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五峰小木屋见证一次大转折

2019年07月23日09:29    来源:湖北日报

原标题:图文:五峰小木屋见证一次大转折

图为:五峰县红军第二军团总指挥部旧址。(视界网 杨威 摄)

五峰县五峰镇(老县城所在地)正街39号,一幢木屋临街而立,门上满是裂痕,弹孔处处。

1931年2月,贺龙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从洪湖、石门转战鹤峰、五峰湾潭,于2月10日至13日抵五峰老县城。这幢老木屋,就是总指挥部所在。

红军第二军团成功策应中央红军转移,是最后出发长征的红军主力部队。

“这幢木屋见证了红二军团一次重大的转折。”7月10日上午,五峰史志研究专家覃先明深有感触地说:“革命的道路充满曲折。贺龙创立湘鄂西根据地,总共三下洪湖,两上五峰,在一次又一次挫折中艰难求索。”

转战清水湾重燃火种

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在洪湖创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几番恶战,红四军仅剩200多人。1928年10月,贺龙率余部进入五峰县渔洋关清水湾。

时值初冬,红军在高寒山区身着单衣,粮食和药品缺少,武器弹药无法补充,饥寒交迫。更糟的是,一些投机分子拖枪叛变,全军减员至100余人。

“转折,就在渔洋关。”渔洋关镇王家坪村今年65岁的村民赵武星告诉记者,他父亲赵瑞喜(曾用名周红晨),在1928年加入红军,没多久就当上贺龙的警卫员。“父亲说参加红军,就是因为他们紧贴老百姓的心,打土豪分田地。”

随着在湾潭、渔洋关等地游击战成功,红四军声威大震,部队发展到2000余人。长乐坪群众踊跃参军,出现了许多父母送子、媳妇送夫参军的感人场面。

国民党新军阀内战爆发后,驻守在石门、松滋、五峰的军队频繁调动。1930年4月18日,贺龙抓住时机,一举打掉盘踞在鹤峰的孙俊峰团防,打通东下洪湖要道,率红四军从五峰东出,与周逸群为首的红六军在公安成功会师,合并成红军第二军团,把以五峰、鹤峰为中心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和江汉平原红色区域联成一片。短短几个月,红二军团纵横驰骋,攻克五峰县城,成立五峰县委苏维埃政府,在石首藕池大败敌军,缴枪2千多支,形成1万多人的主力队伍。

再次挽救湘鄂西红军

红二军团成立不久,鄂西特委按照当时主持中央工作李立三的指示,集中进攻荆州、沙市等城市,准备与红一军团等“会师武汉,饮马长江”。

在这样路线下,贺龙奉命率部渡江南征。为配合一、三军团攻打长沙,红二军团先后攻打南县、华容、公安、津市、石门、临澧。但是,由于部队忙着赶赴长沙,城镇旋得旋失。这时,贺龙偶然从旧报纸中发现蒋、冯、阎三方军阀混战已经结束,大批敌军正源源南调,建议立即返回根据地。不料不仅没有得到同意,反而被指定率部二次攻打津、澧。结果部队遭严重挫折,付出重大代价。这时,优势敌军已经包抄过来,红二军团被迫退往松滋。

在撤退路线上,“离水就陆”的“上山”路线,与坚持“山区+湖区”的路线相持不下,部队踟蹰不前。敌军赶至包围,红二军团主力部队伤亡惨重,红六军损失四分之一,总指挥部几乎被围歼。

1931年2月10日,红二军团和红六军突围后,来到五峰老县城,在总指挥部这幢木屋里,召开一次关键会议,形成统一认识:革命队伍要发动群众、开辟农村苏区、壮大武装力量。

这次会议,在关键时刻再次挽救了湘鄂西地区红军。

再出五峰壮大队伍

1931年初,红二军团缩编,贺龙任军长。

同年2月中旬,贺龙率总部手枪队70余人由天池河夜渡清江,进入长阳,打垮600多人的团防武装。

接着,湘鄂西红军主力在五峰、长阳、宜都、枝江、当阳、远安等县来回游击,与川军和地方保安团战斗,不断消灭其有生力量。

1931年9月,在湘鄂西中央分局要求下,贺龙再度东进洪湖,在鄂西连片革命根据地展开运动战。贺龙利用襄北敌军受到群众反对,离开阵地不能打仗和不善于雨天、黑天作战等弱点,采取袭击、伏击,围点打援等战法,接连获得重大胜利,歼敌两个旅一个团又六个营,缴枪五千余支,使湘鄂西红军主力发展到15000多人。(记者 张乐克 通讯员 何英 杨威)

(责编:王珂园、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