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党史经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光明论坛】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是必须克服的顽疾。党的历代领导人对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都曾有十分经典的论述。毛泽东同志指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害死人。”邓小平同志指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深入学习党史,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认真总结我们党历史上的有益经验与做法,切实解决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有效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和人民立场。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之所以强调共产党人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还要在思想上入党,意在解决党员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认识问题,让全体党员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秉持人民立场,要求共产党人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概括而言就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共产党人的事业观,就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共产党人的政绩观,就是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权力观、事业观与政绩观都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而对人民立场的背离以及由此导致的权力观、事业观与政绩观的扭曲,正是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产生与泛滥的思想根源。
基于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特别强调人民至上,革命理想高于天,强调思想建党与价值观的改造,并在不同历史阶段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整风运动与教育运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与新发展阶段,要有效整治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仍然需要坚持这一宝贵经验,进一步推进思想建设,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更为牢固地树立人民立场,以严肃认真的态度破“心中贼”,用真心真情回应人民关切。
有效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打破主观主义,深入调查研究。实际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政策制定时脱离实际,犯了本本主义或经验主义等主观主义错误,带有很大盲目性。在认识论根源上,主观主义之所以产生,根本在于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使主观认识脱离了客观实践。这种实践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就转化为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的领导方法。可以说,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论是我们党历史上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条成功经验。
当然,在今天推进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要贯彻实践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各方面的相关信息,除了领导干部自上而下的调查研究外,自下而上的各方面民主机制的健全完善也极为重要,特别是在社会大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途径相结合,将会更为有效地将实践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落到实处,更为充分地彰显中国的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
有效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必须发挥群众作用,强化监督制约。既然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就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制约。纵观党的历史,让人民监督权力是我们党推进自身和国家建设的基本经验。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群众这种主体地位更应该得到充分体现与保障,领导干部更应该受到有效的监督制约。如果人民群众在监督制约方面作用发挥不充分,党员干部中各种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问题就往往得不到有效遏制。
让人民监督权力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和优良传统。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在与黄炎培关于历史兴亡周期率的“窑洞对”中就指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只有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才能让‘隐身人’无处藏身。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表现都要交给群众评判。”当然,对于党员干部的监督制约有多种途径,但百年党史告诉我们,人民作为主体的监督制约具有其他途径无法代替的价值。
(作者:赵玉洁,系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