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甘肃省交通厅推出22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

2021年05月26日16:05 |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官网
小字号

编者按:

为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工作,党史学习教育官网、官微面向全国各地各部门开展公开征集,重点征集内容包括各地有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落实举措、扎实开展学习教育的经验方法、各地各部门为民办实事的成效举措和涌现出来的感人故事,以及党员干部的学习感悟等。党史学习教育官网、官微每日将择优推荐发布。期待各地区各部门、各媒体推荐好做法、好报道。

来稿邮箱:dangshi@people.cn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要求,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砥砺初心使命、增强历史自觉、厚植人民情怀、开拓事业新局,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焦为民便民利民惠民、聚焦安全便捷高效绿色出行,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为百姓添幸福,奋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助力乡村振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按照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部署,甘肃将“新建1万公里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实施农村公路“十县百路”示范创建工程,实现约5000个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创建10个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示范县,根据县域特点分别打造美丽村组、生态旅游、平安村组、产业资源、提质改造5个类别共100条特色公路。对已经脱贫的帮扶联系点,“扶上马,再送一程”,提出“八百万元爱心消费扶贫”目标,鼓励职工认购消费扶贫点农户产品或“陇味甘货”。针对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推出“暖心行动”,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情况列为公路工程监督管理的重要工作,出台监督管理办法,紧盯新开工和正在建设的63个重点项目,开展专项清欠排查,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获得工资。

建设“四好农村路”、解决幸福出行、物流配送、邮政寄递是激活农村新经济、振兴乡村的关键环节。该厅组织开展交通运输送“科技下乡”,对全省公路基础数据普查,摸清家底,实现全省路网数据“一张网”。在各地州市组建14个小分队送“科技下乡”,定期不定期开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两服务一培训“工作,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监管。设立50个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点,推进农村客运、货运、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的农村运输发展模式。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打造100条示范线路,推进城乡运输一体化,争取全年农村通公交覆盖比例超过20%,提升出行服务能力,真正让“城货”下乡、“山货”进城、客车捎货,拓宽致富新路,服务农村生活,激活农村经济。

聚焦为民便民利民惠民 解决民生痛点难点堵点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立足行业职责,聚焦为民便民利民惠民,着力解决民生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完成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信息系统升级改造,推行“交钥匙工程”,鼓励检验检测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全部检测事项由一家检测机构一次办结。车主最多跑一次,“一次上线、一次检测、一次评级、一次交费”。通过“全程网办”方式,实现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补发、换发、变更、注销及诚信考核等5项高频事项的“跨省通办”。依托道路客运行业智能服务设施设备和联网售票系统,提供无接触式、无纸化客运服务,实现全省29个一级客运站电子客票服务。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优化约车软件,增设方便老年人使用的“一键叫车”功能。

为降低水上安全风险,该厅还开展船舶避险“春风行动”和“送检上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水上救援并给予一定奖励,制定水上搜救方案,提升刘家峡、黄河兰州段水上应急搜救能力。实现船东“零跑腿”“零收费”,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对当年到期的船舶全部审核检验。为进一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实施“两轻一免”清单制度,全面推行柔性执法,对22项违法事项从轻处罚、减轻处罚或不予处罚,在法定权限范围内给予企业容错纠错的空间,进行适度有效监管。

聚焦安全便捷高效绿色出行 全面提高交通服务质量与效率

让出行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更绿色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必然要求。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贯彻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提出改造公路危旧桥梁200座以上,化解全省公路桥梁领域安全风险,确保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安全可靠。实施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480公里,在农村公路平交道口、急弯陡坡、沿线村庄、视距较差路段、学校路段、高路堤路段增设相应安全设施,消除县乡公路安全隐患。实施高速公路“拓展工程”。通过新增高速公路出入口、改造连接线、拓展服务区等措施,将“封闭”的高速公路进行多点“开放”,全面拓展服务功能。一期工程计划改扩建4处收费站、4个服务区,通过新增收费站出入口车道,新增服务区停车位、充电桩等,便捷群众上路、实现共享高速,切实增强服务能力。

货车司机联系着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对交通血脉的畅通起着关键的作用。该厅开展“关爱货车司机再行动”活动,从各个方面提升货车司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依托公路服务区、加油站、物流园区等,完善 “司机之家”各种软硬件设施,把“司机之家”建成流动的驿站、温馨的家园。拓展利益诉求渠道,切实提升12328监督服务电话投诉处理能力,开展全省“十大最美货车司机”评选活动。巩固新建在高台至总寨、临夏至合作两条路段开展差异化收费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差异化收费路段,提高公路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物流降本增效。推广普及交通医疗急救箱伴行计划,开展重点营运车辆驾驶员应急技能培训,发挥各停车区和服务区优势和医疗帮扶作用,联合各地医院开展 “医联体”建设。深化公路“厕所革命”,对全省交通流量较大、服务设施陈旧的30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通过增设临时厕所、可移动厕所、潮汐厕所等方式,增加厕位总量,增加保洁人员,强化日常保洁管理,解决“如厕难”“卫生差”等问题。在绿色低碳出行方面,该厅还推出绿色出行“续航工程”。推动在省内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服务区等建设充电桩、充电站。年内新增5个以上服务区建设充电桩,为群众较长距离绿色出行提供便利。

目前,甘肃省交通厅对所有承诺事项明确了具体的责任主体、办结要求、办结时限,并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

附:甘肃省交通运输厅22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

1.建成通自然村组道路1万公里以上

主要目标:推动交通运输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凝聚行业力量做好巩固拓展交通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动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因地制宜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深入开展农村公路“十县百路”示范创建,为乡村建设行动提供有力支撑。

2.推广道路客运电子客票服务

主要目标:依托道路客运行业智能服务设施设备和联网售票系统,提供无接触式、无纸化客运服务,实现全省29个一级客运站电子客票服务,在增设游客集散中心的其他客运站推广电子客票服务。

3.设立50个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点

主要目标:巩固拓展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成果,推进农村客运、货运、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的农村运输发展模式。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在全省设立50个集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的交通运输综合服务站示范点。

4.改造公路危旧桥梁200座以上

主要目标:化解全省公路桥梁领域安全风险,确保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安全可靠。

5.便利老年人打车出行

主要目标:针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进一步提升巡游出租汽车电召服务,实现95128电召服务号码覆盖2-3个市州所在地城市。推动主要网约车平台公司开通电话叫车服务。优化约车软件,增设方便老年人使用的“一键叫车”功能。

6.开展ETC服务专项提升行动

主要目标:货车ETC车载安装率达到45%,拓展ETC在停车场、加油站等场所应用,年内完成5个应用场景的推广应用,促进物流降本增效。

7.实现道路运输驾驶员高频事项“跨省通办”

主要目标:依托互联网道路运输便民政务服务系统,鼓励通过“全程网办”方式,推动实现道路旅客运输、普通货物运输以及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补发、换发、变更、注销及诚信考核等5项高频事项的“跨省通办”。

8.新建7个“司机之家”

主要目标:依托公路服务区、加油站、物流园区等,新增建设7个符合标准要求的“司机之家”,推动全省已建成的“司机之家”稳定运行,推动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9.深化公路“厕所革命”

主要目标:对全省交通流量较大、服务设施陈旧的30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通过增设临时厕所、可移动厕所、潮汐厕所等方式,增加厕位总量,增加保洁人员,强化日常保洁管理,基本解决“如厕难”“卫生差”等问题。因地制宜开展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设施厕所建设改造,做好运营管理,完善服务设施体系。

10.实施绿色出行“续航工程”

主要目标:推动在省内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服务区等建设充电桩、充电站。年内新增5个以上服务区建设充电桩,为群众较长距离绿色出行提供便利。

11.推广普及交通医疗急救箱伴行计划

主要目标:根据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制定的配置标准、统一标识,在全省29个一级客运站配备交通医疗急救箱并逐步向其他等级站延伸,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在条件成熟的场站布设医务室、红十字服务站和医疗急救设备(含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等)。

12.开展重点营运车辆驾驶员应急技能培训

主要目标:采取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对重点营运车辆驾驶员应急技能培训达到90%以上,通过应急处置技能的培训,提高车辆的运营安全。

13.开展“八百万元爱心消费扶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主要目标:鼓励职工认购消费扶贫点农户产品或“陇味甘货”不少于800万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4.开展交通运输送“科技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主要目标:开展全省公路基础数据普查,摸清家底,实现全省路网数据“一张网”。组建14个小分队送“科技下乡”,定期不定期开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两服务一培训“工作,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监管。

15.拓展巩固客车“村村通”成果提高出行服务能力

主要目标:改变偏远农村群众出行难、乘车贵的难题,拓展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场功能,打造100条示范线路,巩固班车客运、区域经营服务区域,拓展城乡公交、预约响应服务范围,推进城乡运输一体化,全年农村通公交覆盖比例超过20%,提升群众出行服务能力。

16.开展公路工程农民工工资支付“暖心行动”

主要目标: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情况列为公路工程监督管理的重要工作,出台监督管理办法,紧盯新开工和正在建设的63个重点项目,开展专项清欠排查,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获得工资。

17.开展交通运输信访积案化解“融冰行动”

主要目标:集中开展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工作,推动息诉息访,逐案建立台账,对历年来困扰厅系统的信访案件进行排查梳理,逐案建立台账,一案一策、合力攻坚,切实解决长期存在的重复信访、信访积案久拖不决的问题,确保行业和社会大局稳定。

18.开展“关爱货车司机再行动”活动

主要目标:拓展利益诉求渠道,切实提升12328监督服务电话投诉处理能力。巩固新建完善 “司机之家”各种软硬件设施,把“司机之家”建成流动的驿站、温馨的家园。发挥各停车区和服务区优势和医疗帮扶作用,联合各地医院开展 “医联体”建设。在高台至总寨、临夏至合作两条路段开展差异化收费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差异化收费路段,提高公路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开展全省“十大最美货车司机”评选活动,增强货车司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19.实施高速公路“拓展工程”

主要目标:通过新增高速公路出入口、改造连接线、拓展服务区等措施,将“封闭”的高速公路进行多点“开放”,全面拓展服务功能。一期工程计划改扩建4处收费站、4个服务区,通过新增收费站出入口车道,新增服务区停车位、充电桩等,便捷群众上路、实现共享高速,切实增强服务能力。

20.开展船舶避险“春风行动”和“送检上门”

主要目标:开展船舶发生意外后的救援演练培训,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水上救援并给予一定奖励。制定水上搜救方案,提升刘家峡、黄河兰州段水上应急搜救能力。实现船东“零跑腿”、“零收费”,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对当年到期的船舶全部审核检验。

21.实施“两轻一免”清单制度全面推行柔性执法

主要目标:全面推行柔性执法,实施“两轻一免”清单制度,对22项违法事项从轻处罚、减轻处罚或不予处罚,在法定权限范围内给予企业容错纠错的空间,进行适度有效监管,进一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22.实施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主要目标:在平交道口、急弯陡坡、沿线村庄、视距较差路段、学校路段、高路堤路段增设相应安全设施,实施里程3480公里,消除县乡公路安全隐患。

(供稿: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

(责编:李龙、秦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