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追寻英烈的足迹

温琳

2019年07月05日08:27    来源:湖南日报

原标题:追寻英烈的足迹

  今年6月12日是曾经震惊中外的“平江惨案”发生80周年纪念日,在平江惨案牺牲的烈士中,有一位烈士,曾上过井冈山,在红色瑞金工作,走过万里长征,与蒙古首领结盟,后以八路军少校团副身份回到湖南参与抗日活动,接任中共湘鄂赣特委书记前夕,发生“平江惨案”,牺牲时年仅32岁。他就是罗梓铭。

  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他们的事迹不能被时间所遗忘。日前笔者在其孙子罗勇的带领下,先后走访了瑞金、遵义、环县、吴起镇、延安、平江等罗梓铭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追寻烈士足迹,只为让英雄的精神永存。

  瑞金

  为红军输送了几百名热血青年,向刘少奇请教写毛笔字、写文章

  7月的瑞金,一场雨浇灭了当地炎热的天气,这座位于赣南莽莽群山中的小城,是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城西沙洲坝有一口“红井”,它清冽甘甜的水一直在小学课本里流淌,浸润着一代代接班人的心田。笔者来时正下着雨,打着伞在井边用竹筒舀水喝的人络绎不绝,附近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离红井不远处,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法院旧址,那是一栋老式土砖结构的天井式住宅,墙上挂着罗梓铭的像。80多年前,他作为工人代表,是董必武任院长的临时最高法院陪审员,参与了当时轰动苏区的左祥云等人贪污案的审判。

  当地党史专家严帆介绍,罗梓铭是1933年初来瑞金的,他作为湘鄂赣省代表出席了全国苏区职工代表大会。会上他汇报了湘鄂赣省的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受到时任苏区总工会委员长刘少奇赞赏,当选为中国店员和手艺工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和工会党团书记,留在了中央苏区协助刘少奇开展苏区工人运动,在保障工人利益、开展查田运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参军参战、支援革命战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中央苏区的生活十分艰苦,罗梓铭用小蒲叶包装饭,分两顿吃,菜没有油,有时连盐也没有,就把青菜沤酸用白水煮着吃,或抓几个辣椒在火上烤一烤,他也吃得很香。他知道自己文化程度低,常到楼上刘少奇的房里向刘少奇请教,学习写毛笔字、写文章,在《红色中华》上发表过文章。

  1933年秋,为粉碎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军事“围剿”,罗梓铭协助刘少奇组建以苏区工人为主体的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先后奉命到广昌和赣南做战地动员工作,发动赣南的工、农、青、妇组织,输送了几百名热血青年参加红军,出现了“父母送儿上前线,夫妻双双上战场”的动人景象。

  1934年1月,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罗梓铭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7月,罗梓铭调任中共赣南省委组织部部长,开始为红军长征做准备,3个月后,随中央红军第二纵队开始长征。

  遵义

  担任遵义县革命委员会主席,保障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

  位于贵州北部的遵义城,是一座改变中国命运的城市。在凤凰山下的闹市区,有一栋两层楼的青砖木结构房屋,那是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旧址,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在进军途中帮助人民群众建立的第一个县级政权组织,也是黔北高原上的第一个革命政权组织。旧址里挂着罗梓铭的画像。

  1935年1月9日,红军长征到达遵义,红军总政治部在遵义老城省立第三中学大操场召开了“万人大会”,在新城豫章学校建立起“遵义县革命委员会”,罗梓铭任主席,徐特立、毛泽民分别担任教育委员和财务委员。当地党史专家介绍,罗梓铭积极推行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土地政策、经济政策和土地法、劳动法,发动劳苦群众没收地主土豪土地财产、为红军筹被、筹款,扩建红军,组织工人纠察队、革命先锋队等群众武装,做了大量的工作,保障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

  红军在遵义期间,当地参加红军的人很多,有的战士一时领不到军装,罗梓铭做过裁缝,徐特立教他把缴获的敌军帽子改成红军帽子:拆开后用竹篾片作“遮阳”,用红布剪好五角星贴上。后来,罗梓铭在遵义扩兵会议上也教新兵这样做,在部队传为佳话。

  遵义会议后,罗梓铭结束了在遵义的使命,继续踏上长征的征途。临走前,罗梓铭召集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成员开会,作了动员和安排。在遵义参加革命的女同志张士民回忆,当时罗梓铭怕她行军有困难,要她留下,但怎么也说服不了她,只得让她随红三军团政治部踏上了长征之途。

  陕甘宁

  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与4名蒙族首领结盟为兄弟

  河连湾村是黄土高坡下的一个寂静小村庄,环河在旁缓缓地流淌,80多年前,这里曾打响长征的最后一战——山城堡战役;这里还有河连湾陕甘宁省政府旧址纪念馆,纪念馆是一个小四合院,展厅里挂着罗梓铭的画像,80多年前,他曾在这里战斗过。现在,这里时常有人来凭吊。

  1936年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新设陕甘宁省,省委驻地就在河连湾。李富春任中共陕甘宁省委书记,罗梓铭任组织部部长,下辖定边、安边、赤安、环县、豫海等多县的党组织。环县党史专家陈希祥介绍,罗梓铭接到命令后迅速就任,协助李富春全面开展陕甘宁省委的工作的同时,经常深入所属各县发动群众,领导建立地方政权,组织地方武装,开展土地革命,筹粮筹款,扩大红军,战胜了许多难以想像的困难。

  陈希祥说,陕甘宁地区有不少少数民族聚居,罗梓铭特别重视开展统战工作。为了红军指战员和地方干部在执行民族政策时不出现偏差,罗梓铭组织几个政策水平较高的同志,根据中央文件精神编写了一本小册子,把我党少数民族政策编为简单易掌握的“民族政策十条”,提醒干部、战士与少数民族人民相处时的注意事项。

  红军解放定边县城后,罗梓铭受命在三边地区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蒙族首领派人来联络,与红军结盟联合抗日,红军方面有罗梓铭、赵敏;蒙胞方面有4名蒙族首领,结盟仪式按蒙族风俗隆重举行,按生辰年月排列,长者为兄,幼者为弟,仪式完毕摆上酒宴,尽情痛饮同心酒。这次结盟为罗梓铭后来协助李富春在陕甘宁省委开展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让红军的后方根据地更加巩固。

  不久,罗梓铭被调到陕甘宁根据地担任三边(即定边、安边、靖边)特委书记。这里是沙漠地带,土地贫瘠,人烟稀少,生活十分艰苦。他患有肺病,咳得厉害,经常熬夜写材料和处理各县区的工作。组织上见他病重,瘦得眼窝深陷,要给他单独开餐,他不同意,坚持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池盐是三边一宝,但由于运输问题没有解决,大量食盐运不出来,三边人民急需的棉布、粮食等生活用品也换不回来。罗梓铭不顾身体有病,亲自带人到长城外购买了一批骆驼。路上,他咳得几乎直不起腰,有时咯血,仍悄悄擦干嘴边的血迹,咬牙坚持。

  1937年5月,罗梓铭结束了在陕甘宁边区的工作,回延安出席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会议期间他被选送到“中央党校”学习。

  平江

  “惨案”发生时宁死不屈,妻儿受乡亲保护逃过一劫

  湖南平江的汨罗江畔,有一栋南方木质结构的二层楼房,门面不大,却有十余丈长的进深,前门临街,后门通向河边。临街门面挂着“亿倡药店”的招牌,抗战时期这里是新四军留守处,罗梓铭就是留守处负责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1937年9月,中央派罗梓铭回湘担任湘鄂赣特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同时担任新四军平江县嘉义留守处(后改通讯处)负责人。

  1939年6月12日下午3时,国民党第二十七集团军司令长官杨森奉蒋介石秘密指令,派特务营长何学植和连长余启友带特务连突然包围我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杀害新四军参议涂正坤、通讯处秘书吴贤众,将罗梓铭、吴渊、曾金声、吴贺泉、赵绿呤等人捆绑逮捕。

  当晚,他们要罗梓铭交出我党组织名单,将罗梓铭等人吊起来拷打,用烧红的铁铲往他们身上烙,妄想他们屈服。罗梓铭等人受尽毒刑折磨,始终坚贞不屈,一字不供。敌人无奈,于深夜十二点把罗梓铭、曾金声等4人带到嘉义镇虎形岭一口淘金的废井旁说:“如果再不供出你们的情况,就将你们推入井底。”罗梓铭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切齿痛骂敌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罗梓铭每呼一句口号,匪徒就用匕首刺他一刀,最终把他们一起推入数丈深的竖井,一阵乱枪后将他们活埋,制造了举世震惊的“平江惨案”。 据收后来殓罗梓铭遗体的群众说,他身上有30多处刀口。

  这一惨案激起了抗日根据地和国统区人民的公愤。1939年8月1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万人公祭死难烈士大会,各界人士1万多人冒雨参加,毛泽东作了《必须制裁反动派》的著名演说,沉痛悼念涂正坤、罗梓铭等烈士,声讨国民党暴行。董必武在悼词里称赞他:“在乡驱虎凶,为国靖烟尘。”

  罗梓铭牺牲时,儿子罗吉林才8岁,他们一家都住在新四军平江通讯处。罗吉林生前回忆,父亲被国民党带走后不久,他母亲洗衣服回来,通讯处门口药铺的涂老板忙把她叫进去,对国民党士兵说这是他女儿,洗衣服刚回来。涂老板藏好他母亲,又马上要儿媳到街口饭店叮嘱老板等罗吉林放学回来,把他拦住藏在店中。当晚母子俩被悄悄送到平江长寿街,被地下党组织悄悄送到浏阳,才逃过一劫。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在虎形岭建成“嘉义烈士陵园”“昭忠亭”。罗梓铭的后人一直生活在株洲。日前,株洲市党史办正在编采罗梓铭生平事迹的相关书籍。

(责编:曹淼、万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