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老红军谢宝金——背着68公斤重发电机奔赴延安

2019年08月09日09:09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背着68公斤重发电机奔赴延安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省于都县,流传着一位老红军的传奇故事。他就是把一台68公斤重用于收发报的手摇发电机,一路从于都背到延安的谢宝金。

谢宝金(1898年—1984年),于都县岭背镇谢屋村人。从小家境贫寒,无钱上学,谢宝金7岁开始便帮人放牛砍柴,12岁种田,18岁做肩担生意。

1932年,当时在于都铁山垅钨矿做矿工的谢宝金,身高将近1.9米,力气大到能挑起上百斤的重物。一天,时任中华钨矿公司总经理的毛泽民找到谢宝金,问他愿不愿意参加红军。谢宝金十分爽快地答应了,随后被安排到中革军委总参情报部,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在情报部,谢宝金的任务是和战友一起负责手摇发电机。1934年10月红军准备转移,临行前首长对谢宝金说:“这是中革军委的‘耳朵’和‘眼睛’,没有这个机器我们打不了胜仗。”谢宝金坚定地回答:“首长,您放心,我一定会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来保护它们。”

长征开始后,由于通信设备十分有限,中革军委只有一台发报机和一台发电机,因此派出了一支128人的加强连保护这些设备。但是,长征途中前有堵敌后有追兵,头顶还有飞机轰炸,战友们一个个牺牲倒下,后来只剩下谢宝金等3人负责保护发电机。

过草地时,谢宝金知道背着发电机是很难过去的,于是他制作了一个竹排,将发电机放在竹排上,人在前面拖——就这样,硬把68公斤重的发电机“拖”出了草地。爬雪山时,由于雪山小路狭窄陡峭,发电机无法多人抬。谢宝金对战友们说:“你们抬起来放到我肩上,我一个人扛过去!”就这样,谢宝金凭着顽强的革命意志和满腔的革命热血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把发电机完好地背到了延安。

1952年谢宝金复员回到了于都老家,被安排到供销社收购部当收购员,这份工作他一直干到76岁退休。有朋友说他是傻瓜:“经过两万五,现在牙齿都掉了,还干这又脏又累的收购工作。”谢宝金却笑笑,说:“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乐意干这个工作。”在工作中,他每天站10多个小时,进行物资的收购、整理、加工、翻晒……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年近花甲,他还经常跑几里路到江边搬货。为照顾群众,不论生意大小,他都热心收购,有个孩子交售一个铜板两个铜钱,他用厘戥将铜板、铜钱过秤和结价。有人不解:“一分钱的生意,有啥可做?”谢宝金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人民的利益不分大小。”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日子好起来了,但谢宝金勤俭节约的习惯没有变,供销社里哪怕是一张废纸、一块破布都舍不得丢掉,甚至污水里一枚大头针也要捞起备用。每逢节假日,总是主动留守岗位。老伴儿曾责怪他:“你心里就没有这个家?”他笑着解释说:“公家是大家,自家是小家,先大家后小家嘛!”

1966年,谢宝金的老伴儿和儿子长期生病,4个孙子需要念书,家境十分窘迫。大家都劝他:“你是老红军,有困难只要向组织写个报告就可以解决了。”谢宝金却说:“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但国家还不富裕,不能向国家伸手,要自立自强。”

1976年,退休后的谢宝金由侄子谢林贵陪同前往北京看病。看完病后,他们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在博物馆展厅里,谢宝金一眼看到了那台手摇发电机,他非常激动,伸出颤抖的手想要抚摸,工作人员见状连忙上前制止。谢林贵回忆说:“当时,我伯父激动地大哭,对工作人员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去摸它吗?当年是我把它一路从于都背到延安的……它就像我的亲人一样啊!”

粗糙的铁锈爬满了六脚支撑的铁皮架,斑驳的军绿色发电箱安置在铁架中央,木质手摇手柄被磨得光滑发亮——这是一台“走”过红军长征的手摇发电机。它看似简陋,却重达68公斤,支撑着整个长征的发报机收报机供电。在它背后,是革命战士谢宝金的长征之路。

(肖雄 肖星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纪委监委)

(责编:王静、王珂园)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