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中的广州担当
历史是一个接力前行的过程,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担当。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坚实而厚重的脚印,离不开历史椽笔的镌刻,在许多看似顺理成章的辉煌和成就背后,实际上包含了历史行动者无比艰辛的探索、追求和奋斗。广州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因其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而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熠熠生辉。翻开风云激荡的历史篇章,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的中国近代史,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早期广州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实现了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让广州成为最早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六个城市之一,在党的创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从1922年“中共广东区委”成立,到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再到1949年“广州全境解放”,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到“广州起义创建苏维埃政府”,从通往世界“南大门”,到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广州既是百年党史的一段历史见证,又是一种精神的标签,在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以实际行动表达坚定信念,不断激发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推动各项事业“出新出彩”。
广州作为民主革命策源地,担负起早期党组织创建的使命任务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作为全国最早的地方党组织之一,中国共产党广州早期组织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开创党组织建设先河中起到积极作用。
一方面,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广州样本”。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所处的独特地理优势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了较好的通道;而广州“得风气之先,便于开启民智”的民风习俗及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也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呈现出自身特点。马克思主义在广州的传播从一开始就不是单纯的理论宣传,而是以一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将马克思主义传播融入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和其他群众运动中,在广州掀起研究和传播热潮。陈独秀、杨匏安等早期共产党人不仅通过撰写、转载、翻译各种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还进行了反对无政府主义的论战,批驳了各种错误的观点和主张,肃清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障碍,同时创办“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注音字母教导团”“俄语学校”等培养具有共产主义理论知识的人才,培养向广大工农群众进行革命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知识的宣传员,“用以训练工、农、妇、青运动的干部”。广州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极大地促进了广大工人和农民阶级觉悟的提升,从1920年10月至1921年3月,不到半年时间,就先后发动政治的或经济的罢工达16次之多。这一时期,成为广州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最有组织、最有成效的时期,教育和吸引了一大批先进分子逐步树立了共产主义信仰,扩大了党组织的思想和组织基础,极大地鼓舞了整个华南地区的革命热情。
另一方面,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建设的多项“全国第一”。广州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独特地位。中共中央局曾经在广州办公,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广州召开。广东区委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管辖区域最广、党员人数最多、组织机构最健全的地方组织之一,大革命时期,积极在全省各地发展党员,建立基层组织,建立第一个军事机构——广东区委军事委员会,开创了在革命团体和军事组织中开展政治工作的先河。1924年,成立第一个培养农民运动干部学校——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1925年,设立了党内第一个地方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共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会领导机关——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第一个省级农民协会,召开第一次省级农民代表大会。1927年,建立第一个城市红色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广州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活动的重要地区,担负起了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探路者”的作用。
广州作为国民革命的中心,担负起初步认知革命规律的使命任务
广州是国民革命的中心,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核心区域之一。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中国共产党不但得到了革命历练,而且对中国革命规律有了初步认知。
一是初步论述关于“农民问题”的重大命题。1923年,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作出了关于农民问题的决议。1923年至1926年间,毛泽东曾三下广州,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深入探讨中国的基本国情,形成了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萌芽。在广州期间,毛泽东撰写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两篇重要文章明确提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等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国民革命的反封建性质和发动农民斗争的决定性意义。这两篇文章后来收录到《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成为我们党关于国情认识和革命力量认知的纲领性文件。
二是初步实践关于“统一战线”的重大命题。统一战线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以广州为中心的大革命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第一次伟大实践,正式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把千百万群众组织到统一战线中来,正确评价和认识中国各政党派别和阶级阶层,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对待国民党右派的理论和策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阶级性。
三是初步提出关于“武装斗争”的重大命题。关于党的革命武装的开创,毛泽东指出:“从一九二四年参加黄埔军事学校开始,已进到了新的阶段,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在革命实践中,广州地区党组织最早建立了由党直接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即铁甲车队,在广东区委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形成了武装反抗地主反革命武力的革命策略。这些实践探索受到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高度重视,“广东”或“南方”等成为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各项决议案的高频关键词,并且围绕相关经验形成了更进一步的理论认知。
四是初步探索关于“掌握政权”的重大命题。党组织领导发动的省港大罢工是中国工人阶级学习掌握政权的第一课,明确提出了“学习掌握政权”的口号,形成了通过党团组织领导革命政权的体制架构,探索了政权机关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先河。1927年广州起义又进一步建立了城市苏维埃政权,成为中国革命的新的、苏维埃阶段的一面旗帜,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同盟者开始用自己的力量和勇气企图推翻一切反动势力而建立自己政权的一个新阶段的到来。
广州作为连通世界的南大门,担负起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任务
广州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的乃至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扼守着通往大洲大洋的海路咽喉,具有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以其独特的开放禀赋为新生的共和国冲破西方封锁杀出了一条血路,打开了新中国与世界连接的“南大门”,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建设理论的探索作出了独特贡献。
一是积极填补沿海工业建设短板,服务全国工业建设。广州是沿海城市,地处国防前线,很多工业建设都不把重点放在沿海。广州市委号召工业系统干部群众以国家主人翁的精神加强工业建设,新建和扩建了诸如广州化工厂、广州钢铁厂以及流溪河水电站等一批较大型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业企业,重工业和现代工业比重直线增长,制造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逐步向华南轻纺工业基地迈进。在“一五”期间,广州逐步明确了建设工业城市的战略目标,填补了沿海工业的建设短板,有力地支撑起全国工业建设大局。
二是创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服务外经贸发展战略。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通称“广交会”,不仅是定期的国际贸易的交易场所,而且是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宣传场所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对外窗口,还是新中国外交和港澳台工作的重要平台。自创办以来,在新中国外贸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新中国外贸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脚步。
三是打响价格“闯关”第一枪,服务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在改革开放初期,广州开始了打破统购统销、放开价格、开展流通体制改革,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奠定了基础。1978年底,广州率先放开部分水产市场,在全国同行中办起第一间行栏货栈——广州河鲜货栈,迈开了农副产品开放的第一步,开全国价格改革和流通体制改革的先河,打响了全国价格“闯关”第一枪,成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条件。
四是探索符合实际的建设道路,服务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州市广大干部群众结合本地实际,在农村生产责任制、商业发展、侨务政策等方面总结了宝贵经验,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国家级新区等方面进行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这些“先行一步”的生动实践和丰富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提供了丰厚养料和素材。
广州作为综合性门户城市,担负起“两个重要窗口”的使命任务
回首过去,无论是在苦难辉煌的革命年代,或是激情燃烧的建设时期,还是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岁月,广州依托区位之优、风气之先、开放之利、体制之活,始终勇立潮头、敢想会干、主动担当、大胆作为,担当起了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展望未来,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广州,必须自觉担当起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和梦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坚毅永葆初心、以奋进诠释信念、以实干创造未来,谋划好国际大都市建设“路线图”,发挥好“两个重要窗口”作用,奋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以“四个出新出彩”引领各项工作全面出新出彩,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中勇当排头兵。
一是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进程中锚定国际大都市的目标方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未来中国将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都需要“全球城市”的带动。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国际大都市建设,不在于规模有多大,关键是要承担国家的责任和使命,积极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增强对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集聚配置能力,提升广州国际大都市综合实力,为国家发展贡献广州力量。
二是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景中把握“两大作用三大功能”的定位。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标未来15年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目标来审视新时代广州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的定位,就会发现,这些功能定位的发挥是以城市活力和社会活力的激发为基础的,需要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注重人居环境改善,以高品质人居环境为目标,巩固和提升城市地位,以此提升与世界连接的水平,更好夯实功能定位发挥的基础。
三是在推动全球化的发展大势中提升广州全面开放的战略格局。改革开放以来,顺应发展大势,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捍卫者和贡献者。在推动市场开放、政策开放、制度开放、经济开放等方面,广州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要进一步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并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打造更好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功能,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以便进入全球城市网络中流转配置人才、资金和技术资源,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赢得机遇、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进而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印记,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创造了很多精神,成为推动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人和民族的血脉与灵魂中。广州凭借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担当起了时代赋予的重任。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继续自觉担当起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和梦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
(作者系广东省广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研究员,广州党建研究基地主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