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岭战役:集中兵力歼敌的典范
1946年10月19日至11月2日进行的新开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战场的一次重要战役。这次战役,无论在战役上还是在战斗中都集中优势兵力,开创了东北我军一次歼敌1个整师的先例。
敌人先南后北,来势汹汹。四平战役后,国民党军一路进击占领了长春,采取“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积极向四周扩展,妄图首先集中力量控制南满,切断我东北与华北的联系,然后全力进攻北满,以实现其占领整个东北的目的。1946年10月初,国民党军以部分兵力于松花江以南监视北满我军,主力开始对我南满解放区发动进攻。19日,国民党军集中8个师约10万人的兵力分三路开始向通化、安东(今丹东)地区大举进攻,其中中路军由第52军的第2师、第25师编成,分别从桥头、本溪扑向我南满军区领导机关所在地安东,企图在左右两路敌军的配合下将我军主力压缩歼灭于凤城、安东地区。
集中兵力,围而歼之。针对战场情况变化,我军决心改变原定计划,主动放弃安东,在以其他部队牵制阻击左右两路国民党军的同时,以1个团对中路敌军实行运动防御,掩护部队集结和后方转移,集中第4纵队主力,寻机歼灭第25师。23日,第25师突破我军防线占领本溪东南约50公里的赛马集。24日,敌留下2个营据守赛马集后,主力向南面60公里外的凤城急进,意图引我主力进行决战。为迟滞第25师进攻速度,我军于24日夜集中第11师和第12师3个团兵力,向赛马集立足未稳的敌人发起进攻,至次日拂晓重占赛马集。赛马集失守后,第25师失去了后方依托,遂立即回头救援。我军为了在运动中歼灭第25师,扩大初战赛马集取得的战果,决心集中兵力攻击回援之敌。27日上午,我4纵主力进至赛马集西南15公里的双岭子地区时,遭遇第25师回援部队。由于我军误判敌军兵力,战斗进行得并不顺利,一昼夜激战未能取得突破,于是决定立即撤出战斗,以一部与敌保持接触,节节抗击、诱敌深入,将其引向双岭子东侧主力待机的新开岭地区,同时急令位于东北百余公里外新宾地区的4纵第10师回来参战,以形成绝对优势兵力。
新开岭是一个狭长的谷地,四周高山重迭,便于我军隐蔽集结,是个歼敌的好战场。第25师重占赛马集后,误以为我军在附近只有1个师的兵力,向新开岭转移是因为侧后受到威胁而溃退,于是迅速跟踪我军进行追击,急于寻找机会与我决战。30日下午,第25师兵分两路东犯宽甸,当晚便进至新开岭地区。而此时我第10师也已归建,遂立即阻击敌军,并占领四周高地,对敌形成包围之势。31日10时,我军发起总攻。但敌人也不是泛泛之辈,进攻部队连续2天多次发起进攻都没有奏效。关键时刻,4纵召开紧急党委会分析形势,决定坚持最后时刻集中全部力量和火力,重点攻击老爷岭。纵队司令员胡奇才、政委彭嘉庆等到主攻部队第10师,副司令员韩先楚到炮团,以加强指挥,总攻时间定在11月2日拂晓。在强大炮火支援下,战至8时许,我军终于将老爷岭攻克,居高临下形成了突破,敌第25师被压缩至河套洼地,顿时士气瓦解、四面溃散。到了中午,敌人全部被歼,化装成伙夫的师长李正谊也被活捉。
战后总结,提炼战法。这一战虽然我军放弃了一些地方,但抓住了敌人孤军深入、轻敌冒进的弱点,在运动中抓住战机,整建制全歼其一个师约80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自己仅伤亡约2000人,打乱了敌人的进攻计划,争取了调整转移的宝贵时间,大大提振了士气,南满的局势也开始好转。敌人则因主力被歼,顿失锐气,对我南满的进攻再告挫败。虽然第25师随后很快被国民党军整补重建起来,但由于全是新部队,战斗力很弱,再也没有人称他们为“千里驹”了,可以说,“千里驹”永远埋葬在了新开岭。杜聿明对如此下场痛心至极。
对于此战,毛泽东在军事上曾有很好的总结。他在11月9日指出:此次作战经验很好,以后作战凡打大一点的仗,战役上必须集中兵力,以期必胜;战术上亦须集中兵力,尔后作战每次均须采用此种方法。此后,我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法更加熟练,并写入十大军事原则之中,成为人民军队基本的作战指导思想,引领我军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