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莎莎
2020年08月04日08:2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史纵览》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请勿转载)
“东北的敌人好比是一头牛,牛头牛身子是向北满去的,在南满留了一条牛尾巴。如果我们松开这条牛尾巴,那就不得了,这头牛就要横冲直撞,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危险;如果抓住了牛尾巴,那就了不得,敌人就进退两难;因此,抓牛尾巴是个关键。”在东北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陈云把敌军比作一头牛,他抓住了牛尾巴,坚持南满根据地的斗争,为四保临江作战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浴血奋战,南满我军先后4次打退了国民党军的大规模进攻,以长白山为基础的南满根据地,得到巩固与发展,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独霸东北的妄想,改变了东北战场的战略态势,为东北战场的战略决战——辽沈战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狼烟再起,临危受命于败军之际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东北成为国共双方关注的重点。蒋介石打着如意算盘,一方面企图通过占领东北切断中共与苏联的联系;另一方面,妄想利用东北雄厚的工业基础,为国民党夹击华东、华北、西北解放区提供有利条件。与之相对,中共则想利用东北来突破国民党的封锁,巩固现今薄弱的物质基础。双方在此展开激烈的争夺。
在美国的支援下,蒋介石迅速从海空两路运兵到东北,先后占领了山海关、锦州、沈阳、四平等地,东北民主联军被拦腰断为两截,形成一边在北满,一边在南满的长白山区的态势,首尾难顾。而国民党采取“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企图先吃掉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解除后顾之忧,再全力北上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在北满的根据地,夺取整个东北。1946年10月,国民党调重兵进攻南满解放区,当时双方力量悬殊,南满只有东北民主联军部队不足4万人,而国民党军以8个师约10万兵力分三路向南满根据地进攻,到11月下旬,南满根据地仅剩下临江、长白、抚松、濛江4县,人口只有22万,形势异常严峻。在这万分危急之刻,陈云站了出来。这位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到东北后一直默默地工作,在北满成功创建根据地,为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在那里设立大本营奠定了重要基础。如今,他又根据形势需要,考虑到南满事关东北全局的安危,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到最困难的南满工作,他说:“敌情严重,党内有意见,鉴于重大,自告奋勇。”于是,东北局决定成立南满分局,由陈云兼任分局书记和辽东军区(亦称南满军区)政委。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致东北局电报中说:“陈云去南满任书记兼政委,很好,望速去。”
陈云迅速交代了其工作,冒着严寒,带着夫人于若木和儿子陈伟力、陈元,于11月3日从哈尔滨启程赶赴南满。由于哈尔滨到南满的铁路已被国民党控制,陈云只能从哈尔滨坐火车经佳木斯、牡丹江到图们,再绕道朝鲜去南满。火车经过牡丹江、宁安继续南下时,在斗沟子车站遇到一次险情。那是一个很小很安静的车站,只有一两个人管理,夜间火车停在这里,大家都睡着了。突然外面传来隆隆响声,一列运粮食的货车因动力不足从山坡上滑下来。由于图们一带的铁路是按俄国人的办法修的盘山铁路,这辆脱轨而出顺坡下滑的货车犹如脱缰的野马直向陈云所在的列车冲来,越滑越快……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从站里突然奔出一个人,不顾飞驰而来的货车,奋力扳开道岔,使货车在离专列两米以外的地方翻倒,避免了一场重大的撞车事故。
出师未捷,上天就给了陈云一次危险的经历。但是,真正的战士是不会被吓住的。陈云到达平壤,将夫人和孩子留在了那里,自己同萧劲光以及秘书、警卫员等四五个人一齐继续向南满进发。11月27日晚,陈云等抵达位于中朝边界、鸭绿江畔的辽东军区所在地临江。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陈云,便从此开始了具有全局意义的坚持南满根据地斗争的艰苦历程。
毅然拍板,决胜全局的一步好棋
陈云是带着中共中央和东北局的殷切期望来到临江的,此时的临江却是困难重重,内外交困。长白山区气候非常寒冷还经常下雪,温度低至零下40多度。陈云是南方人,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常常感冒发烧。陈云身体瘦弱,他却幽默地把自己的身体比作“木炭车”,走走停停,但他始终坚持工作,上天的考验只能更加磨砺他的意志。
同样的考验也落在了战士们身上,当时南满的形势极为严重。南满根据地处于贫困山区,沟壑遍布,地势狭长,人口不足23万,老百姓生活贫困,部队给养十分困难,部队常常缺衣少粮,露营寒冷的东北野外,靠烤火取暖,缺医少药,伤病员得不到有效治疗,非战斗减员十分严重。
在第一次主持召开南满地区军队和地方主要负责人会议时,陈云就要求大家,不论先来后到,不论有部队没有部队,都要讲五湖四海、团结一致,坚持南满的对敌斗争。然而,对于能否坚持南满,军区领导人的意见并不一致。萧劲光提出要有武松打虎的精神,反复搏斗,坚持南满。话音刚落,有些人就表示反对。他们已经做好了在必要时北撤,保存实力的准备,地方武装也在积极准备上长白山打游击。12月6日,萧劲光去前方,陈云留在临江。陈云边调查情况边找干部谈话,发现坚持南满的阻力确实不小,消极畏敌的逃跑主义情绪充斥军中。
深夜,窗外大风雪呼啸,室内又黑又冷,陈云的电话在这时突然急促地响起。原来,辽东军区师以上干部在七道江举行会议,这次会议讨论部队是撤是留,要不要打,怎样打的问题,会议开了三天三夜也无法定夺。敌人进攻迫在眉睫,时不我待,萧劲光只得打电话向陈云求援,请他作最后的决定。陈云不顾自己正发着烧,立即乘着雪爬犁,顶着大风雪,来到了七道江的会议地点。
到达七道江后的第二天,虽时间紧急,但性格谨慎、思虑周全的陈云并没有立刻开会作决定,而是分别同干部谈话,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对撤和留两种不同意见,他都让大家讲完讲透,把理由和根据都讲出来。12月14日,七道江军事会议继续开会。与会者都知道,陈云就是来拍板的,是留是撤,一锤定音,这可是事关大局的事,大家都很紧张。会议由萧劲光主持,他汇报了这两天的会议情况,之后便请陈云讲话。陈云让大家先充分发言。主张北撤的人抢先发言说:我们现在确实太困难,敌人装备好,兵力又多,我们不撤走,损失太大了!反对北撤的人也不甘示弱,纷纷表示:如果我们不战就撤,把南满让给敌人,不是就正中敌人“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下怀?两种意见相互争执不休,会议室里,唇枪舌剑,火药味十足!陈云在一旁一直静听和沉思,一上午就这么在争论中过去了,下午也过去了,会议开到了晚上。萧劲光、萧华听着前线隆隆的炮声,急切地请陈云拍板决定。会场上鸦雀无声,大家都挺直了身子,紧张地望着陈云,看他如何拍板决策。
陈云突然发问:“你们说南满能容纳多少部队?”大多数人说:可以容纳4个军,有少数人说:可以容纳3个军。陈云加重语气说:“同志们既然叫我拍板,那好,现在我就拍板。我们不走,一个纵队也不走,都留在南满,当孙悟空大闹天宫,在长白山上打红旗!”
此话一出,语惊四座。主撤派一时懵掉,而主留派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陈云给大家仔细地算了两笔账,他说,北撤,长白山现在天寒地冻,漫天冰雪,地势险峻,荒无人烟,部队在缺衣少粮的条件下过长白山,要损失几千人,撤到北满,敌人追过来,还要打仗,又会损失几千人。我们如果撤了,那么敌人就能全力对付北满,到时北满也难以保住,部队一直北撤,到苏联境内。我们不能一直住在苏联吧?早晚有一天要往回打,打到北满,打到南满,这些战斗,又要损失几千人。而且,当时留下来的地方武装也会受到很大损失。你们算算,北撤是保存了部队实力的有利之举吗?相反,如果我们留下来坚持南满,部队可能损失四分之三,甚至五分之四,但只要守住了南满,就不会失去掎角之势,就可以牵制敌人大批部队,使敌人不能集中力量去打北满。
陈云的这笔账,算得与会者直点头,发自内心地佩服陈云的精明与独到。这次军事会议,一直持续到深夜才结束,陈云的落锤定音,犹如在这个寒冷的冬夜里点燃的一把火,熊熊燃烧,使与会者热血沸腾,心中纷纷升腾起凌云壮志。
陈云在会上拍板后,又说,如果这个决定下错了,责任我来负,不怨大家,希望同志们团结一心,坚持南满!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在关键时刻的正确决定,对东北战场的形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正是由于陈云坚定的“拍板”,才有了后来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胜利,这一步决胜战略全局的好棋,打赢了后来辽沈战役的完胜之战……
四保临江,解放战争的闪光一页
战事如棋,一子走好,满盘皆活。
拍板坚持南满以后,陈云开始转入具体作战方针和作战部署的研究。1947年初,“四保临江”战役打响。国民党集中其精锐部队新六军、五十二军、七十一军,分3路向南满我部集中地带临江进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四纵队在临江前线依托工事,奋力抵抗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战斗打得异常惨烈,双方反复冲杀,死伤惨重。我军指战员们坚守阵地,拼死不退,一次次地打退了敌军的进攻。陈云在这期间,饭吃得少了,觉睡得少了,每天的工作却越来越多。在部队四保临江的日子里,北满部队也开始行动,实行远距离奔袭,越过松花江,配合南满部队作战,全面出击。就这样,南北夹击,国民党军难以招架,频频告急,逐渐由主动变为被动。
接下来的1947年1月30日和2月13日,国民党军又集结兵力,大举对临江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进犯,我军为了保卫临江,在萧劲光和陈云的领导下,一一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3月27日,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坐镇通化,又调集20个团的兵力,分3路第四次向临江地区进犯。辽东军区集中第三和第四纵队,于1947年4月3日在柳河红石砬子、岗山地区包围了国民党主攻部队,经过一天激战,将其全部歼灭。其余敌人纷纷回窜,取得了四保临江的伟大胜利。
四保临江战役打得很艰苦,但最终顶住了敌军的进攻,保住了我南满根据地。此次战役使东北我军由被动转为主动,由防御转为进攻,为解放东北全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它是东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转折点。此次战役之后,蒋介石得知共产党方面指挥此次战役的最高领导人竟然是过去没有带过兵的陈云,他叹道:共产党内真是有奇才呀!
如今,这段历史已经被搬上了荧屏,1998年4月10日,10集电视连续剧《四保临江》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这部电视剧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海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吉林省白山市市委市政府、临江市市委市政府联合摄制,将陈云在敌人大军压境之际,情况危在旦夕之时,临危受命、冷静果敢的鲜明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陈云拍下那“关键时刻决定性的一板”,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原载:《党史纵览》2020年第3期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