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峰
2020年10月21日08:06 来源:学习时报
核心阅读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艺工作的思想,重点强调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阐明了文艺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文艺如何为人民群众服务以及在文艺工作中如何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等。这对我们党和国家的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42年5月2日至23日,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内容后经修改完善发表在《解放日报》上,被称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被收录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围绕文艺为群众服务和如何为群众服务的问题,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艺工作的思想,并就在实践中如何落实这一思想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对后来我们党和国家文艺政策的制定以及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
毛泽东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他认为,文艺是有阶级立场的,封建时代的文学艺术是为地主阶级服务的,资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现阶段的中国新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为人民的”,因此,“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
毛泽东认为,人民大众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模糊的概念,而是有具体的内在含义和特定对象,他指出,“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其中,工人是领导革命的阶级,农民是革命中最广大最坚决的同盟军,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队伍是革命战争的主力,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是革命的同盟者。“我们的文艺,应该为着上面说的四种人。”在这里,毛泽东明确了“人民”的概念,从而划清了无产阶级文艺与资产阶级文艺服务对象的本质区别。
既然文艺要为“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四种人服务,那么文艺工作者就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而不能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但实际上,一些文艺工作者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他们就还是没有解决,或者没有明确地解决”,因此未能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艺工作。在这一问题上,毛泽东着重批评了那些坚持个人主义的小资产阶级立场的作家。他指出,这些人的兴趣,“主要是放在少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上面”,他们不去引导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去接近工农兵群众,去参加工农兵群众的实际斗争,去表现工农兵群众;他们对于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寄予满腔的同情,“对于工农兵群众,则缺乏接近,缺乏了解,缺乏研究,缺乏知心朋友,不善于描写他们;倘若描写,也是衣服是劳动人民,面孔却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此,毛泽东明确指出,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真正为工农兵的文艺,真正无产阶级的文艺”。
文艺如何为人民群众服务
毛泽东认为,文艺工作者只有解决好“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才能使文艺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
第一,了解熟悉工农兵群众。毛泽东指出:“既然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就发生一个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问题。”在这方面,文艺工作者需要做很多工作,但了解、熟悉工农兵群众“是第一位的工作”,不了解、熟悉工农兵群众,就谈不上为人民进行创作。在这其中,他反复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要和群众打成一片,要“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就难以真正做到“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第二,到工农兵群众中去。毛泽东认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是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因此,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唯有如此,文艺工作者创作出的作品才能深得工农兵群众的喜欢。
第三,帮助工农兵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毛泽东认为,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比文学艺术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主要是因为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据此,毛泽东指出:“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要通过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
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在文艺如何为人民服务这一问题上,毛泽东特别强调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他指出,只有从工农兵群众的立场出发,对于普及与提高才能有正确的了解,才能找到普及与提高的正确关系。
毛泽东认为,在文艺工作中,普及的东西比较简单浅显,也比较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迅速接受。高级的作品比较细致,比较难于生产,也往往难于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迅速流传。当前摆在工农兵面前的最迫切问题,是他们正在和敌人作残酷的流血斗争,但“他们由于长时期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不识字,无文化,所以他们迫切要求一个普遍的启蒙运动,迫切要求得到他们所急需的和容易接受的文化知识和文艺作品,去提高他们的斗争热情和胜利信心,加强他们的团结,便于他们同心同德地去和敌人作斗争”。因此,“在目前条件下,普及工作的任务更为迫切”,“轻视和忽视普及工作的态度是错误的”。
当然,普及工作和提高工作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不但一部分优秀的作品现在也有普及的可能,而且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平也是在不断地提高着”。随着广大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普及工作若是永远停止在一个水平上,“这种普及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对此,毛泽东认为,“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这种提高,不是从空中提高,不是关门提高,而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在他看来,“普及工作不但不是妨碍提高,而且是给目前的范围有限的提高工作以基础,也是给将来的范围大为广阔的提高工作准备必要的条件”。这样,就廓清了一些人头脑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但是,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仍然是党的文化工作的一个根本性问题。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艺工作的思想完全一致,也是党的性质宗旨的体现。在此情形下,重温毛泽东的这篇讲话,更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邃的思想力量。
相关专题 |
· 毛泽东纪念馆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