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吉鸿昌:铁骨丹心镌史册

海 棠

2019年07月03日11:13    来源:宁夏日报

原标题:吉鸿昌:铁骨丹心镌史册

连日来,在自治区档案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档案文献展上,参观者总会被一张瓷碗照片吸引驻足。引起大家注意的,是瓷碗上烧刻的一行字——作官即不许发财。

碗的主人是吉鸿昌。另一张照片上,吉鸿昌一身戎装,身姿挺拔,眼神坚毅,岁月涤蚀的斑驳印记难掩铮铮铁骨。

1895年,吉鸿昌出生于河南扶沟县吕潭镇。18岁不到便弃学从戎,投入冯玉祥部下当兵,开启戎马生涯。因骁勇善战,由士兵被提为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军师长,人称“吉大胆”,其部队也被誉为“铁军”。

吉鸿昌担任营长之后,一次回家看望父亲,父亲得知他在军队做了官,提出唯一一点希望,便是后来的家训——作官即不许发财。吉鸿昌为了铭记家训,将其刻在吃饭的碗上,后来在他所带领的军队里,饭碗也刻上了同样的字。照片上的瓷碗,便是吉鸿昌身前所用,跟随他走南闯北直到牺牲。

1929年,吉鸿昌被提升为第十军军长并代理宁夏省主席。部队进入宁夏省城后,吉鸿昌就约法三章,严明纪律。夏收时他命令军队帮助农民收割,还亲自带领警卫队的十多人到北塔附近收麦子。当时老百姓端来茶、拿来吃的,吉鸿昌哈哈大笑说:“我是自愿来的,又不是你叫的麦客子,还要管饭吗?”群众议论说,省主席给农民收麦子我们还没见过,吉鸿昌的军队真好。

吉鸿昌在宁夏只驻了6个月。1929年9月,吉鸿昌由宁夏调往潼关,路经固原住了6天,还接见了各界代表,发表演说:我们西北虽然人烟稀少,但是地大物博,只要我们勤劳勇敢的回、汉各民族团结起来,大西北就能富裕起来,我们中华民族就能富强起来。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吉鸿昌坚决要求参加抗战,被蛮横拒绝,无奈含泪出国游历。期间,他心系祖国安危,沿途多次发表抗日演说,呼吁全中国人民在日本侵占我国东北、国家处于生死危难之际,皆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为生存而战,为公理而战,牺牲一切,坚决抗日,并呼吁国际社会声援中国人民。

1932年,闻讯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发动进攻,吉鸿昌立即结束欧美之行,回到祖国,联络发动旧部,为抵抗日本侵略者奔走呼号,并变卖家产筹集6万多元购买枪械,组织抗日武装。为了进行党的活动,吉鸿昌把他的家——位于天津和平区花园路上一座三层英式小洋楼也贡献了出来。他专门对住宅结构进行了改造,每层都设小间密室,以应付紧急情况,三楼则成了专为地下党印刷党内文件和抗日刊物《民族战旗》的秘密印刷室。

1932年秋天,吉鸿昌在北平由党的北方政治保卫局秘密接收入党,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主力将领,从此开始了新的革命征程。

战场上杀敌,他无所畏惧并袒露胸膛冲锋向前;就义之前,他豪言“共产党员要光明正大的死”,拒绝背后挨枪子。

1934年5月,吉鸿昌组织成立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南京当局密令刺杀吉鸿昌,未遂,便以“有杀人嫌疑”为由将其逮捕,后又秘密引渡到北平军分会,关押在北平陆军监狱。1934年11月22日晚,北平军分会对吉鸿昌进行“军阀会审”。敌人使出种种手段、迫害逼供,吉鸿昌大义凛然、临危不惧。11月24日,蒋介石密电北平军分会,下令对吉鸿昌“就地枪决”。上刑场时,吉鸿昌用树枝作笔,在地上写下了最后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随后英勇就义,年仅39岁。

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吉鸿昌用铁骨丹心,用英勇无畏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为我们留下了可歌可泣、可以追怀的历史篇章,也成为照耀后人不畏艰难、勇敢前行的精神火种。

(责编:王珂园、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