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新
2019年06月10日08:20 来源:学习时报
腊子口战役是军事史上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著名战役,也是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境内最关键的一仗。此次战役,红军突破了长征中的最后一道关口,为顺利进入陕甘地区开辟了通道。
非攻下不可的关口
1935年9月12日,党中央在俄界高吉村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和部队整编问题。之后,党中央率陕甘支队由俄界出发北上,于16日到达岷山脚下的腊子口。
腊子口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东北部,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腊子口周围是崇山峻岭,东西两侧都是100多米高的陡峭石崖,如刀劈斧削一般,中间是一个宽8米左右的隘口,腊子河从峡口奔涌而出,抬头望去,只见一线青天,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此时,红军面临的形势比背水一战还严峻。背水一战尚可渡水而退,但红军已无路可退,四面受敌:前有甘肃军阀,后有从四川追来的刘文辉部,周边还有卓尼杨土司的队伍,以及胡宗南部的主力,若不能尽快拿下天险腊子口,不但无法实现中央北上抗日的主张,红军还将会面临被敌人合围的危险,甚至连掉头南下、重回草地的机会都没有。因此,毛泽东果断下达了两天之内拿下腊子口的命令。
当时,驻守在腊子口的敌军有两个营,其中一个营扼守隘口,另外一个营配置在隘口后边的谷地。守军在桥头和山崖上构筑碉堡,形成交叉的火力网。此外,敌人在腊子口附近地区还配置了两个师,可随时增援,妄图凭借天险挡住红军的去路。
16日下午,战斗打响。承担夺取天险腊子口任务的是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红军先后多次对敌发起猛攻,但因地形狭窄,无法展开大规模进攻,敌人以逸待劳,凭借地形优势,用机枪封锁独木桥,等到我军战士接近桥边时就投手榴弹,我军接连几次进攻,都无法接近桥头,正面进攻一直没有进展。
兵分两路夺关隘
半夜时分,部队决定暂停进攻,重新研究作战方案。经过缜密侦察,我军发现了敌人的布防漏洞,原来敌人过于自信腊子口天险优势,把主要兵力都集中在了正面,而且正面修建的碉堡没有顶盖,在两侧峭壁顶上也都没有设防。根据敌人兵力分布情况,结合实际条件,四团决定兵分两路夺取腊子口:由王开湘带领一连、二连隐蔽迂回至腊子口右侧,从崖壁攀登至敌人后侧;杨成武带领六连从正面突击,夺取独木桥,若袭击不成,也要连续进攻,达到消耗敌人,造成其恐慌的目的。
接到任务后,六连召开党团员大会,成立突击队,准备夜袭夺桥。在会上,大家纷纷表示:“坚决夺取腊子口,走上抗日最前线!”当场就有20多位干部战士报名参加突击队,连队从中挑选了15位党团员,组成3个突击小组。突击队员们攀着崖壁上横生的小树,悄悄地摸到了桥边,利用桥肚底下的横木,一手倒一手地往对岸运动。敌人发觉后,用机枪、手榴弹朝桥下乱射乱打,战士们摸到一块岩石下,待机行动。另外两个突击小组趁敌人火力被吸引至桥下的机会,冲到桥边向敌人掷过去一排手榴弹,紧接着冲进敌人筑在桥头上的工事。桥下的突击队员乘机从岩石下钻了出来,翻上桥面,拔出大刀,喊着冲杀声跟敌人肉搏起来。
与此同时,王开湘率一连、二连也已摸至腊子口右侧峭壁下,河流湍急,探路战士还没到河心就被水冲走,好不容易才被救上来,徒涉受阻,只好用马匹来回骑渡,但效率较低。后来战士们想到一个好办法,砍倒河边两棵大树倒向对岸,一下子搭起了两座独木桥,勇士们顺利渡过了腊子河。面对陡峭的山壁,怎么才能上得去?外号“云贵川”的苗族小战士自告奋勇,用带铁钩的长杆沿峭壁爬了上去,把用绑腿做成的绳索系在大树上垂下来,战士们顺绳索攀上峭壁,迂回至敌人身后,向没有顶盖的敌工事投掷手榴弹,敌人万没想到我军会从峭壁迂回至其后方,惊慌之下士气大泄,被我军两侧夹击,只得仓皇逃命。我军乘胜夺占了独木桥,控制了隘口炮楼,随后总攻部队兵分两路,沿腊子河向峡谷纵深扩大战果,连克敌人多道防线,一举夺下腊子口天险。
全盘棋都走活了
腊子口是红军长征中克服的最后一道关口,腊子口战役因此而被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此次战役的胜利,使红军摆脱了被敌人四面合围的危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妄图利用恶劣的自然条件“困死”红军的阴谋,为红军顺利进入陕甘创造了有利条件。时任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对此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现在好了,腊子口一开,全盘棋都走活了。”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