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促百分百达标、迎党百年华诞”一线巡礼】

我为群众办实事:一双耳朵把脉城市水管

2021年05月06日14:04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原标题:我为群众办实事:一双耳朵把脉城市水管

人民网西宁4月30日电 (蒋莹)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变迁,西宁市一些老旧小区地下水管网材质老旧、错综复杂,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西宁市供水集团党委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成立了由党员带队的城市听漏者团队,守护着西宁市1200公里的地下供水管线。

正在工作的听漏者。人民网 蒋莹摄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自来水管网,有管网的地方就少不了听漏者。”

“哐,哐,哐……”清脆的敲击声在深夜11时的西宁街区回响,张宝华俯下身,铆足力气撬开20多斤重的井盖,党员胡新力娴熟地将1.5米长的听音杆插到井内,一头搭接在管道,一头紧贴耳边,屏住呼吸仔细寻找深埋在地下管道中的漏水声。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下来,只有管道中流水的声音在夜色中被放大。

张宝华和胡新力的工作,被称为听漏者。这是一个在夜间依靠听觉判断地下水管道是否漏水的职业,也是一个不为很多人所知的职业之一。

“师父,这个井里有水。”顺着徒弟张宝华手指的方向,胡新力赶忙将听音杆伸到井里、张耳细听。蹲下、起身,1秒、3秒、5秒……“无漏点,好着呢!”经过一番细听,胡新力舒了一口气。可是明明井里有水,怎么没有漏点呢?“首先管道里没有声音,另外这个井里虽然有水,但没有打转,说明不是活水,也就意味着没有漏点。”看出徒弟的疑问,经验丰富的胡新力解释道。

不论是日常抢修还是深夜巡查,听漏者就像是“作战前线的探测员”,听漏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下一步水管网修缮施工的开挖面积和抢修效率。

正在工作的听漏者。人民网 蒋莹摄

“下到深井里的感觉难以形容,充斥着闭塞和阴冷,头顶只有微弱的光亮。”

两人一组,是西宁市听漏者团队成立10年来不变的配置。“嘶嘶嘶……”在西宁市城西区,一处漏水声让深夜巡查的郝武军警觉起来,搭档孙本琪立即从随身携带的黑箱子中取出发射器放在井沿旁边,戴好耳麦,手持探头,一步一步走在路上,仔细找寻着地下传回的声音,确定漏点位置。

“来,你听听这个声音。” 郝武军将接收耳麦递给搭档。据郝武军介绍,在听漏工作中,因地下管网的材质和管道口径不同、管网压力不同,他们耳朵里听到的声音大相径庭,多达上百种。“听不到任何声音就代表无漏水,听到"嘶"的声音代表小范围漏水,而"嗡嗡"的沙哑声则代表大范围漏水,塑料管子的漏水声发闷、钢管的漏水声比较尖锐。”郝武军指着井口解释着其中的奥秘。

高原城市自来水井管网连接到用户,行进的路线远比内陆地区的城市更复杂。据郝武军介绍,由于青海昼夜温差、季节性温差大,西宁市的地下水管网基本深埋在冻土层之下的1.5米,近些年由于城市规划建设,有的管道深度甚至可达六七米,在西宁进行听漏的难度可想而知。

“不瞒你说,深夜下到井里的感觉难以形容,充斥着闭塞和阴冷,头顶只有微弱的光亮,有时下井前为了检测深井内有无毒气,我们会提前点着一张小纸片扔到井里,如果纸片不灭,就说明井里没有危险,可以下井。”说着,郝武军在找到的漏点处做好标记并上报到西宁供水公司客服中心,他说接下来就等待抢修队来维修,做好交接工作,他们才能离开这里,去往下一个地方检查。

据西宁供水公司介绍,目前西宁市约1200公里的地下供水管线中共有7400多座阀门井、2345个消火栓井和16125多座水表井,小管道呈几何式倍增,这些管道串联着不同的城区和一个个星罗棋布的小区,为市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截至今年初,听漏者团队主动排查供水管网1200公里,我为群众办实事,听漏者继续行进在这座城市里。

(责编:吴兆飞、闫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