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王文明故里:沧桑历尽薪火传

刘梦晓

2020年03月23日11:06    来源:海南日报

原标题:王文明故里:沧桑历尽薪火传

“琼崖创业舞红缨,母瑞山中斩荆棘。化雨春风滋椰树,一门忠烈王文明。”春分时节刚过,走进位于琼海市阳江镇益良村的王文明故居陈列室,一首题诗高高悬挂。

踏入老屋,一股朴素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令人感慨万分:126年前,就在这块土地上,王文明呱呱坠地,开启了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他是琼崖党组织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者之一、琼崖武装总暴动的发动者和琼崖革命军队的创建者之一、“琼崖苏维埃政权的创造者”、琼崖革命根据地的奠基人和琼崖土地革命的开创者,他凭借过人智慧多次力挽狂澜,救革命事业于危难之际。

斗转星移,而今的老屋,已然是人们了解王文明革命光辉的寻迹之处,成为后人缅怀英烈、传承精神的红色遗址。

历经磨砺,成为琼崖党组织的主要领航者

王文明故居里,有一个枕头箱,是王文明1924年考进上海大学社会系时买下的。这个枕头箱曾被王文明装过许多党组织的重要文件,见证了他从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到讨伐盘踞在琼崖的军阀邓本殷,光复琼崖的革命者,再到成长并当选为中共琼崖地委书记等一系列参与并领导革命斗争的历程。

“王文明去世时仅36岁。但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每一年都和辉煌壮阔的琼崖革命斗争史密不可分。”琼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陈锦爱说,1926年,王文明参加了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根据中共广东区委的意见,他当选为中共琼崖地委书记。那时,他入党仅4年,年仅32岁。

人们不禁要问,为何选他扛起琼崖革命的指挥大旗?

“无论是革命觉悟、领导水平,还是工作能力,他都足以承担历史重任。”在陈锦爱看来,选王文明为琼崖党的掌舵人,不是一时仓促之举,而是广东区委和琼崖共产党人的慎重抉择。

早在“五四”运动时期,王文明就是琼崖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1921年秋,王文明中学毕业后,被聘任为琼东县双庙高等小学校校长。1922年,王文明辞去校长职务,参与创办嘉积农工职业学校。这时期,王文明结识了来到琼崖的共产党人吴明,并于1922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两年后,王文明考入上海大学,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1925年10月,王文明受中共广东区委委派,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参与指挥收复琼崖。

全岛性的地方党组织建立后,王文明多次走上主要领导岗位。他是中共琼崖第一任地委书记,并3次出任特委书记。在艰难时局的磨砺中,成为琼崖党组织的主要领航者。

在后来的椰子寨战斗中,杨善集战死,王文明则继任讨逆革命军党代表。此后的琼崖工农革命军、琼崖工农红军,他都担任党代表,带领革命军队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与敌人抗争。

一股韧劲,开辟琼崖革命根据地

“别看王文明是一名儒生,和敌人打起仗来可毫不手软。”陈锦爱说,过去王文明故居里曾有一块王文明随身携带的磨刀石,专门供王文明打磨战刀,谁阻挠琼崖革命前进,谁便是战刀的敌人。这块磨刀石目前被保存在琼海市博物馆里。

王文明能文能武,国民党对他恨之入骨。曾于1928年和1932年两度焚烧、拆毁他的老房子。现在的故居,是琼海市政府1993年在原址依照原貌重新修葺而成。

王文明活着的时候,虽没有了小家,但还有大家。在他心中,每一个革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革命根据地。

1927年琼崖“四二二”事变后,王文明带领地委机关撤到具有坚实群众基础和较好自然条件的农村——他的家乡乐会县第四区,以此为立足点向四面发展。他着手恢复和建立党的领导中枢,组织革命队伍,发展工农武装,举行武装暴动。斗争范围和赤色区域不断扩大,建立革命政权的条件逐步成熟。在他的直接指导和领导下,当年12月,乐会四区苏维埃政府诞生,标志着琼崖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形成。

琼海市阳江镇文化站原站长庞启江介绍,当时乐会四区根据地配套建设比较健全:办报刊杂志,办两家戏团,设军械局、红军医院、服装厂、印字局等,开办集贸市场、消费社、商店、收购站等等。中共党组织比较完善,琼崖特委、乐会县委、乐会四区区委、各乡乡委或党支部层级分明。

正是因为这里是革命群众的乐土,是一片真正意义上的“红土地”,时至今日,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1928年底,革命形势恶化,王文明审时度势,带领600多人转移至母瑞山。在躲避敌人“围剿”的同时,以一股韧劲开山辟地,创建出了新的母瑞山革命根据地。次年5月,母瑞山区大山乡苏维埃政府成立,新的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这块根据地保存和发展了琼崖革命力量,王文明在其中功不可没。

智勇过人,危难关头挽救革命

“在复杂斗争的紧要关头,王文明凭着赤胆忠心、过人胆识和智慧多次将琼崖革命事业从危难中解救出来。”庞启江说,琼崖共产党的早期革命,充满艰难险阻。

在“四二二”大屠杀开始前,是王文明以敏锐的判断,察觉到随时可能有危险出现,便向各县委通报情况,要求做好准备,以防不测。一接到上级“立即撤离城市”的紧急指示,王文明便火速布置,组织转移,自己则带领部分地委领导撤离海口,避免造成更大的牺牲。

在杨善集牺牲后,王文明继任琼崖特委书记,领导党和革命队伍继续战斗。

在后来的琼崖特委书记黄学增执行省委指令将特委领导机关迁至海口时,王文明亦坚持真理,把琼苏政府机关、红军留在根据地,避免了一场浩劫。

在敌人疯狂反扑乐会四区革命根据地,革命到了最险恶的时候,是王文明毅然率队伍转战母瑞山,保存了革命火种。

在特委领导机关被破坏、琼崖党组织失去统一领导的时候,是王文明抱病在内洞山主持各县委代表联席会议,重建琼崖特委领导机关,确定了坚持武装斗争、坚持土地革命、坚持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针。

说起王文明,陈锦爱对他选人用人的能力亦十分赞叹,“1927年,王文明提议由冯白驹当琼山县委书记,成立琼崖第一个县委;在内洞山会议后,王文明提议由冯白驹主持特委工作。正是王文明独具慧眼,挖掘英才,让冯白驹的能力展现,才让琼崖革命走上更正确的道路。”

但由于长期操劳,风餐露宿,王文明的身体垮了。1930年1月17日,36岁的王文明在母瑞山病逝,将他短暂的一生奉献给琼崖革命。

可人们对王文明的怀念没有随着他肉体的湮灭而消失。在1930年2月15日,《乐会县苏维埃政府为追悼王文明同志告民众书》中,人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悼文,是当时人们对王文明最真实的评价:“巍巍乎,王文明同志真不愧为琼崖工农群众的领袖,如铜似铁的革命家了!”

世易时移,家乡发展薪火旺

世易时移,如今的王文明故居,被竹林环绕,十分静谧。现在住在里面的是王文明的曾孙王新海。春日阳光正好,院子里如普通的农家小院一般,晾晒作物和被褥,充满简单安逸的生活气息。

这座小院,不仅走出了王文明,还有王家的满门忠烈。

在王文明故居陈列室里,海南日报记者看到了王文明为革命献身的7位亲人的名字:大哥王文源,妻子邢慧学,长子王健,侄子王荣、王华,侄媳妇陈春福、吴胜玉。

“王文明家满门忠烈,他有7个亲人为革命献出生命。”陈锦爱说,除了7个为革命牺牲的亲人,王文明最小的儿子王祥因是“共匪头子”的儿子,被人欺负、作弄,吓成了精神病。

对王家的满门忠烈,人们无不惋惜。更令人惋惜的是,王文明在母瑞山去世后,遗体不知所终,尽管后来人们多次寻找未果。如今,在琼海市嘉积镇东风路上,王文明纪念园里仅安放了王文明的衣冠冢,供后人凭吊敬仰。

好在,如今王文明的故乡阳江镇早已从革命的炮火中浴火重生,换了新颜:全镇重点发展橡胶、槟榔、胡椒三大热作种植产业,以荔枝、火龙果、油茶等为特色产业,是琼海市热作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镇,也是全市橡胶、胡椒、槟榔交易物流中心。

同时,阳江镇立足自身革命文化底蕴丰富、自然生态资源充足等方面优势,以红色革命文化为主题,着力突出绿色生态文化、金色商贸文化,打造了三色交融、富有时代性的“红色文化风情小镇”。

“我们发展得越好,就越不辜负无数先烈的流血牺牲。”益良村党支部书记郑馨说,当前村民收入依靠种植橡胶和槟榔,为了提升经济效益,琼海市已经连续两年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同时,琼海市有关部门还引导村民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

(本报嘉积3月22日电)

(责编:王珂园、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