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根深不怕风摇动”

——回望老一辈在延安马列学院的党性教育 

2019年02月18日08:21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根深不怕风摇动”

  1939年7月,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的重要讲演《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抗战时期,我党于1938年创办的延安马列学院(1943年并入中央党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攻读马列主义理论比较正规的学校”。马列学院学员特别珍惜战时环境中弥足珍贵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他们除了掌握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知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外,都比较一致地认为:此时期受到的党性教育对自己一生影响深刻,养成的坚强党性是自己一生度过曲折、战胜困难的重要精神利器。

  陈云、刘少奇、李富春、张闻天等人所做的专题报告最受欢迎

  延安马列学院没有专门设置党性教育的科目,但这并不代表学院不重视党性教育。当时学院共开设六门课程:政治经济学、哲学、马列主义基本问题、党的建设、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西洋革命史,其中党的建设最受欢迎。陈云、刘少奇、李富春、张闻天等人都做过党性教育方面的专题报告。党的建设最受欢迎也是因为其中关于党性修养的专题报告非常精彩。

  当时陈云是中组部部长,他在马列学院做的专题报告是《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这堂课在延安声誉很高,有口皆碑,中央党校、女大、陕公等学校的学员及中央各部领导机关的干部,凡能脱开工作的都争先恐后地来听这门课。马列学院的学员特别推崇这门课。陈云讲课,不拘泥于教材和理论,没有枯燥的说教,他用大量的典型事例和生动活泼的语言,指明了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即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扎实的马列主义知识,严守党的纪律和机密,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保持言行一致和高尚气节,发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很多学员在几十年后回忆时,都提到陈云的这堂党课,对陈云讲共产党员奋斗到底印象尤其深刻。陈云课上说,每个党员入党宣誓时都表示自愿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到底”究竟是什么意思?用上海人的话说,就是“翘辫子”。举例来说,顾顺章、张国焘就是没有到底。监狱叛变、战场逃跑、受金钱美女的利诱等,只想到个人的得失进退,就不能到底。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一阐述党性理论的经典篇章就是在马列学院演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刘少奇讲了共产党人为什么需要进行党性修养,怎样进行党性修养,怎样和各种错误的思想意识作斗争等。课后,学员开始用报告讲的内容对照自己进行检查,纠正偏差。原中国大百科全书副总编刘雪苇回忆说,听刘少奇讲修养,最深、最刺痛他的一点,是纠正了他“绝对主义”的毛病,他还为此在小组讨论时做过心情激动的检查。

  作为马列学院负责人的张闻天也做过党性修养的报告,但并非学院固定课程,所以不是每期学员都有幸聆听过。听过这堂课的人,都记忆深刻。张闻天报告的题目是“论待人接物问题”,讲的不是一般的人情交往,而是讲一个共产党员如何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从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大局出发,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以及这一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修养。张闻天尤其强调,修养不是细枝末节的小事,不是唯唯诺诺谨小慎微,而是每个党员从党性高度上提高自己为人的素质。

  除了党的建设关涉党性修养外,其他课程和报告也或多或少有利于增强学员的党性修养,尤其是曾经出生入死战斗在前线的同志做的关于党史的报告,其实就是党性的现场教学课。王首道讲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白色恐怖中坚持斗争的情况,陈正人介绍了井冈山斗争与中央苏区的创建,张鼎丞做了闽西苏区创建过程的报告,徐海东讲了鄂豫皖苏区的创建和变迁,陈郁讲了广州起义的经验和教训,张浩介绍了如何进行监狱斗争……有了这一思想上的洗礼,学员们再回顾自己血雨腥风、筚路蓝缕的历史,就更坚定了奋斗的决心。

  “在研究三民主义之后,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更加加强了”

  马列学院的教学以自学为主,每周授课一两次,每次3至4个小时,其他时间用于讨论和自学。当时中央指示,“在学校生活中应该充分发挥民主”,各级党校“在学习中提倡敢于怀疑,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意见,与同志辩论问题的作风。对于错误的、不正确的思想,主要的应该采取说服、解释与共同讨论的方法来纠正”。马列学院尽可能提供学员接触各种思想、各种观念的机会,阅报室公开陈列包括国民党顽固派报刊在内的各种观点的读物。熟读各种观点后,便就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开展辩论会。当时讨论的主要是时政性题目,比如统一战线、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等,但对这些问题的辨明本身就是一个厘清是非、坚定信仰、强化党性的过程。在深刻了解其他思潮和观念后,在各种声音的交锋和碰撞中,学员更清楚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的科学性,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当时一个学员评价道,“在研究三民主义之后,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更加加强了”。

  除了学习讨论,民主生活会也是学员锤炼党性的重要时机。学院每周都要利用一个党日来开展民主生活会。支部成员全体参加,往往是老同志带头发言,检查自己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优缺点,优点受到表扬,缺点受到严格的批评。当时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有一些偏差,比较容易扯到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比如批评节省用肥皂、牙膏,用不完也不给别人,还上纲上线。这些情况反映到院长张闻天那里,他听了之后说,为了肥皂、牙膏开生活会,使大家眼光不是放大而是缩小,使同志关系不是密切而是紧张,这样的会没有必要开。毛泽东也曾就党内批评说过“要注意政治,要防止使人过分谨小慎微”,张闻天纠正的正是这样一种偏向。纠偏后的民主生活会更加科学,不再拘泥于细枝末节、家长里短的评价与挑刺,更注重从思想表现、道德节操、政治立场等关涉党性的方面去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参与其中的人也更能坦然地面对批评,修正提高。

  成立研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国际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室,开展周密系统的调查研究

  实践是锻炼党性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养成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是学员们重要的收获。为了彻底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实现边区经济的好转,边区开展自给自足、自力更生的大生产运动。马列学院的老师、学生,不分男女,或上山开荒或参加其他劳动。很多知识分子出身的学员,没有经历过艰苦的劳动锻炼,但在认识了大生产运动重要性后,都自觉、愉快地投入到运动中去,在生产中增强了自己的劳动观点,更养成了不怕脏、不怕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成为他们后来战胜困难、直面挫折的强大精神利器。

  延安整风前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响应这一号召,马列学院首先组织学员成立研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国际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室。同时,开展两个方面的调查研究,一是派学员至陕甘宁边区政府各厅局,对农业、工业、商业、财政、金融、教育等情况进行周密系统的调查研究,提高实际知识水平,给中央提供有关参考材料;二是组织去前方根据地,如晋西北等地,做农村实地调查,研究各阶级动向和土地、生产情况。调查研究使学员更接地气,了解实际,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人格感召润物无声

  当时的马列学院可谓各方优秀人才的大本营。与优秀人才为伍,感受其坚定的革命修养、崇高的思想境界,本身就是一个潜移默化提升党性的过程。1939年春节,张闻天在马列学院展览上题词——“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这是他人生坚意笃行的信条,也是给学员们的忠告。学员们谨记这一忠告,谨记张闻天表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的纯洁与忠诚,以此激励自己不论顺境还是逆境,都不动摇自己对党和国家的信仰与忠诚。

  当时的教员配备也堪称延安一流,王学文、艾思奇、吴亮平、陈昌浩等都是在各自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人,听他们讲课,如沐春风,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共产党员人格魅力和修养,更让人心旷神怡,他们处世的智慧与宽广的胸怀,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员们的人生观。原中宣部副部长王惠德讲过一件事。当时王学文正在讲解政治经济学,王惠德对他的一个观点表示不赞同,王学文就让王惠德讲讲自己的观点。年轻气盛的王惠德不仅申述了自己的理由,还当着同学们的面批驳了王学文的理由,言辞激烈,针锋相对。王学文听后,许以微笑,表示下课后继续讨论。几十年后,不复年轻的王惠德感叹:王学文老师真是一个极有涵养的忠厚长者,他宅心仁厚,包容体谅,激励自己做一个像王学文一样的光明磊落的共产党人。

  除了向老师学习外,学员之间也能互相学到很多优秀品质。当时学员中有久经沙场的老战士、老红军,也有来自白区的老干部,听他们讲在艰难困苦中斗争的历史和经验,非常生动有益,特别是在敌人面前如何保持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节,感人至深。这样的聆听本身就是一堂有血有肉、形象生动的现场教学,是一种涤荡思想、洗礼灵魂的过程。(王毅)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责编:曹淼、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