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30日09:10 来源:解放日报
“由于历史原因,中共早期领导人在国内留下的一手文献、照片乃至影像都很稀少。”上海音像资料馆综合编研部主任汪珉告诉记者,近10年来,音像资料馆一直致力于红色影像的搜集、整理,并启动“海外寻档”工作,从俄罗斯等地发现影像素材,以求填补这一领域的史料空白。
在“七一”到来之际,又一批“珍贵党史影像档案”公布。此番在上海音像资料馆官网上线的档案,包括首次登上国际舞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历史影像中的工人运动和彩色党史影像三个主题共10余条党史影像视频,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
拍下中共早期领导人群像
一直以来,涉及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的历史资料,主要都是文献文物和照片,影像资料几乎一片空白。“国内留下的影像资料少,但一些党的早期领导人到苏联参加过共产国际会议,留下了许多影像。”汪珉介绍,上海音像资料馆此次搜集到的共产国际影像资料,长的几十分钟,短则十几分钟,其中就有革命先驱刘绍周的影像。
1919年,刘绍周代表中国参加第一届共产国际大会,并成为列宁最早接见的中国革命者。次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时,中国共产党正在创建期,因而,中国本土仍没有派自己的代表出席大会。刘绍周再次应邀以“中国工人党中央局”的名义参加了大会。
1925年5月30日,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在此次公开的影像资料中,五卅之后的工人运动是重要内容。“当时苏联有个纪录片剧组正在上海拍摄,正值五六月,就拍下了上海工人运动的影像,其中出现了张人亚的身影。”汪珉说。这批影像也包含省港大罢工,记录了在广州和香港爆发的工人运动,由共产党人邓中夏、苏兆征等领导,“可以说是中共早期领导人的群像。”
红色影像主题馆藏是上海音像资料馆重点建设的馆藏之一。2011年为纪念建党90周年,上海音像资料馆曾发布陈独秀、瞿秋白等中共早期领导人唯一可见的珍贵历史活动影像。2012年,为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资料馆又发布了反映抗战时期延安政治、军事、社会文化全貌的珍贵历史影像。
为党史研究提供全新材料
去年10月,纪录片《彩色新中国》播出,一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彩色影像在纪录片里首次公开,包括当年由苏联摄影队拍摄的“开国大典”彩色影像素材。而这批彩色影像,就是上海音像资料馆在俄罗斯图书馆、档案馆里发现的。
汪珉介绍,以往党史研究依托文献档案、照片及口述史料为主,近年来党史档案文献收集的重点从国内转向国外档案机构。从2018年上海音像资料馆依托上海党史研究室、上海党史学会的党史研究专家团队启动“海外寻档”工作以来,资料馆在俄罗斯发现了“开国大典”以及三大战役等之前从未公开的拍摄素材。“当年,苏联摄影师们使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摄影机和最好的德国阿克发电影胶片,画质清晰、色彩鲜艳,现在看来依然清晰生动。”
这次上线的影像档案中,也有一批彩色党史影像。包括1944年美军观察组抵达延安时中共领导人机场迎接的画面,以及1945年延安的生活、劳作景象。此外,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大上海的城市巷战,也被记录下来。
汪珉透露,除了正式发布的影像资料外,这批影像中还发现了疑为中共历史上重要人物的影像素材。“我们看到了新的人物影像资料,有可能是任弼时,不论从文献记录上还是人物对比上都高度相似。另外可能也有革命活动家杨明斋,他的照片、影像资料几乎没有流传于世。”汪珉说,这些新的影像资料,后续需要党史专家进一步确证。
在汪珉看来,红色影像资料的收集将为今后的党史研究提供全新材料,也将丰富“四史”教育资源,为建党100周年等重大宣传和展览展示,增添丰富性、可能性。音像资料馆的研究团队不仅深度挖掘这些珍贵党史影像的历史价值,还引入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增加人物对比的可信度。
(记者 张熠)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