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王胡子”将军的故事

班永吉

2020年04月10日16:5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湘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请勿转载) 

一个能够让大家想起他的生日和忌辰的人,一定是不平凡的人,一定是做过大事的人。这些事就像烧红的烙铁在皮肤上停留并落下的印痕一样让人终身难忘,记忆如新。

在新疆工作的三年里,我时常听到兵团人讲述一个叫“王胡子”将军的故事,今天我也把他的几个故事说给朋友们听。

2020年4月11日,是他诞辰112周年的纪念日,1993年3月,“王胡子”将军去世,一晃也都27年了。如今的80后、90后、00后、10后是否知道“王胡子”将军是谁?

  

穿越枪林弹雨,来不及刮胡子的王震回到延安,受到毛泽东亲切接见

这个“王胡子”将军,就是一生都对边疆充满深厚感情的老革命家王震。他是湖南省浏阳市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王震是我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懈奋斗60多年,立下卓著功勋,深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叶剑英元帅曾说:“王胡子是我党我军的有功之臣。要找几个人,把他的一生写出来,以教育、激励后人。”他还当面对王震说:“这主要不是写你个人,是写中国革命的历史。”

王震将军

一、经历过三次“长征”的“革命猛将”

在漫长的中国革命战争中,王震曾经多次带领部队进行了创纪录的长征。1935年至1936年,他曾率领红军第六军团参加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44年至1946年,他又率领第三五九旅南下北返,经历了二万七千里征程。1946年9月12日,王震穿越枪林弹雨,来不及刮胡子回到延安来到王家坪毛泽东的住所。王震以十分激动的心情向他敬礼、问好。毛泽东也很激动,紧紧握住王震的手,上下打量着他,好长时间说不出话来。王震满头长发,那瘦削的面孔和满腮的胡子,还有那褴褛的衣着,仿佛在向毛泽东诉说着他一路的风尘。毛泽东随后和王震进行了长谈。这也是毛泽东接见“王胡子”的一个佳话。27日,全军返回延安。《解放日报》这天发表了题为《欢迎三五九旅胜利归来》的社论,对三五九旅突破数十万顽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回到陕甘宁边区给予了很高评价。

第三五九旅到达延安这天,王震打早到远处迎上部队,带领部队在千万群众夹道欢呼中进城。行至七里铺时,王震对全体健儿讲话:“为了解放中国人民,我们要到哪里就到哪里,任何蒋美反动派的力量,都阻止不住我们继续为中国独立和平民主奋斗到底。”挤在人群中的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斯蒂尔,把每一个感人的场面都摄进了他的镜头,她心情激动地说:“这里,我真正看到了人民和军队这样亲密的关系。”

1949年10月10日,王震率领的第一兵团开始解放新疆的历史性进军,又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清朝同治年间,左宗棠率领湘军入疆,用时两年多。1943年8月国民党军队七万人入疆,经过三年准备,用时两年半才进军到迪化(今乌鲁木齐市,下同)、喀什、玛纳斯等地。

而第一兵团二、六军的七万大军,在严寒的冬季和连续行军作战未得休整的情况下,只用了六个月时间便进驻全疆各个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并接管了千里边防,完成了王震的最后一次长征。

二、赛福鼎·艾则孜心目中“能武能文的全才”

赛福鼎·艾则孜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1949年9月15日到北平至10月下旬这段时间内,赛福鼎·艾则孜参与了一系列重要国务活动,其中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作为新疆各族人民的代表,行使着神圣的权利。他当选为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同年12月他任新疆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新疆军区副司令员。

赛福鼎·艾则孜在《忆王震》一文中写到: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主席像讲故事一样把王震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为铁路工人说起,最后讲到王震在延安率领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作出的重大贡献。听了毛主席的介绍,王震同志的英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逐渐清晰起来。王震同志算得上是一位能武能文的全才。如果说南下北返记录的是王震同志彪炳史册的赫赫战功的话,那么南泥湾开荒则显示了王震同志含辛茹苦、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最后,毛主席对我说:王震是一位好同志,从现在起,你要和他一起工作。在战场上他是一位所向披靡的英雄。在政治工作中,你熟悉新疆的情况,所以,处理一些涉及面较大的问题时,你要多帮助王震同志,要多提醒他审慎行事。

1951年王震与包尔汗(左一)、赛福鼎·艾则孜合影

赛福鼎·艾则孜说:“在整个谈话过程中,我从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语气和表情里看出毛主席、党中央对王震同志寄予很大的信任和期望。我还注意到的另一件事是,毛主席、少奇、恩来、朱总司令有时用‘王胡子’来亲切地称呼王震同志。”

三、国民党起义将领陶峙岳说:王震对我的思想改造影响最大

陶峙岳,湖南省宁乡市人。1949年率部在新疆起义时,他是新疆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王震到迪化后,同陶峙岳接触较多。当时,陶峙岳谈吐中流露出他在起义时的两种心情:一个是“军人守土有责”,这是爱国主义的思想。他这个“守土有责”含义比较宽,不仅新疆不能让英国、美国搞去,也不能让苏联搞去。他说,大好河山啊,不能让外国人搞去。再一个是“袍泽情深”。对自己的部下,要负责安置。打仗不能让他们暴尸荒野,不打仗也不能让他们流离失所。特别新疆这个地方,这一地区的士兵将来处境会怎么样?有家回不了,在新疆安家也难。他心里翻来覆去,踏实不了。作为一个军人,他不能忘记部下,不能对他们不负责任。而在这一点上,恰好王震能够使他最后放心。他所提出的几项措施,屯垦戍边,安家立业,动员内地的家属到新疆安家,没有结婚的军官、士兵可以回家结婚,结完婚以后可以带到新疆来,使得第二十二兵团全体将士能够在新疆住下来,而且能够安下来。他们两方面的思想都很投机,办法也合宜。

王震得知起义前国民党拖欠这个部队三个月军饷,立即补发。经过改编,陶峙岳对他所担心的两件大事完全放心了,中央对他本人的位置也作了妥善安置。中央军委除任命他为第二十二兵团司令员,还任命他为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后来他还是国防委员会的委员,又授了上将军衔。

陶峙岳在《自述》里说:兵团之成立,所有起义人员均得到妥善的安置,人心大为振奋。还有一件事是值得称道的。那是国民党政府南迁广州后,欠发部队三个月薪饷,这笔账也由解放军核算全部补发。这是历史上没有先例的事。

1949年12月29日,在第二十二兵团成立大会上,陶峙岳宣读了中央军委命令并率起义官兵代表隆重宣誓。第二十二兵团组成后,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作出了贡献。

王震和陶峙岳在一起

陶峙岳还在《自述》中谈到他对王震的良好印象和由衷的感激心情。他说:王震同志对我的思想改造影响最大,不仅在工作上受他的直接领导,在日常生活中也与他接触很多,他随时给我以鼓励和帮助。

四、“生产建设兵团”的缔造者

1954年10月,在新疆一个重要的日子应该载入史册。“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宣告成立!从此,它执行“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任务,担负起了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这一年10月7日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命令,就是以新疆军区代司令员王震的名字领衔下达的。因此,无论是老一代的军垦战士,还是新疆的各族人民群众,在谈到新疆的骄傲——“生产建设兵团”时,都念念不忘它的缔造者王震将军,都要把回顾历史的目光投向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那是新疆刚刚获得解放、万众欢腾的年代,同时,又是百废待兴、极其艰苦的年代。

王震同志为促进各族人民团结,巩固西北边疆,呕心沥血,东奔西走,倾注全部精力,为新疆现代化工农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他的辛勤付出,使新疆的长期稳定和后来的全面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他对新疆各族人民饱含无限热爱,对这片热土怀有深沉眷念,受到各族人民真诚爱戴。

为了让子孙后代铭记凯歌进疆、军垦序曲、艰苦创业、激情燃烧、“三队作用”、亲切关怀、再铸辉煌的广大军垦儿女艰苦创业的伟大历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戈壁明珠石河子市建设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为铭记石河子市的开发建设历史以及这座城市的奠基者王震将军的历史功勋,石河子人民又在博物馆前立起了一座王震铜像,供世代瞻仰。铜像逼真地再现了王震当年踏勘选址时的英姿:一位威武的将军,站在一匹骏马旁,右手拿着望远镜,左手指着脚下,仿佛在说:就从这里开始,我们将建起一座现代化的新城!

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如此规模的新中国的屯垦戍边事业,没有以王震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和百万屯垦战士艰苦卓绝的奋斗,就没有如此持续发展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今天。

坐落在石河子的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前的王震将军雕塑

2014年10月,在新中国成立暨新疆和平解放65周年之际,我有幸参加了在新疆人民会堂举行的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大会。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贺信中说:为巩固西北边陲,开发建设新疆,促进各族人民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新疆社会稳定,1954年党中央、中央政府决定在新疆成立生产建设兵团。6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忠实履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光荣使命,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此时,我们怎么不怀念那些无数“献了青春献子孙,献了子孙献骨灰”的兵团人呢!

五、王震说:党史应该为现实服务

1985年11月15日,王震在广州的一次谈话中说:“研究党史,不应该为研究而研究,就历史而历史,而应该为现实服务。”

对于编纂党史、军史、撰写革命人物传记和回忆录,王震主张实事求是,反对胡编乱造说假话。“说假话、报假功,是不允许的,那样不好。”

王震说,研究革命前辈、革命先烈的历史,出版他们的文集和史料,撰写他们的传记,是党史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必要的。80年代初,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根据李维汉的建议经党中央批准成立《革命烈士传》编辑委员会,着手编纂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28年间牺牲的1000位最有代表性的革命烈士传记。王震认为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积极支持编委会的工作。1984年5月间,他接见了这个编委会的同志,就党史研究和革命烈士传的编写工作谈了自己的意见。

王震说:“撰写革命烈士传的工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现在着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烈士写传,也要照顾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烈士。没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总是承前启后,有个衔接……”

在谈到立传烈士的人数问题时,王震说:“中国革命残酷,牺牲的烈士不可能都立传,有不少同志牺牲了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他们对革命都是有贡献的无名英雄。有些烈士也不一定单独立传,可以在写某个烈士时附带写上他们的名字和事迹,这样既可以不受人数限制,也可避免只写一个人的毛病。著名的革命烈士总是有他的战友和同伴的,比如写任弼时、贺龙同志传记时,在他们的领导下牺牲的较著名的烈士就可以在他们的传记里提出来,这对他们的后代也是个很大安慰。”

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子女都深有感触地评价王震:胡子叔叔真是个心底清亮的无事不管的好老头,他从不夸耀自己,但总是古道心肠,十分热心地甘为别人做嫁衣裳。

六、王震说:历史和国情教育是一项全民性的基础教育

1989年6月1日,王震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颁奖仪式的讲话中说:“中小学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关系着我国青少年的素质,而且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不但关系着党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着人民共和国的今天和未来。青少年时期,不但是他们一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施教的最好时期。在这个时期,不仅容易纠正他们积习不深的缺点,而且美德的种子易于生根发芽……”

王震还强调,对青少年进行历史教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的一件大事。历史和国情教育是一项全民性的基础教育,是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要在学校中进行,而且还应在全社会进行。

他说:“一个青年干部不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不了解党的历史,他的政治信念,就不可能是坚定的。”

七、“七死一生”,百折不挠

王震在革命战争年代曾受过7次伤,背部有4处,右腿有2处,头部有1处,可谓七死而一生。新中国成立后,他率领农垦大军,奋战在西北、东北、西南边疆,艰苦的生活和过度的劳累使他患上多种疾病。早在60年代初期,他就因患胃溃疡,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不久,又因患肠梗阻,做了松解手术;1965年,患腹壁疝气,做了腹壁修补手术;70年代后又做了两次大的手术,一次是胆囊摘除手术,另一次则是膀胱癌治疗手术。如此之多的大手术,使王震经受了常人所无法忍受的疾病的痛苦。

和王震一起中原突围出生入死的战友、原国家主席李先念曾经心疼地对王震开玩笑说:“你肚子里快让医生给掏空了!”

除患病之外,有时还可能出现意外的情况。1990年夏天,王震在北戴河休假,就曾经在拜访彭真时,因彭真意外摔倒,他上前搀扶,造成自己的左股骨颈骨折。经过医生们的精心治疗,四个多月后,他又出现在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的闭幕会上。

1991年11月15日,王震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症状是咳嗽、咯痰增多,被诊断为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随后病情加重。李先念听到王震插鼻管的痛苦情景后,眼圈儿都红了。李先念叹了一口气说:“胡子吃苦啦!”他让人转告王震:“告诉胡子,我最了解他。他是具有坚强意志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生命力是很顽强的。毅力是很坚强的。敌人千军万马他都不怕,这点小病他一定能够战胜。现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党需要他,人民需要他。要求他健康长寿。”

八、“永远和各族人民守卫社会主义祖国的西北边疆”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王震曾先后8次赴新疆视察工作,建议并促成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恢复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他全心全意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利益,坚定不移反对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民族分裂势力和恐怖势力。他最关注的就是新疆的安定团结和兵团的发展壮大。

1981年8月10日至19日,王震和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王任重,陪同邓小平到新疆视察。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王震撑着患癌症的身体,四次考察新疆。王震常说:“新疆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新疆一直怀着深深的感情。”

1991年8月,王震在新疆喀什弹起少数民族朋友送他的冬不拉。

1991年8月16日至24日,在原中顾委常委萧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赛福鼎,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恩茂、马万祺的陪同下,王震最后一次回到新疆。8月23日下午,在与新疆党政军领导同志座谈时,他十分动情地说:“我在1980年曾经说过,现在我重申,如果去见马克思,我已委托战友和亲属将我的骨灰撒在天山上,永远和各族人民守卫社会主义祖国的西北边疆。”8月24日,83岁的王震特意穿上了维吾尔族传统的服装,戴上维吾尔族的花帽,像一位慈祥的维族老人,与向他送行的同志一一道别。在机舱门口,王震久久地挥动着手臂向人们致意。临别时,他慢慢地弯下腰来深深地鞠了一躬,向新疆大地、向各族人民和广大兵团的战士、向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依依惜别。

在机场停机坪上送行的同志无不为之动容……

九、王震和邓力群的最后约定

1993年3月12日18点30分,在悲泣的哀乐声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先播发了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讣告:……王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3年3月12日15点34分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

王震生前曾多次交待,丧事一定要从简。他与曾在新疆一起工作过的原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约定,谁若先走一步,健在者协助办理后事,并监督从简。

邓力群曾是中共中央在新疆三区的联络员,他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指示,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多方奔走,促成了陶峙岳和包尔汉的和平起义,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妄图把新疆从祖国分裂出去的阴谋,为解放军顺利进疆和稳定新疆局势做了大量工作。

为了完成王震最后的遗愿,邓力群这天也同机来到新疆。4月3日,天幕低垂,大雪骤降。一夜之间,天山南北一片白雪莽莽。4月4日,雪过天晴。上午10时45分,护送王震骨灰的专机在乌鲁木齐机场徐徐降落。王震的子女捧着骨灰盒和遗像,缓步走出舷梯,王震夫人王季青和陪同护灵的杨德中、邓力群等跟随其后。灵车经过的乌鲁木齐街头,肃立着自动赶来迎灵的数万名各族群众。人们佩戴洁白的小花,身着素色服装,眼含热泪,向他们敬仰的王震同志作最后的告别。4月5日,清明节。上午11时30分,一架装载着王震骨灰的小型运输机从乌鲁木齐机场腾空而起,向着挺拔巍峨、素裹银装的天山飞去。12时整,王震的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手捧着骨灰,伴着一朵朵鲜艳的玫瑰、月季、黄菊,从五千多米的高空徐徐撒落……

“王胡子”将军啊,你魂归边塞,你与“三山夹两盆”的疆土共存。在共和国西北广阔的山地之间,你构筑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兵团精神高地永为后人景仰。

原载:《湘潮》2020年第4期 

(责编:曹淼、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