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伟
2020年12月16日08:08 来源:学习时报
1962年11月29日,邓小平在接见参加组织工作会议和全国监察工作会议的同志时的讲话中强调,“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首次提出干部要“能上能下”,对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干部交流、学习培训进行了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阐述。讲话的核心内容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中的《执政党的干部问题》一文。讲话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了富有创新性、前瞻性的观点和主张,体现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对执政条件下干部队伍建设的系统思考。
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要逐步解决
新中国成立时,党和政府的绝大部分干部都很年轻。到20世纪60年代,干部年轻化问题、干部退休问题尚不迫切,干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干部数量已经很大,而且越来越大,军队干部转业、提拔新的干部等“几个方面加起来,每年最低限度要增加三十万左右的干部”。邓小平指出,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多少年来,我们对干部就是包下来,能上不能下”。多少年来,中央在考虑,地方也在考虑,但是始终解决不了。“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工作中的障碍,虽然一下子还不能解决,要慢慢来,但是总要逐步地解决。”
“能下”是唯一出路。我们党长期以来对干部实行“包下来”的政策,这有特定历史原因。党执政后,这一政策所带来的干部数量多的问题日益突显,又不能用简单的办法处理。邓小平指出:“我们面前摆着这个难题,现在还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唯一的出路是要能下。这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他提出,首先是思想上要弄通,“要说服我们的干部,造成一种能下的空气”。他指出:“问题倒还不全是待遇问题,解决待遇问题可以保留原薪原级,问题是职位要能下。”他提出要做好“劝说”的工作,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办法:“一批同志去担任荣誉职务”;“一部分干部可以到下面去工作,替换一些下面的干部,让他们回到生产中去,待遇不降低”。
基层可先行先试。为稳妥推进干部“能下”,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试验一下,先从基层做起”的思路。比如,支部书记当了两届后,就回到生产中去,生产队长当了两年又回去当社员,过一两年又可以选他当支部书记或生产队长。“相应地,在一个企业,一个学校,也可以采取这种办法。”
干部“能下”意义重大。邓小平认为,干部“能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解决干部数量多的问题,它对干部是一个锻炼。干部“要能领导人,又能被人领导”,“在被领导时还可以起个帮助领导的作用”,这“对于发扬民主有好处”。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长远的角度,他强调指出,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要逐步从制度上,习惯上,风气上,做到干部能上能下。
要把管理和监督干部的经常工作好好地建立起来
我们党从一开始就重视党内监督工作,1927年4月党的五大设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于1949年11月决定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1955年成立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监察机关的决定》,强化了监察委员会在党内监督上的职责权限;但就党内监督的形式而言,这一时期党内监督更多采取运动的形式,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这一时期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之一。邓小平在这个讲话中,有针对性地就加强干部监督作了阐述。
干部监督要多渠道进行。邓小平指出,对干部的监督包括党的生活的监督、民主集中制的监督、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党的监察制度的监督、组织部门对干部实行鉴定制度的监督。他特别强调党的生活的监督,指出高级干部要过党的生活,结合讨论工作,做点批评和自我批评,“看看执行方针政策正确不正确,努力不努力,坚决不坚决”;对于一般党员、干部,则应该经常过支部生活,过小组生活,接受党的监督。
干部监督要经常抓,不能单靠运动。邓小平指出:“对干部中存在的问题,经常抓就容易解决,搞一次运动费力得很。”从管长远管根本的角度,他强调要把管理和监督干部的经常工作好好地建立起来,把监察工作好好地加强起来,把干部鉴定制度恢复起来。
干部交流是为了锻炼干部、便利工作
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是党的一贯主张。我们党从建党之初就重视干部交流。1943年2月中央军委发布《关于部队干部实行交流的指示》,推进干部上面与下面交流、前方与后方交流、军队与地方交流,干部交流开始走向制度化。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有计划有步骤地交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决定》,把定期交流干部作为干部管理工作的一项根本制度。邓小平在这个讲话中专门谈了干部交流的目的和意义。
干部交流要明确目的。邓小平指出:“干部交流,并不完全是因为犯了错误才调动,有的是这个原因,有的不是这个原因,就是交流一下对干部有好处。”“干部交流,是为了锻炼干部,便利工作,给各个单位、各级党委创造一个好的工作条件。”
干部交流有很多好处。邓小平站在关心爱护干部、支持干部担当作为的立场,对干部交流的意义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从干部成长角度,他指出:“相熟的人搞到一块太久了,语言听习惯了,对事物的感觉就迟钝了,考虑问题就马虎了。”“有点新的语言,新的感觉,比较好。”“干部在这里呆一呆,那里呆一呆,接触的面广一些,知识也多一点。”他还从干部管理角度提出,对于一些单位和地方干部“因为合作不好,形成‘几套马车’”的现象,可通过干部交流的办法来解决,一则“换个地方就可能合得来了”,二则也可以搞清楚合作不好是谁的毛病。
干部的学习空气要加强
重视学习是我们党宝贵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兴党史,就是一部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初,我们党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因而更加重视干部的学习。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中央工作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提出要对全党各级干部普遍进行一次轮训,轮训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两个方面,着重解决党的建设和党的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明确要求,必须贯彻学习理论和总结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发扬民主,使干部在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空气中自觉地进行思想检查,落实“三不”要求,即不戴帽子、不抓辫子、不打棍子,贯彻执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原则。邓小平作这篇讲话时,有的地方已经完成轮训,有的没有完成。邓小平对加强学习的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
干部学习要经常进行。邓小平指出,干部学习,要学的东西很多,总的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他高度重视党校在干部培养中的主阵地作用,说“党校不经常办会受到损失。一个时期我们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变过去变过来”。邓小平说,他赞同党校既搞经常的党校教育,又搞时间短比如“读一读书”或“集中议论一个什么问题”的轮训。
从党内政治生活的高度对待干部学习。干部学习不是一般的知识学习,它是一种自我修炼,其目的是为了纯洁党性、提升境界、焕发精神、增强本领。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检查、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干部学习常用、有效的一种方法。邓小平指出:“过去执行‘三不’有一定的缺点,就是只有那个过去挨过批评要出气的人才能出气,而过去批评过别人的人,甚至他的意见是正确的,或者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他也不敢讲,也不能讲。只能讲这一方面的,不能讲那一方面的。”对此,他强调,要全面贯彻执行“三不”方针,“说老实话,说错了纠正”。
《执政党的干部问题》是邓小平在我们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关于干部工作的一次系统思考,其蕴含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