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华
2019年07月27日14:27 来源:大众日报
一一五师挺进山东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北接平津,南连苏皖,东濒黄海,西邻中原,胶济铁路横亘东西,津浦铁路纵贯南北,是联结华北、华东与华中战场的纽带,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且山东物产丰富,兵源充足;境内有泰沂山脉、沂蒙山区、鲁南山区、昆嵛山区和鲁东南丘陵,群山连绵,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好战场。
1937年10月,日军侵入山东境内,中共山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积极发动抗日武装起义。从渤海之滨,到沂蒙山区,在全省范围内,先后爆发了大小20余次抗日武装起义,抗日烽火燃遍齐鲁大地。
济南沦陷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占领平津后,兵分三路沿平绥、平汉、津浦路推进。10月3日,德县失陷,日军侵入山东境内。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在津浦线北段设第六战区,以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为司令长官,统辖原西北军宋哲元部第一集团军和韩复榘部第三集团军,担负津浦线北段防御任务。
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集团军司令韩复榘为保存实力,消极应战,不到两月,损兵折将5400余人,庆云、乐陵、惠民、高唐、陵县、临邑、平原、禹城、济阳等地接连失陷。韩复榘下令第三集团军余部撤到黄河南岸设防,并炸毁了泺口黄河铁路大桥。
日军第十师团沿津浦线长驱直入,逼近黄河北岸,并在鹊山上安放远程大炮,不断向济南火车站、天桥、大观园、商埠和珍珠泉边的省政府开炮。日军飞机也开始轮番轰炸济南。
蒋介石下令撤销第六战区,任命韩复榘为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负责黄河以南山东防务,并调走其重炮旅保卫南京。韩复榘非常恼火,开始将眷属、家私和军需物资运往豫西,准备后撤。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来电责问:“豫西非第三集团军之后方,为何将物资运往该地?”韩复榘回电:“现在是全面抗战,何分彼此!”
1937年12月18日,日军参谋本部下令第二军进攻济南。12月23日夜,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二军司令官西尾寿造指挥第五、第十两个精锐师团,避开济南黄河天险,从齐东县门台子、清河镇等几个渡口强渡黄河,于25日分别占领龙山、周村。然后分东西两路进击,一路沿京沪线南下,一路沿胶济线东进。
西路日军第十师团又兵分两路,第一一八旅团向南绕博山、莱芜直插泰安,企图切断济南守军退路;第十师团主力则在矶谷廉介师团长的率领下,沿胶济线西进,直逼济南。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北倚黄河天险,南靠泰山余脉,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素有“泉城”之美誉,津浦铁路和胶济铁路在此交汇,是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的战略要地。蒋介石发来急电,令韩复榘死守黄河,保住济南。
韩复榘见日军兵临城下,不顾蒋介石电令,于12月24日晚乘钢甲车撤往泰安,只留下孙桐萱的一个师防守济南,并下令放火烧掉省政府和日本领事馆等建筑物。
25日上午,日军开始向济南进攻,守军退入城内,日军从泺口渡过黄河。26日晚,日军向济南炮轰了一夜。27日凌晨,孙桐萱率部撤走,济南沦陷。
日军占领济南后,沿津浦路追击南下。李宗仁来电,令韩复榘“务必死守泰安”。韩复榘回电:“南京既失,何守泰安?”又撤退到济宁。
1938年1月1日,日军攻占泰安,4日占领兖州、曲阜,11日至济宁、邹县一线。韩复榘又率部退至曹县、成武一带,致使津浦路正面洞门大开。
东路日军是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太原会战后,乘火车赶至津浦线战场,然后沿胶济线东进。1938年1月10日,占领胶济线中部重地潍县。19日,与海军陆战队会师青岛,胶济铁路沿线城市全部沦陷。不到一个月,日军占领大半个山东。
徂徕山起义
在大敌入侵的民族危亡时刻,中共山东省委于1937年10月上旬在济南上新街一座四合院里,召开紧急会议,省委书记黎玉传达了中共中央及北方局关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指示精神,研究制定了《抗日武装起义十大纲领》和在全省分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计划,号召“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
会后,省委立即派人到各地去帮助发展党组织,加强对起义工作的领导。400多名党员骨干分别被派往泰西、鲁中、鲁东南、胶东等地发动抗日武装起义。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和北方局应山东省委的请求,抽调洪涛、廖容标、韩明柱、赵杰、程绪润、周凯东、廖云山等红军干部和一批青年知识分子来到山东,立即奔赴各地,组织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其中,徂徕山起义,是中共山东省委直接发动和领导的一次重要抗日武装起义。
徂徕山位于泰山东南20余公里处,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有大小峰峦97座,主峰海拔1028米,方圆250平方公里。北依泰山,南靠蒙山,东邻莲花山,西控津浦铁路,四周群山环绕,适合开展游击战。
日军占领济南后,中共山东省委转移到泰安。12月24日,敌机开始轰炸泰安。省委书记黎玉、宣传部长林浩、秘书长景晓村和延安来的红军干部赵杰、程绪润,以及泰安县委的领导,在泰安文庙召开紧急会议,分析了当前形势,决定在徂徕山地区迅速举行抗日武装起义。
12月31日,日军攻陷泰安城。1938年1月1日,省委机关、泰安县委、泰安民众自卫团及平津、济南流亡学生和民先队员160余人奔赴徂徕山,在山北面的大寺举行起义誓师大会。黎玉代表山东省委庄严宣布:“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正式成立。”顿时,台下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接着,黎玉讲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纪律和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重大意义,并宣布了支队领导的任命:红军干部洪涛任司令员,黎玉兼政委,赵杰为副司令员,林浩任政治部主任,马馥堂为经理部主任。
随后,将参加起义的人员暂编为两个中队:省委机关、泰安县人民抗日自卫团、泰安县委一部分和青年学生编为一中队;赵杰、程照轩、封振武等同志带来的队伍为二中队。任命李怀英为一中队队长,鲁宝琪为指导员;封振武为二中队队长,程照轩为指导员。同时,还任命了各排排长和政治战士。
誓师大会之后,莱芜县在莲花山发动的抗日武装由程绪润、刘居英同志带领到徂徕山会合,被编为三中队,程绪润为中队长,刘居英为指导员。新泰县在观山发动的抗日武装,分别由孙汉卿、童淡、单洪等同志带领,也先后来到徂徕山会合,编入一中队。第四支队迅速扩大,队伍发展到500余人。
起义队伍组织起来以后,吃饭、住宿一度成了问题。山上没有像样的房子,大寺院内仅有的几间破屋只能作为女同志和病号的住室。男同志们只能挤在各个山窝里,用干草当褥子,光滑石头做枕头。徂徕山区十分贫穷,乡亲们送来的粮食大部分是糠煎饼、生地瓜和“狗团子”。腊月天,“狗团子”送上山都冻成了冰疙瘩,战士们也毫无怨言。
四支队成立不久,经过短期突击军事训练,立刻投入了战斗。1月26日,有一股日军要经过大汶口,开往新泰县。支队决定集中力量,在大汶口至新泰公路上的寺岭庄打一个伏击战。寺岭庄位于小汶河南岸,是敌人必经之地,地势很利于伏击。
25日晚,赵杰率领二中队和三中队组成的一支突击队,迅速赶到埋伏地点。从早上一直埋伏到下午3时,敌人终于进入了伏击圈。赵杰一声令下,伏击部队的马枪、步枪、土枪一齐开火,埋伏在制高点上的游击队战士将一捆捆集束手榴弹扔向敌群,打得敌人哇哇乱叫。战斗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击毁敌汽车10辆,毙伤日军10余人。部队下山首战告捷,极大地振奋了军心。
2月中旬,部队在新泰一带活动,发现泰新公路上的敌车辆频繁。原来是日军正在往台儿庄增兵。为配合第五战区台儿庄作战计划,支队决定派二中队前去打伏击。
2月17日黄昏,部队到达新泰西北10公里处的四槐树村。翌日拂晓,二中队埋伏在公路两旁,并在敌人必经的公路桥上埋好了友军提供的电发火地雷。晚上7点多钟,10多辆满载日军的汽车由泰安方向驶来,很快就到了埋伏区。赵参谋让大家先放过四五辆,待后面的汽车过桥时,他及时按动发火器,一阵巨响,车上的日军被炸得血肉横飞,没有死的连忙滚下汽车,拼命往车底下钻。接着,埋伏在路旁的战士迅速冲上公路,向敌人猛烈射击。经过一阵激战,炸毁敌汽车4辆,毙伤日军40余人。
第四支队在斗争中不断壮大,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部队就发展到近千人,迅速扩编为7个中队。2月底,省委在新泰刘杜镇召开扩大会议,总结了武装起义以来的工作,分析了当时的斗争形势,研究了党、政、军的发展方针、政策及对敌斗争策略。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省委决定第四支队在刘杜镇兵分两路,实行南北扩展,开辟新的抗日活动区域。以省委机关和支队机关及一、三、四中队为北路(称一大队),由洪涛、林浩带领去莱芜、博山、淄川一带活动,开辟创建以莱芜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以二、五、七中队和直属队为南路(称二大队),由黎玉、赵杰带领,向新泰南、蒙阴、泗水、费县一带活动,扩大抗日武装,开展地方工作。
会议还决定,由省委书记黎玉赴延安,向中央汇报山东工作。当时,山东武装力量发展较快,急需大批干部,因此决定请求中央派一批军政方面的干部来山东,并申请一批电台等通讯器材等。会议决定黎玉走后,由林浩代理省委书记兼四支队政委,主持省委的全面工作。
3月8日,黎玉赴延安。林浩率领北路一大队到达新泰雁翎关地区。趁日军进攻徐州,莱芜城空虚之机,一举攻克莱芜城,解决了莱芜维持会和部分伪军。
为防止日伪军报复,部队除留下少部分同志组成“八路军驻莱办事处”,在城里筹集给养、组建政权外,大部队则撤到附近农村。国民党顽固分子秦启荣趁机纠集莱芜的地方势力谭远村、景大麻子之流进驻莱芜城,解散抗日团体,抢掠物资,并扣押了在城内工作的马馥堂等同志。
4月28日,南路第二大队迅速北上,突袭莱芜城,俘获顽军300余人,活捉了国民党顽固县长谭远村,救出了被扣押的马馥堂等同志。莱芜城再度解放,南北两个大队胜利会师。
此时,徂徕山起义的部队已发展到4000余人,编为3个团和两个直属分队。根据中央指示精神,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成为山东抗日战场上的一支主力军。
沂蒙烽火
1937年8月初,卢沟桥抗战枪声打响不久,莒县十字路爱国进步人士谢辉利用其涝坡乡乡长的身份,与张子亮等人组织爱国青年学生、农民,建立“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谢辉任大队长,张子亮任副大队长,这支队伍很快发展到200余人。同年8月上旬,共产党员赵昭和进步教师杨炽晨在临沂县兰陵北大寺组织起一支抗日武装“兰陵国民抗敌义勇军”,共150余人。
1937年12月,根据临沂地下党组织指示,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和兰陵国民抗敌义勇军,暂时接受国民党山东省第三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张里元部所属的游击大队番号,成立第三专署保安司令部独立营。共产党员张岗、汪洋、崔介等参加该部,加强对独立营的争取工作。
3月上旬,独立营离开临沂北上到达蒙阴北部的鲁村,迫使营长戴星三交出枪支、公款,礼送离营。张岗等召开军人大会,宣布加入八路军。随后,部队到达淄川与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会合,编为四支队第三团,汪洋、张岗分别任团长、政委,崔介任参谋长。
1938年1月,中共沂水县委在爱国进步人士李贯一的支持下,组建了“沂水县抗日游击第一中队”和“沂水抗日志愿队”。与此同时,莒县“民先”队员郭有邻联络高房乡乡长刘克诚等,组建了高房乡民众抗日自卫团。2月底,沂、莒两县游击队,在沂水县公家疃会合,合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第六大队”,鲁滨任大队长,邵德孚任党代表,李仲林任政治部主任,下辖5个中队和1个特务中队,共500余人。
1938年2月,日军先后占领诸城、日照、莒县等县城。6月,第四支队第六大队进驻莒南垛庄、岳家沟一带,改编为“八路军山东游击第二支队”,红军干部罗积伟任司令员,吴坤任副司令员,吴瑞林任政委。
8月,省委派景晓村、刘涌来鲁东南,在大店成立鲁东南特委,景晓村任书记。同时,第二支队进行整编,刘涌任司令员,景晓村兼政委,李仲林任政治部主任。部队整编为两个营、1个特务连,共700余人。不久,又成立了莒县独立营和诸城独立营。部队先后在莒县以南的十字路、良店等地,歼灭伪军刘桂堂部200余人。
10月,鲁东南特委在大店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景晓村传达了中央和省委关于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有关精神,分析了鲁东南地区的形势,提出了当前的任务。会后,鲁东南特委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莒县、诸城、日照随后建立了县委和基层党组织。
为开辟诸(城)胶(县)边区工作,1938年11月,第二支队在刘涌司令员率领下开赴诸城南部山区,在诸城县独立营的配合下,拔掉了朱解、瓦店两个伪军据点。第二支队随即进驻诸城南部重镇泊里,相继占领了陈家口等海口要地及王家滩以东的大场和小场,从而控制了泊里地区及出海口。
这一系列胜利,扩大了八路军在莒、日、诸边区的影响,队伍迅速扩大。到1938年底,第二支队发展到1000余人,初步开辟了滨海抗日游击区。
派兵去山东
第四支队分兵后,黎玉随南路部队辗转新泰、蒙阴、泗水,于3月上旬到达蒙山万寿宫,部队在此驻下休整。黎玉则按照刘杜会议的决定,奔赴延安向中央汇报工作。
1938年4月,黎玉到达延安,向毛泽东汇报了山东党组织和抗日游击队的有关情况。毛泽东听后非常高兴,连声说:“好!好!你们能抓住时机,建立起自己的武装,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毛泽东还向从费县一同前来的高其贵询问鲁南那个地方是否能打游击和供养部队。高其贵激动地站起来报告:“鲁南有座很大的蒙山,方圆八百里,沟壑纵横,森林茂密,进可攻,退可守,是个能藏千军万马打游击的好地方。”黎玉向毛主席介绍了沂蒙山区的地理环境、群众基础和党组织活动现状。
毛主席听罢汇报,高兴地大手一挥,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大声地讲:“好哇,大水养大鱼嘛!”
接着,毛泽东指着地图说:“你们应当向鲁南山区发展,注意在这一带建立根据地。没有根据地,游击战争就不能长期生存和发展。这个根据地也就是你们开展游击战争的大后方。”
当黎玉提出派一个主力团到山东去的请求时,毛泽东当即表示:“中央支持你们。一个团是不够的,看来还要多去一些!”
随后,中央决定先派郭洪涛、张经武等50余名军政干部到山东工作,由郭洪涛任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书记。临行前,毛泽东接见了全体人员,风趣地说:“你们去山东开展游击战争,要学会孙悟空钻到牛魔王肚子里去的战术,要牵制敌人,持久作战。”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作了《论持久战》的长篇演讲,科学分析了中日双方相互矛盾着的四个基本特点,准确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历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进一步坚定了全国人民持久抗战的胜利信心,为开展游击战争和夺取抗战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5月19日,毛泽东电示八路军总部及中共中央长江局,指出:“山东方面已开展起游击战争,那边民枪极多,主要派干部去,派一两个营作基干更好。”
7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五支队和第一二九师津浦支队先后从冀南开抵冀鲁边区。随后,一一五师政治部副主任萧华率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抵达乐陵,揭开了挺进山东的序幕。
1938年11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派兵去山东”的战略决策。罗荣桓作为一一五师的代表,赴延安列席了六届六中全会。
11月25日,毛泽东、王稼祥、滕代远致电彭德怀,指出:陈、罗率师部及陈旅主力(两主力团)全部去山东、淮北为适宜……陈罗东开时,拟分布于新老黄河间广大地区,包括津浦(路)东西、胶济(路)南北在内。
12月间,朱德、彭德怀按照上述电报精神向陈光、罗荣桓下达了命令,要求已到达晋东南附近的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以苏鲁豫支队名义先行入鲁,师部及六八六团继而向山东进发。
12月27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先遣部队第三四三旅六八五团由晋东南进抵鲁西南,与湖西人民武装起义组成的山东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合编,改称苏鲁豫支队。首战崔庄、韩庄,一举歼灭伪军王献臣部800余人,并击退由丰县县城来援之日军,鼓舞了湖西人民的抗日斗争。
一一五师师部和第六八六团在陈光、罗荣桓率领下,从晋西灵石县双池镇出发东进。部队冒着纷纷大雪,越过敌人封锁的汾河和同蒲路,翻越太行山,穿过平汉路,然后直插山东,于1939年3月1日,越过黄河,进入鲁西平原,先后建立了冀鲁豫根据地、运西根据地、泰西根据地和鲁南根据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