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莉
2020年07月10日08:20 来源:湖南日报
彭德怀写给湘潭县卫国人民公社乌石生产大队总支书记许立仁、大队长肖怡静的信,现存于湖南省档案馆。 通讯员 摄
1959年3月8日,北京。夜已深沉,彭德怀执笔给家乡乌石的乡亲们写信。
这封珍藏在湖南省档案馆的彭德怀亲笔信,收件人是“湖南省湘潭县卫国人民公社乌石生产大队交许立仁、肖怡静同志”。
彭德怀在信中说:去年(一九五八年)乌石大队所属地区,未遭干旱,比一九五七年大旱,自然要好得多,为什么会缺粮呢?
这个问题,要从3个月前的一次调查说起。
深夜“问粮”,田畔细数禾蔸
1958年,中华大地被“大跃进”的热潮席卷。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决定深入南方各地调查,切实搞清楚一亩田到底产多少斤粮。
1958年12月16日下午,在时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的陪同下,彭德怀回到了阔别30年的家乡——湘潭县乌石寨。
当天晚上,彭德怀召开公社、大队干部和社员代表座谈会,首先询问粮食产量。
公社书记李庆华说:“今年是大丰收。全公社两万多亩田,大概要增产几十万斤,还冒具体落实。上900多斤一亩的生产队就有不少。”
彭德怀一听这含糊的回答并不满意,再问其他干部,说亩产1000斤、2000斤、3000斤的都有。
今年84岁的梁成德老人,当年还是20多岁的小伙子,他亲眼见证了这一幕。
“彭老总说,有好多田就有好多谷,肯定是你们秤搞错了,要赶快盘仓,意思是数字不对。”7月8日,梁成德向记者回忆,“听了彭老总的话,在场的社员们都笑起来了,纷纷说:‘彭老总这么厉害!’”
彭德怀接着询问:“上900多斤的生产队,我们这个地方有不有?”
干部回答:“附近的吴公塘生产队就是的。”
彭德怀立即冒着寒风,打着手电筒,步行来到吴公塘田边。他蹲下身来,拔起一蔸禾茬,数着一蔸禾上有多少株稻秆,每个穗上大约有多少颗稻谷,细心计算着每亩地的产量。
彭德怀对干部们说:“你们看,禾蔸这么小,又这么浅,可见禾是不大好的,会有900多斤的产量吗?我们那时在家作田,一亩田扮上500多斤,要算好禾咧!”
在彭德怀纪念馆,有一副馆藏国画《数禾蔸》描画了当时的情形。7月8日,纪念馆宣教员贺阳在这幅画前为记者讲述了这个故事。
她告诉记者,面对彭德怀这种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大队干部们不得不承认:今年的产量还没有出来,亩产900斤的数字是喊出来的。
殷殷寄语,一生敢讲真话
这次回乡,彭德怀只待了两天一晚。他马不停蹄地查看了田间地头,走访学校、幼儿园、敬老院、炼铁厂、食堂等地,所见所闻,令他忧心。
听到公社负责同志说已经炼出了640多吨铁,彭德怀十分惊讶,问:“炼一吨铁要花多少成本?”干部们说:“我们是不惜代价的。没有算过账,也算不出来。”彭德怀听罢,不禁长叹一声。
彭德怀询问公共食堂办得怎么样,社员们说,公共食堂普遍粮食不足,有的食堂冒得油吃,菜也冒得吃。彭德怀很痛心:“我们共产党人,应该为人民谋幸福,搞得人民冒得饭吃,这究竟是为谁服务?”
在家乡,彭德怀看到浮夸风盛行,也看到某些基层干部脱离群众的不良作风。他叮嘱干部:要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努力保持和群众鱼水般的亲密关系。彭德怀给当地干部规定了“八不准”:不准搞瞎指挥,不准搞浮夸;不准说假话,不准强迫命令;不准打骂人,不准罚口粮;不准拆毁社员房屋,不准砍伐山林。
回京后,家乡的一切始终萦绕在彭德怀心头,他辗转难眠,想阻止形势向更坏的方向发展,又不便直接给群众泼冷水。
于是,彭德怀写下这封信,委婉地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措施。他在信中指出,搞好生产,改善人民生活,要长远计划与年度的具体工作安排相结合。他认为,“乌石大队所辖区的长远计划,是造林、种油茶、油桐、茶叶、果树等”“还有水利建设,新居民点建设,学校建设”“当前任务是要抓紧农业大跃进的各项工作,加以具体安排,争取粮食丰产,同时也要认真拟种蔬菜,喂猪,养鸡、鸭、鱼以及其他副业作物”。他还谈到旱地、水田、冷浸深泥田等不同类型田土的技术处理问题,叮嘱干部要“吸取老农经验,又要加以科学研究”,字字句句,情真意切。
在这封信的末尾,落款时间为“三月八日二十四时”。
彭德怀曾经说过:“我这个人,拿共产党员十条标准来衡量,很不够,但有一条,我是做到了,就是敢讲真话,实事求是。”
对于在家乡调查所得,彭德怀如实向中央反映,尽管这使他个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丝毫没有后悔。
戎马一生,心系百姓,彭德怀始终践行“敢讲真话、实事求是”的初心。
7月8日,前来彭德怀纪念馆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贺阳告诉记者,家乡人民也始终敬爱“彭老总”。(记者 苏莉 通讯员 张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