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承文
2019年08月22日08:15 来源:人民政协报
1946年11月,晋察冀军区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将热河军区与冀察军区平绥铁路以北地区部队合并,成立冀热察军区,隶属于冀察热辽军区建制,由曾思玉任司令员、段苏权任政委。军区成立伊始,面对国民党军优势兵力的进犯,曾思玉和段苏权毫不畏惧,坚决贯彻中共中央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在短期内连续取得了三战三捷的佳绩。
冀热察军区所辖区域包括河北、热河和察哈尔三省相邻地带的地区,大体位置在北平、张家口和承德之间,平绥铁路和平承铁路分别从它的西南和东南通过,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是西北、华北、东北的咽喉。冀热察军区的任务是:坚守这块战略要地,配合西北华北和东北三大战场,并作为将来反攻的依托阵地。
抗战时期,段苏权就曾在冀热察军区的许多地方战斗过。接到上级命令后,段苏权充满信心地认为:既然当年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能打败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今天就能打败国民党反动派。一次,在与行署主任杨春圃、副主任张孟旭以及五旅旅长詹大南、十三团团长李荣顺、十五团团长吴迪等原平北抗战时的老战友、老部下的谈话中,段苏权坚定地说:“我们大不了再打他一次‘抗日战争’,胜利最终还是属于我们的。”
此时,冀热察军区周边的敌人依仗其武器和兵力的优势,频频向军区进犯。段苏权和曾思玉决定,遵照中共中央“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集中部队,抓住敌人较为孤立之部分予以歼灭。依据这一考虑,段苏权和曾思玉首先指挥五旅主动发起了赵川战斗。
赵川堡位于宣化以东,县城建有高大坚固的城墙,城外是一片开阔地,驻有傅作义三十五军的三跂三团,全部换以美式装备武装,号称“王牌团”。五旅在敌人工事坚固而自己缺乏攻城经验和武器的情况下,根据敌情及地形特点,决定先“引蛇出洞”,再集中歼之。
1946年11月8日,五旅各作战分队全部进入预定地点。9日上午8点,敌骑兵依然如常地出城巡逻。五旅十三团派一个营化装成游击队和敌人打响了战斗,仅击毙、俘虏敌人各1名。
解放军没有歼灭敌人,使敌人确信了对手是游击队,于是派出一个营前来“剿灭”。五旅十三团将计就计,采取围而不打的办法,将敌人包围起来。陷入十三团包围圈的敌人一面负隅顽抗,一面向城内请求增援。城内的敌人立即派兵出城接应。当这些增援之敌打开包围圈,和被围敌人“会师”后,却发现后路被封住。经过一阵猛打,解放军将这股敌人歼灭。
得到胜利的消息后,晋察冀中央分局专门发来电报,称赞“此战在困难时刻,积极主动,抓住战机,消灭傅作义嫡系部队,振奋了民心,鼓舞了士气”。
随后,士气大增的五旅又在察北军分区的骑兵以及宝源县大队的配合下,发动了平定堡战斗,歼灭国民党“察北改编司令”杨永兴部10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10挺、步枪700余支、战马300匹,极大地鼓舞了察北人民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信心。
在赵川堡和平定堡战斗胜利后,段苏权和曾思玉于12月4日在赤城召开了五旅和十三旅以及各军分区领导人会议,决定攻打崇礼县城。大家一致认为,崇礼地区守敌共有1200余人,骨干成员多系惯匪出身的骑兵,无守城经验,可采用远途奔袭和速战速决的办法来攻打。经过讨论后,段苏权和曾思玉决定将战斗发起时间定在9日5时,以十三旅担任主攻;五旅在崇礼以西阻击张家口的援敌;察北分区骑兵在崇礼西部堵击追歼有可能溃逃的敌人;崇礼县大队及各区游击队和民兵于崇礼东北,防御张北、宝昌援敌。
12月8日,崇礼战斗正式行动。这日风雪交加,气温下降到了零下40度,只穿了一件单薄棉衣的十三旅战士在旅长黄鹊显、政委陈仁棋、参谋长李荣顺等的带领下,冒着刺骨的寒冷,百里急行军,按时到达了指定的位置。与此同时,察北军分区司令员陈宗坤和政委梁正中也带领骑兵三团从独石口赶到崇礼附近。
皑皑雪地里,突然发现了解放军的大队人马,崇礼守敌立即明白解放军要对他们发起进攻了,于是慌忙给张家口防卫部打电话,请求派兵增援解围。但他们的电话正好被解放军五旅截听了——听着电话里敌人的哀求声,詹大南以敌防卫部的口气,命令崇礼之敌要固守待援,将敌人稳住在崇礼城内,为十三旅全歼顽敌创造了条件。
9日拂晓,战斗准时打响。针对崇礼城西北依山、东面傍水,东南地形平坦开阔,敌防御主阵地在城西和城北,以天主教堂为核心工事,并沿城墙建有大小明暗碉堡等情况,十三旅命令三十八团一营攻占城南,二营攻击敌西山碉堡,三营直插敌城东北高地,同时命令三十九团向城东南发起猛烈进攻。
在他们的勇猛进击下,敌人连连败退,逐渐往中心阵地天主教堂方向退缩。战斗中,敌骑兵百余人企图向西突围,但遭到了三十八团二营的猛烈打击,不得不又退了回去。8时30分,敌机也赶来增援,但被十三旅架起重机枪凌空射击,打了回去。惊慌失措的敌人眼看突围无望,便想做困兽之斗,战斗进入胶着状态。
段苏权在前线指挥部一直密切地关注着战斗的情况。10时左右,他见城西、城北之敌,以猛烈火力阻止十三旅向教堂接近,便和曾思玉商量决定,命令三十八团以九二步兵炮强攻西山碉堡和北山主阵地,以割裂敌人山、城之间的联系。战后,他们才发现天主教堂与北山之间有地道相连。他们的这一举措正中敌人要害,使敌首尾不能相顾。
三十八团二营接到命令后,立即对北山发起连续攻击,一度与敌人展开白刃战,终于14时许将西山碉堡成功拿下。随后,北山主阵地亦于15时30分被攻克下来。在二营与敌人的白刃格斗战中,战士于德胜一人就刺死15个敌人。
敌西北碉堡和北山阵地被攻克之后,500余敌人困守在天王教堂,妄图负隅顽抗。由于敌人工事坚固、火力密集,三十八团先后在10日晨发起的两次进攻都未能成功。段苏权见状,立即和曾思玉等人赶到十三旅指挥所,和黄鹄显旅长研究后,决定把三十八团撤下来去攻打敌西北高山上的三个碉堡,三十九团来攻打天主教堂。
三十九团总结了三十八团战斗的经验和教训,决定先用轻重机枪封锁敌人的火力,然后再由南向天主教堂发起冲击。在三十九团的猛烈火力下,敌人根本就打不出枪来,只能蜷缩在墙根底下。抓住这一战机,一营迅速从南面攻进院内,与守敌展开白刃战,随后又攻入东西两所教堂楼内,与敌展开逐层逐屋的争夺战。
为迅速解决战斗,一营见三连进攻西南角楼的战斗失利,连忙派一连赶来接替他们的战斗。一连先架起迫击炮把西南角楼炸开了一个8尺见方的豁口,然后又引火烧敌教堂,将守敌全部消灭。于是,赶在敌三十五军的两个团前来救援之前结束了整个战斗。
这场战斗,十三旅以干净、利落之动作将崇礼守敌1200余人全歼,创造了冀热察军区成立后的新纪录,让广大军民欢欣鼓舞,充满着战斗的豪情。战后,晋察冀军区发来贺电称:“冀热察部队一月以来打几个歼灭战,对坚持敌后创造了范例。”并告知冀热察军区:“已呈请军委通令表扬,望再接再厉,不丧失一个歼敌机会,使傅顽泥足陷入察北拔不出来,以便其他方面作战。”稍后,中央军委发来嘉奖电:“你们胜利消息传来甚为欣慰,特令嘉奖冀热察地方兵团一切有功和指战员同志信。”
19日,国民党八十九师和一跂一师开始了对解放军察东地区的疯狂“扫荡”,妄图寻找与活动在这里的冀热察军区直属队和13旅作战,以报“崇礼失守”之仇。
段苏权得到情报后,立即决定在军事指导上“暂以游击战为主,分出主力一部去开辟地区,在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中,集中兵力歼敌一部,拔掉可以拔掉的敌据点”。并就此制订了四条具体措施:一是抽调选派一批有谋略的坚强干部到敌后去,建立敌后根据地,使敌人不得安宁;二是壮大与充实主力,扩大地方武装;三是整顿作风纪律,开展关心和爱护人民群众的活动,如领导群众广泛地开展土地改革、查田护地、打击反攻倒算的地主等等;四是发展生产,帮助群众进行春耕,同时精简机关、厉行节约,并进行部队整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战术训练,以度过财经困难的难关。
这样,在打了几个歼灭战后,冀热察军区各武装巧妙地避敌锋芒,主动战略撤退,以土地换时间,使敌人的大部分野战军变成了守备部队,从而轻松地化解了敌人的“扫荡”,进而稳定了局势。
(作者为湖南省茶陵县文史研究会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