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珍贵的《东山少年》红色剧照

林长华

2019年08月15日08:15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珍贵的《东山少年》红色剧照

这是福建省东山岛岱南村的林锦香女士收藏的一张《东山少年》剧照,她手指当中那个狼吞虎咽吃西瓜解渴的士兵说:“这个惟妙惟肖的扮演者就是我老公,剧中的‘八少年’斗智斗勇,诱他吃西瓜,出其不意偷走他的枪。”林锦香说,她爱人青年时代是东山岛民间一个能歌善演的文艺骨干,剧照是34年前东山岛艺术学校排练《东山少年》时拍摄的。

独幕戏剧《东山少年》取材于震惊中外的东山保卫战。当时正是抗美援朝战争停战协定签署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台湾的“西方公司”策动蒋介石军队加紧策划侵犯大陆,以破坏停战,影响谈判签字。蒋军与“美帝”遥相呼应。

1953年7月16日,悍然出动美国武装的第十九军第四十五师全部、第十八师的五十三团、第七五师一部、海军陆战队第一支队并水陆坦克21辆,海上突击第一、二大队、南海纵队第八中队、伞兵两个加强中队,共约1.3万多人(10倍于我),飞机10余架、军舰13艘,兵分三路,大举进犯福建东山岛,并叫嚣着要在4至8小时之内占领东山岛。我军驻岛部队以一当十,痛击来敌。援军从厦门、泉州、汕头三个方向火速施援,在历时36小时的激烈战斗中共歼敌3379人(其中被俘715人),击落敌机2架,击沉登陆舰3艘,击毁坦克2辆。这一仗将拥有两个旅、2000多人的国民党伞兵部队一下子歼灭了500多人,被称为军史上歼灭敌人伞兵的成功范例。当时,蒋介石处心积虑选择东山岛为跳板,寓意“东山再起”,结果却一败涂地。战后,毛泽东题词总结:“东山保卫战的胜利,不光是东山的胜利,也不光是福建的胜利,而是全国的胜利。”

《东山少年》讲述战斗打响后,东山县城关镇(今铜陵镇)8个少年学生在县城被敌占领的情况下,自发组织起来,机智勇敢到街头巷尾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发动群众支前、监视坏分子活动、保护公共财产等感人故事,当时,这八少年在剧中以及相关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中,使用的姓名全部是化名,8个主人公是林东秀、徐玉珍、徐小式、方艺华、丁小慧、朱介儿、张小吉、陈小全,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只有10岁。

现实生活中的“八少年”是:谢紫卿、陈素麟、朱卿、李艺君、江丽端、陈芥儿、赖介明、陈添全。战斗胜利结束后,“八少年”受到表彰,其中谢紫卿被表彰为二等功臣,陈添全、江丽端被表彰为三等功臣,李艺君被表彰为四等功臣。这其中陈添全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与笔者是东山岛赤山林场同事,他至今珍存着一张当年谷文昌等战斗指挥部领导签发的奖状。

家在东山岛铜陵镇,熟悉地方历史文化的退休干部陈炳文先生介绍,“东山岛地处海防前线,解放初期,对敌斗争尖锐复杂,当时政府和有关部门有可能出于对英雄八少年的保护,有意对他们采用化名。”

“东山八少年”当中有6女2男,成人后有4人随丈夫离开东山到外地工作和定居,而名单后面两个当时是少男。光阴荏苒,65年过去,“八少年”中有的早已作古,有的退休在家,还有的远居外省。但是这么多年来,人们并没有将他们淡忘,他们的感人事迹一直被当做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广为传颂和学习。

曾是《东山少年》主角的许锦茹女士回忆精彩难忘的剧情仍历历在目,她说她很喜欢这出“红色戏剧”,特意将青年时代的剧照作为微信头像。许锦茹女士介绍,上世纪60年代,她是东山县潮剧团的演员,“当时海岛城乡文化生活贫乏,这出戏以其真实、生动,深受广大观众喜闻乐见,每一场演出都会赢得阵阵掌声。”她非常感慨:“《东山少年》很有艺术感染力,对当今的小青年来说,可以帮助他们了解那段历史。真希望这出戏能够重新出现在舞台上,与广大观众见面!”

(责编:曹淼、万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