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

谢坚钢
2021年04月06日09:22 |
小字号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热线服务在行动”主题活动,就是要用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工作载体、实践载体,进一步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一,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在要求。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这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着力点。

要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办实事的工作动力,在为群众办实事中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进一步增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第二,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是人民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

杨浦区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地方。我们不仅要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还要结合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心声,在解决问题中汇集民智、凝聚民心,持续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热情,把人民群众的好想法落地转化为推动发展、服务民生的好办法,让“金点子”成为“金钥匙”。

第三,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是杨浦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

杨浦区是上海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也是正在全面转型的传统老工业城区,各种历史遗留问题不少。比如,我们的困难群体总量很大,处于全市前列。迈上“四高城区(高标准人民城市实践区、高能级科技创新引领区、高水平社会治理先行区、高品质生态生活融合区)”建设新征程,就要用更多心思、花更大气力,让创新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要通过为群众办实事,把心和情用到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一个个具体行动中,体现在一件件为民、便民的小事上,在城区一街一景、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上见精神、见温度、见党性。

把群众的事办成满意的事

市民服务热线电话的那一头,系的是群众的“急难愁盼”,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妥善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第一,要从问题出发。

为群众办实事,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要紧盯反复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及时”上下更大功夫,做到联系快、派单准、办理实,使矛盾不上行,确保小问题不拖成大问题、一般性问题不演变成突出问题。要深入分析各类外显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矛盾,梳理归纳、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切实解决一批实际问题,形成一批治本措施,总结一批典型案例。

第二,要用实效说话。

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得好不好,要往群众脸上看。为群众办实事,不能办成“门上过、会开过、动作做过、应付过”的走过场,而必须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从根本上打通堵点、解决痛点。

第三,要用数字检验。

我们提出确保先行联系率、按时办结率100%,力争工单重复率降至3%以下,群众满意度在80%以上等一系列数字指标,既是给自己定下的硬指标、硬任务,也是在群众面前立下的“军令状”。

承诺必须兑现、说到就要做到,必须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久久为功的实干精神,确保干一件成一件。特别要结合城市数字化转型,破解物业管理、停车难等突出民生问题,用我们的工作指数换取群众的满意指数。

把群众的事变成自己的事

一要深入一线。

只有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特别是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要进一步深化拓展“一线工作法”,走到问题现场去,走到群众身边去,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受群众监督。

二要主动连线。

群众关心的问题涉及绿化市容、物业服务、旧区改造等方方面面,是非常具体的问题。领导干部要主动对接相关单位,及时摸清问题情况,切实拿出解决方案,以比学赶超的劲头,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引导党员干部以满腔热情投身到“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中。

三要永不掉线。

服务群众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坚决杜绝“一阵风”现象,立足常态长效、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矛盾化解能力,强化正向舆论引导,拓宽群众诉求渠道,保持为民服务、为民解忧、为民谋利的劲头不掉线、不松懈。

(作者为中共杨浦区委书记)

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宋美琪、闫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