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煜桐
2020年07月17日08:49 来源:学习时报
延安时期的中央党校,学习和工作之余的文艺活动也十分活跃。此时的文艺活动不仅仅停留在校园文化生活层面,也不仅仅是教学的辅助角色,在更深层意义上,属于贯彻毛泽东关于整风讲话以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精神的切实行动和实际成效的范畴,也正是出于这一原因,毛泽东对此时中央党校的文艺活动十分关注、大力支持、亲自指导并给予高度评价。
延安时期中央党校的平剧演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平剧即京剧。延安时期,中央党校一直有业余平剧演出活动,1943年以前,这些演出大都是传统剧目,主要属于校园文化生活与娱乐性质。在整风运动开始及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1943年秋天,教务处杨绍萱将《水浒传》中林冲的故事,改编成平剧《逼上梁山》。杨绍萱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精神,着重写了群众的革命斗争。教务处领导刘芝明看了,觉得很不错,就请在三部学习的懂平剧的齐燕铭看,齐燕铭看后赞同排演,在彭真支持下,齐燕铭被从三部调出来,与杨绍萱等人组成一个编导小组,由刘芝明负责,开始排练此剧。经过两三个月的紧张排练,《逼上梁山》于1944年元旦正式公演。演出之后,立即引起轰动。艾思奇在《解放日报》上著文称赞该剧是“平剧改革中的一大成绩”,称其在旧故事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观点、新的内容,以及对平剧的形式做了改革,认为这些都有重大意义。1月9日晚,毛泽东看过此剧后,当夜即给杨绍萱、齐燕铭写信表示感谢并提出殷切希望。
作为一党之领袖,又在抗日战争的紧张环境中,工作之繁忙可想而知,但是毛泽东却在观剧当晚给剧作者去信,可见此剧对他的触动之大。
早在1942年5月2日至23日,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发表讲话,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归根结底是为人民群众的这一根本立场,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为人民群众的方法问题。他呼吁用无产阶级文艺观在延安文艺界开展一次整风。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不可能只进行政治的革命,而不进行与之相应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倡导的既是文艺领域里的整风,也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革命性变革。这也许才是毛泽东在亲自观看了平剧《逼上梁山》后,感到高度认同、无比欣慰的深层次原因之所在。
平剧《逼上梁山》中,把店小二鼻子上的那块白去掉,将小花脸改成眉目清秀的英俊后生;剧中还增加群众场面,把统治者改为丑角,凡此种种,这些艺术形式的革新,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它反映出的是一种历史观的颠覆式变革,剧中开始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代替了一直以来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由此开启了戏剧的从内到外的革命。正如毛泽东在信中所指出的:“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毛泽东进一步指出:“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由你们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你们这个开端将是旧剧革命的划时代的开端,我想到这一点就十分高兴,希望你们多编多演,蔚成风气,推向全国去!”这封信,满纸都是肯定,洋溢着喜悦,毛泽东在信中也把喜悦的深层政治原因,阐释得明明白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