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石少华办摄影训练队

邓涛

2019年02月21日08:0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石少华办摄影训练队

  在中国新闻摄影史上,群峰逶迤,连绵不绝。著名摄影艺术家石少华算得一个,也是群山中一座巍峨的险峰。

  抗日战争时期,石少华曾开办了4期摄影训练队,培训敌后摄影记者百余名之多,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的珍贵影像资料。

  1938年初,年仅20岁的石少华携带一台相机和胶卷,奔赴陕北,3月抵达延安。次年秋,他随抗大总校由延安到晋察冀,被吕正操司令员要到冀中军区开辟摄影工作。从1940年6月到1942年6月,他连续开办了4期摄影训练队,培养出100多名摄影人员,冀中军区所辖5个分区,先后都建立起摄影组。

  举办摄影训练队是各根据地培训摄影人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并非石少华的独创,却在石少华那里取得了最大的成功。

  冀中第1期摄影训练队

  首期摄影训练队于1940年6月开学,地址在河北省曲阳县宋家庄,石少华任教员和队长。学员从冀中军区5个分区抽调,因敌军封锁,开学时只来了流萤、李颧、左大章、张骥良、杜福增、朱华萱、刘明、李乃、宋贝珩等9人,学习将近结束时,袁克忠、孟庆彪赶来了,共计11人。开学时,石少华请冀中火线剧社社长凌子风作词、音乐队队长李涛作曲,写了摄影训练队的队歌《我们是革命的摄影工作者》。

  《我们是革命的摄影工作者》堪称我国第一首摄影歌曲。歌词是:

  “我们是革命的摄影工作者,带着我们的武器,走进人群去,奔驰战斗里,把人民愤怒的心火,和子弟兵的胜利,摄进镜头,把敌人的暴行和无耻,印成千万张照片,昭示国人。我们是革命的摄影工作者,是共产党的战士,学习马列主义,加紧锻炼自己,不怕流血牺牲,日夜活跃在最前线。拍好照片,用真实生动有力的画面把人民引导到解放的路上去。”

  队歌包含着革命摄影工作的性质、宗旨、任务、路线和方法,指明了摄影战士自我改造的道路。它是解放区摄影战士的歌,也是解放区摄影工作的纲领,极大地鼓舞了摄影工作者的抗战热情。

  首期摄影训练队的主要课程除摄影外,还有政治和文艺两项,后两门课请政治部和火线剧社的同志来讲。摄影课的内容分摄影常识、新闻摄影、暗室技术、照片上色4个方面,由石少华主讲,刘长忠担任暗室技术辅导员。

  训练队学习期间多次遭遇日军袭击骚扰,大家在战火中完成学习任务。当年10月结业,11名学员中有7人回原分区开展摄影工作,宋贝珩回冀中军区摄影科搞专职暗室工作,他是摄影训练队培养的第一个专职暗室工作者,后来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达40年之久。袁克忠、孟庆彪两人留在第2期继续学习。

  冀中第2期摄影训练队

  1940年冬,第2期摄影训练队在定县农村开学,石少华继续担任队长和教员,朱保玺(学员)任副队长。学员仍由冀中各军分区选派,有袁克忠、孟庆彪、朱保玺、杜根元、陈国林、胡金华、刘世珍、王云生、黎呐、张万选等14人。

  主要课程和第1期基本相同,石少华讲摄影主课,刘长忠讲暗室技术,另聘凌子风讲美术,魏泽南讲政治,陈云(火线剧社编导)讲文艺理论和文学,刘文华讲光学。课程讲完后,石少华带领学员到白洋淀实习,拍摄水上游击队的活动。1941年3月底结业,学员大部分回原军分区或原部队从事摄影工作。

  冀中第3期摄影训练队

  摄影训练队第3期于1941年夏初在安平开学,课程安排和上一期差不多。学员30人左右,其中有梁明双、杨振亚、宋克章、刁寅卯、李文治、张梦华等。学员中党员较多,建立了党支部,杨振亚任支部书记。又调来第1期毕业学生李颧和第2期毕业生黎呐给石少华当助手、做辅导员。学期3个多月,7月底结业。

  冀中军区政治部从这期毕业同学中选拔出杨振亚、张梦华、李文治、刁寅卯4人进山,到正在筹建的晋察冀画报社学习制版印刷技术,准备在冀中筹办摄影画报。他们通过层层封锁,绕行了一个多月才抵达目的地——冀西平山县陈家院。正赶上反“扫荡”开始,随即和画报筹备组一起分散转移,直到11月初才返回驻地。他们在画报社学习几个月后,冀中形势恶化,不能按期返回,便都留在画报社干制版印刷工作。

  1943年秋冬季反“扫荡”中,晋察冀画报社在阜平柏崖遭日军突袭,9位牺牲的同志中就有从冀中第3期摄影训练队去的张梦华、李文治。刁寅卯1943年调晋绥军区工作,1946年在前线采访时壮烈牺牲。

  冀中第4期摄影训练队

  抗战期间最后一期摄影训练队1942年2月初在安平县北郝村开学。这期学员条件要求严格,大都为战斗部队的连、排干部,地方公安系统也选拔了一批优秀青年干部来学习,加在一起共80多人。全是20岁上下的棒小伙,光荣的共产党员。其中有荣启明、韩金声、李学增、袁苓、董青、董辉、杜海振、刘克己、李峰、宋谦、魏祖耀、高毅、李苿、徐育才、吴进禄、葛志清、张义、温刚、张世清、张士禄、刘芝兰、周树明、杨振奎、李希明等。石少华任队长兼教员,梁明双任教育干事,李颧和黎呐担任助理教员,学员荣启明任执行队长。吕正操司令员派跟随自己多年的警卫员焦国珍来队当指导员。

  开学一个多月,又赶上日军发动的“五一大扫荡”,摄影训练队随军区机关转移,在行军路上休息时开课,后来化整为零分散隐蔽到各村,敌人一走马上集中学习,上完课又分散隐蔽。后来,地方来的学员都转移回原地打游击,部队来的学员,一部分去找原部队,一部分突破平汉路封锁线转移到冀西山区,该期摄影训练队未正式毕业就结束了。

  在反“扫荡”中,学员温刚为保护和他一起在麦田里隐蔽的群众,只身一人从麦垄里跳出来,赤手空拳和一帮日军搏斗,壮烈牺牲;董青在安平大兴村掩护群众突围时,用手榴弹和敌人战斗,身负重伤,成了三等残废。他们这种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为大家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后来,石少华调到《晋察冀画报》,冀中摄影训练队停办,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底才又续办了一期。

  (作者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系副教授)

  石少华履历

  石少华,广东番禺人。1918年出生于香港,幼年回广州定居。1932年入岭南大学初中,后转入岭大附属高中,自修摄影。1938年初到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和抗大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拍摄了抗大、陕北公学、鲁艺活动的照片和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首长活动情况的照片。1939年作为抗大记者团摄影记者随抗大进入华北敌后,任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摄影科科长。

  1943年起,历任《晋察冀画报》副社长、《华北画报》副社长、社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拍摄了大量反映革命斗争生活的新闻照片,知名的有《白洋淀上的雁翎队》《地道战》《埋地雷》《炮战》《行军在长城脚下》《攻占张家口》《蒋家残兵》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新闻总署新闻摄影局副秘书长兼新闻摄影处处长。1952年任新华社摄影部主任,1959年任新华社副社长。1962年在北京举行个人影展,作品被誉为“珍贵的文献,英雄的诗篇”。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一、二、四届主席。著作有《摄影的理论和实践》《石少华作品选》等。曾获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颁发的“国际摄影荣誉杰出活动家”、日本东川国际摄影节颁发的“海外摄影家”奖。

(责编:曹淼、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