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理论视频

国史讲堂:新中国70年文化建设成就

2019年10月15日13:3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者按:70年前,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迎着朝阳出发,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70年来,我们伟大祖国的面貌、伟大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网络理论传播局)指导,人民网、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联合推出“国史讲堂”系列理论视频,梳理70年来新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阐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敬请关注。

本期嘉宾简介:

张国祚,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任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问题、国际问题、科学哲学等领域发表过许多有影响的论著。

精彩观点: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几乎是一穷二白;经过70年的奋斗,我们国家已经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为什么我们70年前那样的贫穷落后,那么现在能够走到今天这样的新时代,这当中文化建设可以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讲,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的70年历史,可以说印证了这个道理。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文化发展,概括起来可以这样讲,那就是波澜壮阔、朝气蓬勃,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未来发展会更加美好。

点击图片观看讲座完整版

讲座实录:

新中国已经走过70周年光辉历程。我们想一想,70年前,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侵略、瓜分、践踏、凌辱,可以说是多灾多难。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几乎是一穷二白;经过70年的奋斗,我们国家已经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新时代意味着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全世界高高举起;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宽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使世界上想要加快发展又想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人们不得不问,为什么我们70年前那样的贫穷落后,那么现在能够走到今天这样的新时代,这当中文化建设可以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讲,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的70年历史,可以说印证了这个道理。

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

70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初,可以说是百废待兴。那个时候,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但是,站起来不是最终目标,我们要走向繁荣、走向复兴。

识字运动摘掉亿万人文盲帽子。那个时候,我们面对着什么困难呢?第一大困难,就是我们国家那个时候有5.5亿人口,但是有80%是文盲,如何使这80%的文盲也能够识字、也能够看书、也能够读报,也能够听懂党的方针政策,也能搞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所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一场扫盲识字运动,这场运动可以说那也是波澜壮阔呀。开始的时候,我们工厂、农村、街道还有社区,还有军队,广大的工农兵很多不识字的人,都热心的去学习。5.5亿的文盲,谁来当老师呢?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当时就有了这样一个政策,我们的机关干部、我们的中小学毕业生、我们的学校教师,还有所有识字认字的工人、农民、职员、干部,都可以当老师。那个时候人们普遍认为当老师这项光荣的事情,老师们都很有荣誉感和责任感,也不需要什么报酬,都能够教别人识字读书。所以,这样的识字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许多妇女抱着孩子读书、学习。白天农民可能要到地里种地,晚上要上夜校,也要读书识字,农业合作社干脆把识字黑板放在田间头,利用耕除休息时学习认字。工厂的工入下班之后也要进夜校来学习,部队的战士也要学习。可以说,当时整个识字运动可以说遍及全国各个领域各个阶层。

经过这样的运动,我们整个国家识字率是不断地提高,正像毛泽东同志当年说的,“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岀现于世界。”

实际上,毛泽东当年的预言已经实现了。到200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文盲早已经从新中国成立初的80%的文盲下降到什么呢?下降到了6.72%,降到这样。我们可以这样讲,如果说新中国70年文化建设奠基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是从扫盲识字这个群众运动开始。当我们回顾70年文化建设的时候,这是必须的大说特说、大讲特讲的一件大事。

批判《武训传》拨正文化建设方向。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对《武训传》的批判。武训出生在清末,是山东省一个乞丐,姓武,本来是没有名字的,由于排行老七,所以当地人习惯称为“武七”。武训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是清王朝封的。因为武七利用30多年的时间行乞、乞讨赚来的钱办了3所义学,来教那些读不起书的孩子来读书。应该说他的初衷、他的动机出发点是很善良的,也是值得雙许的。这个人后来就被清王朝封赐了黄马褂,而且做了“义学正”,实际上相当于官员了。1948年的时候,我们上海电影制片厂就拍摄了电影《武训传》,这个片子后来到1951年重新修改后又上演了。这个《武训传》播送之后,国内产生不小影响像北京、上海、天津发表了不少文章来赞美这部片子,甚至歌颂武训精神,认为武训精神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等等,吹得很没有边框,甚至我们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也为这部电影叫好。

但是,毛泽东看了这部片子之后心情很沉重,有几个晚上没有睡好,最后下决心要批判《武训传》,为什么要批判《武训传》呢?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使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站起来了。我们是靠什么站起来的?我们不是靠行乞办学,我们不是靠像封建统治阶级摇尾乞怜来办教育,靠所渭“教育救国”,而是靠革命斗争来救国。这个时间我们应该歌颂什么呢?我们应该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翻身解放,应当歌颂这个。但是这部片子却歌颂一个不想推翻封建制度,只知道向封建贵族们摇尾乞怜乞学办学这样的形象,毛泽东认为,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的。

我们新中国要搞文化建设,但必须明白,我们搞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明确,必须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所以,毛泽东认为对《武训传》应当批判。他不否认武训这个人初衷是好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武训传》这部电影所宣扬的东西,它的价值导向是错误的,应当批判的。因为它完全不讲阶级斗争,不讲政治斗争,不讲革命斗争,而把人民的命运寄托在所谓的“教育救国”,这显然是错误了。对《武训传》的批判,全党全社会认同。这件事情的意义在哪呢?就在于对于我们今后的文化建设拨正方向。具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对《武训传》的批判主要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没有针对该电影导演、演员等主创人员。当时,周恩来总理还专门与他们谈话,帮他们放下思想包袱。

群众文化繁盛,大众精品不断涌现。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群众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建设热情高涨,涌现出一大批人民创作文学的作品。毛泽东在《介绍一个合作社》的一篇文章里,对那个时期人民群众的那种建设热情、那种精神状态,感到非常欣慰,很受鼓舞,而且充满了赞佩之情。他就讲,“除了党的领导之外,6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干、干劲大,从未没有看到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他是这样讲当时的人民群众那种文化状态、那种精神状态。

例如,“东方红”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使综合性的、规模宏大的文艺创作形式,达到了一座前所未有的高峰。《红灯记》《海港》《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一大批文艺工作者呕心沥血的创作的现代京剧,使传统京剧焕发新的生机和魅力,有了新的升华、飞跃。再比如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芭蕾舞本来是西方的一种艺术形式,但是我们赋予中国的特色,反映中国的革命内容,那是非常清新的,艺术水平也非常高超的,得到国外同行艺术家普遍的高度评价。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我国文化建设经过这些年来发展,可以说比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文化,无论是从种类上、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应当说要丰富得太多太多了。比方说,从文化来讲,我们所讲的文化,主要应该包括四大方面,一个是理论,一个是舆论,一个是文学艺术,一个是新闻出版。

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从理论上来讲,主要体现在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应当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比方说我们现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评选就有26个学科,在改革开放之前是没有这么多学科的。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还应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就讲,“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他又讲,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习总书记这些重要的讲话可以说给广大哲学社会工作者带来极大的鼓舞,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习总书记这样一种指导之下,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近年来推出很多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总书记特别重视文化软实力,他专门组织中央政治局开会来集体学习,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支撑起我国文化软实力大厦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总书记说,我们上下五千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有许多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富有永恒魅力的文化基因。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既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最大优势。

因此,习总书记在这个方面讲的也非常的清楚,我们搞新中国文化建设,首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记住这里讲的是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因为对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应当说虽然博大精深,也应当一分为二,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习主席强调的是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都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过去西方有些人攻击我们,说中国人不讲人性的、不讲仁爱的,错,我们老祖宗历来强调“仁者爱人”,这是必须讲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贵,社稷次之,君轻”等民本思想,“德主刑辅”的法治思想,“协和万邦”外交理念,“安不忘危”的忧患意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都值得永远传承。

另外,我们的传统文化要提倡忠勇。这个忠勇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当然今天的忠和过去的忠不一样,过去的忠是对帝王的忠,而今天的忠,应该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这个忠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是应当讲的。我们中华民优秀传统文化当中,那是有很多精华可以被我们今天学习和吸收的,其中特别突出的一点就是关于爱国主义。例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范仲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爱国思想那是非常丰富。所以,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不仅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热情,爱国主义精神,而且为我们治国理政也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这都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必须继承和弘扬的一些重要的内容。

我们今天已经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了,为什么我们还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呢?那就是因为我们是历史主义者,我们不能割断历史。今日中国是从历史中国发展而来的,今日文化也是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而来的,对历史文化当中的精华,我们自然而然应该加以吸收,这是毫无疑问的,天经地义的,就像我们的父辈优秀品质,难道因为我们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就不需要继承我们父辈的优秀品质吗?这是一个道理。所以,我们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

第二,继承发扬革命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共产党员精神上不能缺钙,在我看来,我们这个钙主要源自于我们的革命文化,我们的革命文化包括哪些内容呢?如果要讲起来,那也太多太多,但是如果讲其精华,那无非可以说红船精神,我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创党精神,这是我们革命文化的精神之源。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有我们这些都是我们革命的精神。在我们革命精神的熏陶之下,我们经过28年兴风革命的浴血奋斗,可以说有许许多多这样的革命精神教育,我们的革命先烈,他们为了祖国的解放,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我们的理想信念,献出了自己的鲜血甚至生命,感人的故事太多了。

比方说方志敏烈士。我们知道方志敏烈士写过一本很有名的著作叫《可爱的中国》,那是在监狱当中写的,他被敌人俘虏之后在监狱写的,他在监狱中还写了一首诗:“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念,因为我们信念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共产主义牺牲,为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非常情愿的事情呀。”这里讲的共产主义是什么?那就是我们共产党的理想信念,这里讲的苏维埃,那也是我们革命的理想,因为当时我们革命要走苏联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道路,充分表现了方志敏那种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在全国革命胜利的前夕,在重庆的渣子洞关押了很多共产党人,他们都是对革命无限忠诚、坚强不屈,其中有一个年轻的共产党人叫陈然。国民党说看着他很年轻,想诱使他投降,说你只要写一个自白书,就可以放你出去,给你自由。但是我们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用一首可以说气贯长虹的诗来回答了敌人的诱降,他写了一首诗,题目是“我的自白”:“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链,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面对带着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让我开口,面对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人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表现了一个年轻共产党员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革命胜利充满坚定信心。

第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还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际上,我们讲,比方说两弹一星精神,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载人航天精神,这是我们的先进文化。还有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在这些精神的鼓舞之下,各行各业涌现出很多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作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他们的事迹经常感动中国,催人奋进。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在新闻传播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也有很多重要的思想,比方说他关于新闻传播的48字方针:“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48个字,每四个字都含有深刻的内涵,对于我们搞好我们社会主义新闻传播那都是至关重要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意识形态工作会议上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15个字又告诉我们什么呢?又告诉我们,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应该選循一个什么样的指导思想。习总书记主持中央工作后特别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他在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上就讲:“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为什么?因为“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讲到三个“事关”。我们想想,这三个“事关”,是不是涵盖了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整个民族的各个方面。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历史经验表明,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首先从思想领域开始,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而思想演化则是一个长期过程。如果思想防线守不住了,那其他一切防线都守不住了,所以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中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任何时候不能旁落,否则我们就会犯无法挽回的历史性错误。习总书记为什么这样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它的背景所指的是什么,就是指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颜色革命、阿拉伯之舂,这些国家大小不一样,国情不一样,发生动乱的具体原因也不一样,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反对派发动意识形态战,先把执政党抹黑。所以习近平这些话都有非常强烈的针对性,这对我们今天搞好我们的文化建设,那是起着一种醍醐灌顶的作用。

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讲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在前面曾经讲过,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是,文艺也应该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岀席文艺工作座谈会的时候,他就讲,他说“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这讲的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的文艺,文艺创作、文艺演岀各个方面等等,文艺传播,都要以入民为中心,这是我们新时代整个文学艺术创作、整个文艺工作所必须瘦循的一个宗旨、一个原则,也是我们整个文化建设所必须選循的一个宗旨、一个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还讲,文艺创作必须把中国精神作为我们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的灵魂。什么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习近平当时讲,他说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它是最深层、最深刻、最永恒的主题、最永恒的内容。这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岀,对于我们整个文化建设来说,是有了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像阳光和空气一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八个字是从国家层面讲的。从社会层面来讲,那就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次来讲就是爱国、敬业、诚实、友善,这是从三个层次来讲。但是这三个层次最核心的是什么呢?都是围绕爱国主义来讲的。

我们想把我们国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那是基于什么,那是基于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我们要把我们的社会建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那是基于什么呢?同样是基于我们的爱国情怀。至于说爱国、敬爱、诚信、友善,当然更是把爱国是放在第一位的。所以,我们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发展到现在,必须更加旗帜鲜明地坚守爱国主义灵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精神鼓舞下、指导下,近些年来,我们的文艺工作可以说是山花浪漫、万紫千红,有许多优秀的作品涌现,比如反映革命年代的一些作品,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有很多剧都是很好的。反映现时代的也有,比如《战狼2》,在国际上也是很有市场的,《流浪地球》也是受到国际友人的一些好评。这些文艺作品是反映了我们新时代文艺的繁荣兴盛。

我们的文艺应当说是方兴未艾,前景那越来越美好,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不断地提升,受到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多的喜爱。还有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像群体性的文化形式。

再比方说,我们的“一带一路”,我们的“一带一路”讲的是什么?我们的“一带一路”是讲政策沟通、设施联通、经贸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当中最重要的是民心,如果民心不通,彼此之间没有感情,那么其他通都谈不上。所以,民心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要先行。这些年来,我们随着“一带一路”构想不断实施,我们同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开始有“一带一路”合作谈判,其中有不少国家,我们都有文化合作的项目,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走向“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对于连接中外、沟通世界可以说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使世界各国更多了解中国、认识中国、认同中国,更愿意和我们开展各方面的经济合作。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时代中国文化的最大亮点、最有价值的内容、最有指导意义、党内党外和国内国外影响最大的文化,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后做一个总结,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长期领先于世界,这是值得我们十分骄傲的。但是,我认为我们更值得骄傲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十八大以后,我们的文化发展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兴盛,越来越充满生机和活力。概括起来可以这样讲,那就是波澜壮阔、朝气蓬勃,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未来发展会更加美好。

分享到:
(责编:高巍、谢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