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一五”建设:年轻人奋斗的身影

2021年03月19日17:38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一五”建设:年轻人奋斗的身影

60多年前的中国青年什么样?

1956年,胡耀邦同志在中共八大上总结青年工作时说,青年积极参与增产节约活动。去冬今春(指1956年——记者注),全国有7000万农村青年参加了积肥运动,积肥8000多亿斤。在同一时期,全国还有十几万名男女青年到边疆去参加建设工作。在工厂矿山企业和交通运输部门有了9500个青年先进班组,在基本建设里有了7500个青年突击队,他们常常超过一般任务定额,有的甚至达到五六倍。

这一总结,便是当时“一五”计划中年轻人的缩影。

为“七万万两黄金”增产节约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天津电信局的年轻话务员郭秀云创造了新的操作法,如果在全国推广,可以为国家节省3873万元长途电话线路的基本建设资金……以增产节约为目标,青年工人、农民、列车司机等各类行业都开启了火热的竞赛。当时发行的“一五”计划通俗读物《七万万两黄金哪里来》记录下这些场面。

“一五”时期,全国经济文化教育建设需投入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当时的国民经济百废待兴,7亿两黄金要靠全社会艰苦奋斗来汇集。

各个领域里的青年争相发挥智慧。以布料为例,北京铁路管理局工作人员组织将防寒服拆洗、缝补回收利用;哈尔滨一家百货商店店员将碎布头改制成鞋垫;辽宁航运局航运工人崔甲道研究出,用桑皮纸外涂抹凡士林代替,可以省下2500尺油布。

青年突击队直面“急难新险重”

1954年,北京展览馆工地,竖起了全国第一面青年突击队旗帜。

那时,首都开始新建一批基础性工程,任务多,难度大。有苏联专家建议,为了提高战斗能力和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苏联成立了青年骑兵突击队,你们能不能搞一个类似的组织,来带动整个工程。

在这种情形下,各个班组业务能力强、肯吃苦的年轻人被整编到一起,党员胡耀林担任队长,组成18人的胡耀林木工青年突击队。

“第一支青年突击队,可以说完全是被‘逼’出来的。”突击队成员徐金弟当时在受访时表示,他们被嘱咐,“你们是工地上的佼佼者,你们一不唱歌,二不跳舞,最需要你们的就是吃苦精神。”

青年突击队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给展览馆工业馆制作拱顶模板。那时没有工具袋,他们就把工具揣在口袋中或攥在手里,天气寒冷的时候,手和钉都粘在一起。原计划用478个工日支起工业馆拱顶大梁模板,最终以181个工日完成了。

同一年,年仅20岁的张百发与其他11名年轻的钢筋绑扎工成立了张百发青年突击队。李瑞环青年突击队在人民大会堂建设任务中,巧妙利用计算数字下料,省去放大样工序,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原料。后来,“青年突击队”这面鲜红的旗帜,从展览馆插遍了全国所有的建设工地。

“冰峰五姑娘”雪山修路

1957年3月,打通天山、连接南北疆交通的乌库公路开始修建,雪山横亘,冰峰高耸。其中重点工程就是在海拔4280米的高峰上开出一条公路。原本被安排在山脚下的陈桂英等5名妇女几次要求上山修路。

她们以雪擦脸,每天在冰雪覆盖的山峰上爆破、橇石头,从坚硬的冻土里挖填土石方。3个月里经常超额完成任务的5位年轻姑娘被称赞为“冰峰五姑娘”。

几十年后,“冰峰五姑娘”重聚,谈及往事时,她们说,在那段激情似火的岁月里,没有人讲困难、谈条件,只想着如何比别人干得多、干得好。

60多年前,无数这样的青年忘我地投身国家的建设中。

中国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时,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有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还有了宝成铁路、鹰厦铁路、青藏公路、康藏公路和武汉长江大桥。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艺

(责编:闫妍、赵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