们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如果没有二局,长征胜利是难以想象的。由于长期忘我工作,蔡威随部队长征到达甘肃岷县时就因病逝世了,年仅29岁。因蔡威严守党的纪律,组织仅知道他是福建人,真实“身份”却无法确认。

  解放后,蔡威的老战友纷纷踏上了保卫和建设新中国的岗位,有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宋侃夫、邮电部原部长王子纲、中将徐深吉、少将马文波等。然而,在工作之余,静下心来,战友们更加思念长眠在黄土高原上亲密战友蔡威。对马文波来说,蔡威在大渡河边的谈话,深深地铭刻在他的脑海里。

  找到蔡威后人还要附加以“剑”为证。关于石达开佩剑,中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太平天国馆都没有,蔡威的亲属在哪儿呢?在福建什么地方,哪个地区、哪个县、哪个村,蔡威是否是真名?无人知晓。1982年2月24日,徐深吉写了一篇名为《怀念一位“无名英雄”——回忆红军长征中的蔡威烈士》发表在《福建日报》上投石问路,希望能引起当地知情者关注。

  很快有消息从福建福鼎传来。当时,福建全省各市(地)县党史资料征集编写委员会刚恢复重建,福鼎党史征编委有干部从《福建日报》上看到这篇文章,蔡威事迹十分感人。当地党史征编委干部根据文章中提供线索,对全县进行搜寻,发现福鼎管阳有个名叫“张白弟”的“失踪者”很有调查价值。

  大家就去核实,虽然“张白弟”兄长外貌与蔡威很像,马文波等人也很想尽快找到蔡威后人,但确认他的后人,老将军们很谨慎,坚持必须查到翼王佩剑“实证”。

  经省、地有关部门深入核实,福鼎张家没有收藏过翼王佩剑,而“张白弟”年龄与蔡威差距较大,只好放弃这条线索。离开福鼎张家,马文波对老战友说,蔡威为人正直,从无戏言,他说的“传家之宝”石达开青钢宝剑,绝不是空穴来风。

  就在同一时期,宁德蕉城蔡厝里的蔡述波兄弟俩向宁德地委党史资料征编委要求,查询失踪50多年有“中共”背景的祖父蔡泽鏛材料,证明材料上写着“蔡泽鏛又名蔡威”。这份证明材料制作时间是1956年,比福建省党史征编委的通知和《福建日报》的回忆文章中所提到的“蔡威”早了20多年。

  而就在半年前,宁德地区党史征编委接到省党史征编委通知,要求协助查找一位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烈士“蔡威”,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蔡家兄弟带着材料赶到北京,尽管宋侃夫、王子纲、马文波等人从相关书面材料上得悉面前两位年轻人的祖父叫“蔡威”,心里已有九分把握,但由于发生过误认“张白弟”一事,马文波坚持必须有蔡威生前亲口跟他说过的翼王佩剑为证,才可确认其身份。

  随后,马文波亲临闽东,重点调查蔡家是否存有石达开佩剑。宁德方面做足调查,找到了曾保存过佩剑的蔡作柯老人。

  原来蔡威曾祖父蔡步钟,在清朝时曾任四川雅州知府,大渡河安顺场一带正是雅州辖区,石达开兵败被俘时,恰在蔡步钟任内。蔡步钟卸任后,将石达开青钢宝剑带回蕉城。蔡作柯老人介绍,这把宝剑剑柄前面有“青钢宝剑”4字,剑身上则有“二龙戏珠”精细花纹。1956年,宁德征集历史文物时上交文物部门集中到福建省博物馆了。

  马文波一行直奔福建省博物馆,终于找到了这把青钢宝剑。至此,翼王佩剑之谜全部揭开。蔡威在大渡河边对马文波说的话,终于得到证实。

  1985年8月20日,宋侃夫、王子纲等人联名将马文波关于蔡威籍贯调查情况致信国家主席李先念并徐向前元帅。李先念和徐向前分别给予蔡威高度评价。同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认蔡威为革命烈士。

  一柄青钢宝剑,洞穿百年中国历史。在这柄青钢宝剑身上,既有对蔡威的久远记忆,也有马文波刻骨铭心的挂牵。它见证了老红军们对战友的拳拳之心,也见证了他们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陈启西)

(责编:曹淼、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