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井冈山:燃起中国革命启明灯

任伟
2021年03月31日08:16 | 来源:学习时报
小字号
原标题:井冈山:燃起中国革命启明灯

  2日上午,习近平瞻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纪念堂吊唁大厅,他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并三鞠躬。在陈列室和忠魂堂,习近平凝视着开国元勋和革命先烈的照片,深情地说,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离开烈士陵园,习近平来到井冈山八角楼革命旧址群。他视察枫石、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在八角楼先后参观毛泽东同志住室、朱德同志住室和士兵委员会旧址。毛泽东当年在这里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习近平一边听讲解,一边询问有关细节。他表示,现场感受当年毛主席、朱总司令领导井冈山斗争的情景,真是深受教育和鼓舞。

  在旧址群慎德书屋,习近平看望了6位革命烈士后代和先进人物代表,其中两位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毛秉华分别是93岁、87岁的耄耋老人。习近平同大家一一握手,坐在一起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向他们并通过他们向全国老革命、老红军和各方面先进模范人物表示慰问。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习近平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进取、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对艰难险阻的勇于担当;都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都要保持艰苦奋斗本色,不丢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丢廉洁奉公的高尚操守,逢事想在前面、干在实处,关键时刻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都要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努力提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人民日报》2016年2月4日

  在中国革命史上,井冈山素以“中国革命的摇篮”著称,朱德称之为“天下第一山”,彭真称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今天,让我们一起追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与发展,追忆那段峥嵘岁月。

  (一)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但因敌众我寡,很快遭遇重挫。9月19日,毛泽东主持召开文家市会议,决定放弃进攻长沙,向敌人力量薄弱的湘南一带转移。但行军过程非常艰难,部队在到达江西省萍乡县时遭遇强敌伏击,起义军总指挥卢德铭牺牲。当时,许多指战员情绪低落,思想混乱,甚至有些人擅自离队。

  为了克服严峻形势,1927年9月29日,工农革命军到达永新境内的三湾村。在这里,毛泽东对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在组织上进行改编,将部队从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二是确定“支部建在连上”,实行党对军队的领导;三是设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军队的民主制度。总体而言,这些措施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三湾改编之后,全军士气为之一振。

  1927年10月3日晚至5日,前敌委员会在古城召开扩大会议,即“古城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问题,除少数人外,与会者一致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对此,何长工回忆说:“从三湾改编到古城会议,解决了军队建设和建设根据地的一些重大问题。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和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点燃起‘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10月中旬,毛泽东在酃县水口看到国民党报纸,得知南昌起义主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并闻知长沙、湘南的工农运动没有起来,遂“放弃了准备退往湘南的想法,坚定了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主张”。10月27日,起义部队到达茨坪。11月初,毛泽东率部回到茅坪,“开始创建以宁冈为大本营的井冈山根据地”。至此,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完成了“引兵井冈”的转折,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走上探索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路。

  (二)

  1927年,粤桂战争爆发,湖南军阀部队外调,毛泽东抓住有利时机,率部攻占茶陵县城。同年11月28日,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这是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政府人员由工、农、兵三方推选自己的代表组成,谭震林为工人代表,李炳荣为农民代表,陈士榘为士兵代表,谭震林为工农兵政府主席。这个政权虽然因强敌进攻,仅存在一个月,但它为以后的苏维埃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1928年1月,为了解决军需问题,毛泽东率部从砻市出发,攻占遂川县城,并于1月24日成立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毛泽东亲自指导颁布施政大纲,共有30条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文化、土地、生产和人民生活等多方面政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的蓝图得到初次呈现。

  工农革命军在湘赣边界燃起的革命星火,引起国民党的恐慌。1928年2月上旬,国民党江西省主席朱培德下令驻吉安的杨如轩部向井冈山发动第一次“进剿”。2月18日,工农革命军取得宁冈新城大捷,击破赣敌进犯。2月21日,宁冈县工农兵政府成立,主席文根宗。2月下旬,在毛泽东的指导下,经前委讨论决定,将永新、遂川交界的井冈山区茨坪、大小五井、白银湖等地划出,成立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到1928年2月,毛泽东成功地创立了以井冈山为依托,以茶陵、遂川、宁冈3县苏维埃政府为政治中心的湘赣边界根据地。3县红色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步形成。

  1928年初,湖南省委指示毛泽东率部前往湘南,策应湘南暴动。所谓湘南暴动,主要是朱德带领南昌起义余部发起的。湘南暴动起初比较顺利,而且帮助地方武装快速发展了革命力量。为保存有生力量,1928年3月29日,朱德率部向井冈山转移。几乎同一时间,毛泽东在砻市集中工农革命军第一、第二团准备接应。3月30日毛泽东率第一团到达桂东县。31日下午,毛泽东在桂东县万寿宫主持召开桂东县工农兵代表会议,成立桂东县工农兵政府,主席陈奇。4月21日,何长工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团与朱德部队主力在沔渡会合。24日,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王尔琢等在宁冈砻市的“龙江书院”会见,随即召开会议,决定两部联合,建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4日,两军在砻市广场举行胜利大会师,正式宣布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军直辖4个团,即由南昌起义军余部组成的第二十八团,由湘南宜章农民军组成的第二十九团,由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组成的第三十一团,由袁、王部队组成的第三十二团。至此,井冈山的兵力从原来的1000多人增加到6000多人,其中的主力是第二十八团和第三十一团。井冈山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新局面。

  朱毛红军会师后,极大地增强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军事实力,却也引起湘赣两省敌军的仇视。1928年4月下旬,赣敌第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率全师兵力扑向井冈山,发动第二次“进剿”。毛泽东、朱德召集红四军军委会议,商议作战方针。最后讨论决定:避敌主力,攻击侧翼,声东击西,集中兵力歼敌一路。会后,朱德、陈毅、王尔琢率二十八、二十九团担任主攻,迎击敌八十一团;毛泽东,何挺颖率三十一团到宁冈、永新交界的七溪岭阻击敌七十九团。

  4月底,敌八十一团团长周体仁自恃装备精良,加上求胜心切,派出一个营从拿山赶往黄坳,自己则率大队人马向五斗江推进。此时,王尔琢率二十八团正巧与敌人在黄坳遭遇。二十八团系南昌起义部队,身经百战,打敌人一个营原本不在话下,但朱德却让二十八团虚晃一枪,退守小行洲,继而派二十九团悄悄地向黄坳疾进,将敌人团团围住。在二十九团的凌厉攻势下,敌人军心大乱,最后溃散而逃。红四军第一次占领永新城。

  5月20日,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茅坪的谢氏慎公祠召开,选举产生湘赣边界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湘赣边界特委,毛泽东任书记。为了统一边界各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的领导,5月底,毛泽东又在宁冈茅坪召集了湘赣边界各县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湘赣边界工农兵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成立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边界政府下辖茶陵、遂川、宁冈、永新和随后成立的酃县、莲花等6个县政府。至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正式确立。

  (三)

  井冈山上的斗争与建设几乎是同步展开,即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相结合。1928年4月,工农红军第一次占领永新县城,毛泽东就派出军中得力干部,分别到小江区、东南特区、西北特区指导工作。

  1928年7月4日,毛泽东给湖南省委的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巩固根据地的意义。他指出:建立并巩固根据地,绝非保守观念。毛泽东不仅提出了革命斗争的长期性,而且强调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密切结合。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就建设方面而言,毛泽东最注重的就是农民。因为只有唤醒农民,革命才可能成功,而农民最关注的就是土地问题。因此,井冈山时期的建设,集中体现在对土地问题的探索上。

  毛泽东对土地问题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1927年10月至1928年2月是准备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打土豪、分浮财,把群众发动起来。同时,开展调查研究,把农村土地情况摸清楚。当时,毛泽东亲自作宁冈、永新两县的调查,正是要搞清楚农村状况。第二,1928年3月至1928年7月是掀起土地革命高潮的阶段。1928年3月,工农红军到桂东沙田一带插牌分田,进行试点工作。接着,宁冈也开始进行分田。5月20日,湘赣边界第一次党代会召开,全面总结土地斗争经验。

  1928年10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并颁布《井冈山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农民的土地权利,广大贫苦农民从分得土地这个活生生的事实中,看清了红军确实是为他们的利益奋斗,就从各方面全力支持红军和根据地发展。这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发动农民分土地的同时,红四军还一次又一次抗击着敌人的进攻。1928年6月中旬,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以第九师师长杨池生为总指挥,率第九师3个团,加上惨败的杨如轩二十七师的2个团,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进剿”。6月23日,红军取得龙源口大捷,歼敌1个团,击溃2个团,缴枪千余支,第三次占领永新县城。

  龙源口大捷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扩大到宁冈、永新、莲花3个全县,吉安、安福县各一小部分,遂川县北部,酃县东南部,割据区域的面积达7200多平方公里,共有50多万人。用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里的话来说:“是为边界全盛时期”。

  6月30日,毛泽东在永新县城主持召开中共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和中共永新县委联席会议,会议决定“四军仍应继续在湘赣边界各县作深入群众工作,建设巩固的根据地”。

  7月上旬,湘赣敌军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会剿”。经研究决定,毛泽东率三十一团去永新阻击赣敌,朱德率二十八、二十九团进击湘敌。7月17日,红军攻克酃县。二十九团士兵的乡土观念严重,借口省委有去湘南的指示,要求去湘南。朱德、陈毅多次劝阻无效。24日,部队到达郴州,战斗先胜后败,二十九团主力几乎溃散。此次冒进湘南,不但使红军在数量上损失一半,而且使边界各县亦相继失败,造成惨痛的“八月失败”。

  8月下旬,湘赣敌军趁井冈山兵力空虚,再次发动“会剿”。留守部队在黄洋界,以少胜多,成功阻击敌人。9月,毛泽东返回井冈山,得知黄洋界战斗胜利。作词一首表达喜悦之情。即《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朱毛主力红军回师井冈山后,立即展开反攻,夺回失地。1928年9月13日,攻克遂川县城;10月,在茅坪附近的坳头垅伏击成功,歼敌1个营,并收复宁冈县城;紧接着,又在龙源口歼敌1个营,第四次占领永新县城。至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恢复到“南自遂川井冈山南麓,北至莲花边界,包括宁冈全县,遂川、酃县、永新各一部,成一南北狭长之整块”。

  1928年11月,毛泽东收到中央来信,根据中央指示,成立中共中央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为书记。前委统辖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军委。12月初,彭德怀、滕代远等率领红五军约1000人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至此,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最终会集到一处。

  一年多的井冈山斗争,为中国革命积累下丰富经验。毛泽东在此先后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2篇重要著作。这不仅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问题;而且指明了赢得革命胜利的总方针。那就是在战略上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在军事上坚持“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方针;在建设上把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正如毛泽东所言: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没有革命的武装斗争,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土地革命和发展革命根据地;没有土地革命,红军战争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革命根据地也就不能巩固和发展;不建设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就没有后方的依托,土地革命成果就无法保持。这是湘赣边界斗争的主要经验,实际上就是整个中国革命的启明灯,照亮了中国革命未来的方向。

(责编:曹淼、赵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