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银先
2020年05月18日10:04 来源:江西文明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提起调查研究,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寻乌调查的那段历史和他的两部光辉著作《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在浩瀚的调查研究文献中,这是经典而又通俗的范本,对于解决土地革命中的诸多实际问题,尤其是打破教条主义束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重大的历史贡献。90年过去,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正在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从寻乌调查中汲取丰富的历史营养,深入学习毛泽东同志调查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我们用好传家宝、练好基本功,正确认识、把握和破解各种风险挑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亲眼看、亲耳听、亲手写,坚持亲力亲为搞调研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调查研究思想和方法,并依靠它们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找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同志历来主张知行合一,把调查研究作为知与行的重要基石,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重要命题和著名论断,留下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十大关系》等马克思主义文献。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在江西七年多时间里,就专门做过十几次系统的调查,仅以“调查”命名的著作就有《寻乌调查》《调查工作》(后改名为《反对本本主义》)《兴国调查》《东塘等处调查》《木口村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其中,寻乌调查是他早期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查活动。毛泽东同志亲自拟提纲、亲自主持调查会、亲自作调查记录、亲自撰写调研报告,历时二十多天,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整理写出了共五章三十九节、八万多字的《寻乌调查》。在此期间,他还撰写了著名论著《反对本本主义》。可见,亲力亲为、身体力行,是毛泽东同志开展调查研究的一个鲜明特点。正如他自己所说,“做领导工作的人要依靠自己亲身的调查研究去解决问题”。寻乌调查产生的思想理论结晶,对毛泽东思想孕育形成、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制定和实施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回望党的历史,什么时候重视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党和人民事业就蒸蒸日上;什么时候忽视调查研究,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就会遭受挫折。调查研究重在联系实际,贵在身体力行,只有深入基层、走近群众,亲身体验、切身感受,才能摸清情况、得出结论、把握规律、开创局面。
直面问题、找准问题、破解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搞调研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调查研究就是要倾听时代声音、答好时代之问。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中,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等重要思想。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同志在艰辛探索中的一次重要实践。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但是,对怎样开展土地革命,只作出若干原则性的规定,还没有形成完整系统、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办法。在开展土地革命的过程中,甚至出现了“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等政策偏差。同时,由于土地革命主要在农村进行,党对城市贫民和商业资产阶级这二者的策略并不清晰,也给起步不久的中国土地革命带来了困难。带着这些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寻乌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努力探寻中国土地革命的正确发展方向。调研过程中,毛泽东同志通过对寻乌旧有土地关系和土地斗争的调查,探索了关于农村阶级划分、土地革命政策、取缔剥削政策和分配土地池塘房屋的办法和标准等问题;提出了不仅要抽多补少,也要抽肥补瘦,使富农、中农、贫农、雇农都过活下去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寻乌调查不仅调查了苏维埃政权下的新农村,还详细调查了城镇尤其是城镇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过程和现状特点,为制定对资产阶级及城市贫民群众的政策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同志将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省略不得、马虎不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展现出美好前景。要实现新时代党的奋斗目标,仍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党员、干部要更好履行职责、承担使命,必须练好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把调查研究贯穿作决策、抓落实的全过程、各环节,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才能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拜群众为师,坚持群众路线搞调研
调查研究不是“闭门造车”,唯有从群众中来,才能更好地到群众中去。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肩负起挽救中华民族危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反思,如何做好群众工作,让革命扎根群众。此后,从“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到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之喻,从感叹“人民就是上帝”到提出“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以走出历史周期率之理,在毛泽东同志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他多次强调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重要性,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寻乌调查过程中深入群众,依靠群众找答案、求对策的工作方法和为群众谋利益的根本目标,成为这一思想路线形成的源头活水之一。在《反对本本主义》中,针对党内一些不深入群众实践而主观决策的做法,毛泽东同志批评说这“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将会给革命造成很大损失,也会害了这些同志自己”。他大声疾呼:“到斗争中去!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寻乌调查中,毛泽东同志除了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还经常到田间地头去帮助农民做事,主动深入群众,虚心向群众请教,从而深化了各种认识,得到了正确的阶级估量,理清了谁是革命的主力军,谁是革命的同盟者,谁是革命的敌人。在调查中,他由衷地发出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的感叹。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寻乌调查的最终目的。寻乌调查中,围绕群众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毛泽东同志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分析问题,得出了“旧的社会关系,就是吃人关系”等结论,提出了“平田主义是最直截了当,最得多数群众拥护的”等论断,为完善土地革命政策策略,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寻乌调查后,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了“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的思想路线问题,阐明了“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的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许下的庄严承诺。实现这一承诺,首先要了解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是什么,调查研究正是“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要像毛泽东同志那样“甘当小学生”,诚心诚意拜人民为师,真正联系群众,和群众做朋友,接地气、察民情、办实事,使各项决策部署能够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反映民情,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坚持实事求是搞调研
正确的道路,从来都是深埋在国情的土壤之中。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坚持实事求是是开展调查研究的基本前提。毛泽东同志从接触马克思主义开始,就注重掌握中国国情。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个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在后来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同志对从实际出发,坚持调查研究的重要性的认识日益深化。伴随着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步伐,毛泽东思想逐步走向成熟。在寻乌调查中,毛泽东同志坚持“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的求实态度,客观呈现事实,不回避问题,将参加调查会的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钱粮师爷等当成“可敬爱的先生”,虚心认真地向他们请教,从寻乌的地理环境到政治区划,从各阶级现状到政治经济,从旧有土地关系到土地革命,等等,调查了解得非常详细全面。例如,为了了解寻乌县城到底是什么样子,毛泽东同志就询问了杂货、小货、油、盐等多个方面的情况,通过各种货物的流通情况去解剖这个县城的社会经济状况。通过开展以寻乌调查为代表的社会调查,毛泽东同志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国情,深入思考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关系,深化和拓展了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进而更加坚定了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自觉与自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重要观点,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的活的灵魂,成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说到底,这就是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大问题。敢于并善于在不断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始终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坚持和发展属于自己的正确道路,其中一个重要法宝就是开展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作风,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作风实不实,调查研究的结果“两重天”,必须时刻牢记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如此才能取得真经,求得实效。
(作者系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