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红军精神“播种人”

2019年08月05日09:35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红军精神“播种人”

在长征中,红二十五军是一支特殊的红军队伍,它人数最少,孤军奋战,却通过发动群众建立了鄂豫陕根据地,积极配合中央红军主力北上,成为红军长征第一支到达陕北的队伍。

红二十五军的发展壮大,与长征途中军民一心积极宣传红军思想、传递革命精神密不可分。追寻革命先烈们的足迹,8月4日,记者来到位于秦岭南麓的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在这里见到了记录红军政策主张的珍贵文物——《什么是红军》传单,聆听传单背后红军精神“播种人”可歌可泣的故事。

“听我奶奶说,那是1935年2月19日,红二十五军在湖北口回族乡开军民大会,我爷爷赶了20多里路参加。”老红军李玉才孙子李登科告诉记者,“我爷爷打心眼里觉得这是一支代表农民的队伍,当天就报名参军了。”

据郧西县原史志办主任李仁喜介绍,那时红二十五军一边坚持军事斗争,一边放手发动群众,宣传工作有声有色,印发了《什么是红军》传单之后,又刻印了《关于商业政策问题》《民族政策》《告国民党士兵书》等布告。其中《告国民党士兵书》发布后不久,国民党陕军警备第一旅的一个连就投诚参加了红军。

“后来,因为母亲病重,我爷爷没能随部队北上,为了躲避国民党白色恐怖的疯狂追捕,爷爷离家前将这张《什么是红军》的传单交给了我奶奶,叮嘱她这是红军的传单,一定要保管好。”李登科说。

1947年冬,这一天到来了,郧西成为湖北省解放最早的县。多年之后,老人将这张珍贵的传单交给郧西县档案馆,并叮嘱家人一定要把红军的故事传递下去,教育子孙后代。

“红军所到之处,群众都热情拥护,红军到哪开会,群众都积极参加,群众积极地给红军当向导,做宣传工作。”李仁喜说,郧西县的2409名烈士中,半数以上是在保护红军、支援红军中牺牲的。

虎头岩村的村民丁敬礼便是这样一位先烈。1935年,为了反抗地主的压迫,丁敬礼参加了红军组织的“抗捐队”担任宣传委员,走家串户把红军的主张告诉更多村民。在红二十五军北上之后,他不幸被国民党俘虏,被百般折磨,直到牺牲的前一刻也没有改变信念。

正是得到当地穷苦百姓的拥护和支持,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迅速扩大,在短短7个月间,就从来时的2500人发展到包括地方游击队在内的6000多人。如今,记者在村子里见到不少房屋上仍然留存着当年的红军团结农民、扩大队伍的标语,成为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见证。(本报湖北十堰8月4日电 本报记者 党文婷 章文 费建异)

(责编:王静、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