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三线建设是我一生的光辉印记”
【红色记忆】
从三线建设开始,我在攀枝花工作一生。攀枝花是三线建设的成功典范,我能参与其中,是我一生的光辉印记,而最让我骄傲的是,我获得了“八闯将”的荣誉称号。
搞建设,必须要先有电,因此电力有“先行官”之称。1964年,我和成都送变电工程处200多人紧急奔赴攀枝花。带队的同志说:“你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那里正在开辟荒山野岭,你们的任务是让那里通电!”
到达金沙江边,我们的任务概括起来是“三线五站”,即发电站到矿山、到指挥部的送电线和变电站,这些都是攀枝花最早期的电力基础工程。我被任命为送变电大会战的副指挥长。放眼一看,四处都是悬崖峭壁,连上山的路都没有,怎么架线啊?
看着矗立的高山,我突然想到利用高山做支撑点,架设索道。很快,空中索道建成并投入使用,工程效益提高了3.5倍。后来,索道进一步应用到攀枝花的矿山开采运输中,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
接下来的难题是在高山沟壑间架线。由于距离超长,普通的线路接头常被拉断。我想,如何让高压线头连接得更牢固?如果把炸药在爆破瞬间产生的巨大力量用于挤压高压接线头,使之成为一体,是否可行呢?
我找到仓库管理员并找来相应的材料开始试验。我先用一段无缝钢管套牢两节线头,再在管内填充炸药、雷管,实施爆破,结果是钢管被炸得粉碎。第二次还是不成功。我向爆破专家请教,根据爆炸线头特点更换了炸药,第三次试验终于获得成功。
这个试验成果被定名为“爆炸压接法”,很快应用到了高压线架设工作中,加快了攀枝花电力建设的步伐。后来,这项技术被传播、应用到攀枝花以外的地方,相关技术也得到完善提高。有人建议我申请专利,我倒是觉得,作为一个电力人,为电力事业做点贡献是应该的。
1966年,攀枝花召开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会议命名了“六金花”“八闯将”,每个人都有一个称号,我获得的是“革新能手”。我很自豪,这可比申请专利更让人兴奋!虽然参加攀枝花建设很辛苦,但我们是在为保卫新中国作贡献,能获得这个称号,表明我是作出了应有贡献的。
攀枝花的电力是从3千瓦的柴油发电机开始发展起来的,我们老一代电力人建设发展了攀枝花10、35、110千伏电网,现在新一代电力人把电网从35、110千伏发展到500千伏。当年全国电力紧缺时,攀枝花也从来不缺电,现在攀枝花电力已经外送,电力发展非常迅速。
我退休多年,但也了解到,电力建设已经向智能化迈进。无人机巡线,可以尽早发现安全隐患;铁塔螺丝松动,机器人就可以直接处理。我们电力要勇于创新,我坚信攀枝花电力将建设得更好、更完美。
(本报记者周洪双采访整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