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萧向荣:部队文艺工作要为兵服务

董鑫鑫
2021年01月11日08:16 | 来源:学习时报
小字号
原标题:萧向荣:部队文艺工作要为兵服务

  萧向荣是一位典型的儒将,一直在军队高级领导机关从事宣传、教育及秘书工作,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作为我军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部队文艺工作要“面向连队,为兵服务”的口号就是由萧向荣首次提出的。

  从东江泥腿子到红军笔杆子

  1910年9月6日,萧向荣出生在广东省梅县新田村一个贫农家庭。梅县地处东江地区,萧向荣从小经常光脚下田干活,是地地道道的泥腿子。1924年秋季,他进入梅县东山中学就读,成为一名知识分子。1925年3月,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抵达梅县,在工农群众中宣传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周恩来的直接影响下,他毅然投身于革命的洪流,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学生社”,积极从事学生运动,下乡宣传群众,组织农民协会。经过一系列革命实践锻炼,他于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5月,周恩来找到萧向荣,通知他到红一军团工作,担任军团宣传部主办的《战士报》编辑。从此,他开始长期从事我军的宣传工作,成了党和军队有名的笔杆子。

  1936年新年到来之际,为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军团战士剧社准备排练节目为部队演出。由于长征途中所有剧本几乎都丢光了,萧向荣根据自己亲身参加长征的所感所思所想,写出了《红军长征曲》。1936年底开始,他积极在部队中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热情接待从国统区到部队中参观的一批批青年,宣传中国共产党政策,介绍红军情况,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类问题。他还多次带着宣传队去东北军阵地上和友军联欢,并特意写下一首《欢送东北军东征》,配上中央苏区《欢送红军》的曲子,由宣传队演唱。这对于扩大我党我军影响,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友军走向抗日,起了积极的作用。

  成功改造出广场歌舞剧

  军队文艺工作主要是为广大指战员服务,是萧向荣为延安联政宣传队规定的首要任务。为此,萧向荣提出“面向连队,为兵服务”和“写兵演兵给兵演”的口号,并在艺术形式上提出了新的要求。萧向荣通过观看节目和听取汇报,对当时在延安广泛流行的新秧歌剧予以肯定,认为这是一种适合陕甘宁地区特点、能为广大农民接受的演出形式,但对军队来说,在思想内容、音乐、舞蹈上都应该更强健些,更富有军队的特点和作风。在思想内容上要反映部队生活,激励战士的革命精神和战斗情绪;在音乐上要具有“军队情怀”;在舞蹈上要具有“军人姿态”。在萧向荣的指导下,宣传队将具有一定编剧能力的同志派到部队去生活,收集素材,尤其收集部队里产生的好人好事和英雄模范。萧向荣将经过改造的具有军队特色的秧歌剧命名为广场歌舞剧。

  1944年一大批广场歌舞剧被编写、排练出来,并被宣传队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演遍了几乎所有的陕甘宁边区部队,具有军队特色的广场歌舞剧受到了广大指战员的热烈欢迎。曾在联政宣传队工作过的著名军旅话剧作家丁洪曾回忆道,“广场歌舞剧终于被实践证明和承认:在一定历史时期,它是一种具有军队特点并为广大指战员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比较好的演出形式。”

  完善和发展部队文艺工作方针

  部队开展广场歌舞剧活动,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的。萧向荣提出部队文艺工作是部队政治工作的有力助手,必须高度重视部队文艺工作。1946年9月,解放战争打响三个月后,萧向荣历尽艰险到达哈尔滨,出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宣传部长。他一方面根据战争的形势,将宣传队派往总后方佳木斯,组建部队艺术学校,吸收一些知识青年和从各部队派来的宣传队员加以培训,使之成为部队文艺工作的骨干,另一方面将郭永江、胡果刚、雪立和丁洪留在哈尔滨成立创作出版科,编辑出版《部队文艺》。

  他首先对部队文艺工作进行定位:“部队文艺工作既要掌握军队感情特点,又要表现军人姿态特点。”关于“写兵演兵给兵演”的部队文艺工作方针,他指出:搞文艺创作的同志,要将笔头放到反映兵的事情上,创造真正属于兵的文艺;演出工作者,要将研究放到如何创造真正符合军队感情、军人姿态的军队形式和军队作风上,包括演出在内的一切形式的文艺作品,最主要都应该是给兵看的。他还对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与文艺工作自身的发展、提高,做了科学的、辩证的论述:“部队文艺工作要想得到发展和提高,也要和其他的工作一样,应该走群众路线。就是说,我们要帮助所有的连队,把文艺工作活动起来,这不仅可以活跃连队的生活,同时又可以使文艺工作变成群众运动。”萧向荣的思想及其在文章中的论述,在解放战争期间都进一步为实践所证实。

  在异常艰苦激烈的东北解放战争中,萧向荣带领宣传队到纵队开展“学英雄、唱英雄”的演唱运动。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不仅发现和培养了一批连队文艺骨干,而且有力推动了东北各部队文艺活动的蓬勃开展,更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在这期间,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广场歌舞剧作品。萧向荣关于部队文艺要为兵服务的观念和意识的树立,是伴随着战争生活诞生和发展的。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创作作品就孕育诞生在刀光剑影之中,用最直白、明确、生动,然而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的内容和形式,产生着鼓舞士气、打击敌人的巨大作用。

(责编:曹淼、宋鹤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