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学史用史,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访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杜丹

2021年06月07日13:55 | 来源:贵州日报
小字号

1934年红军长征过剑河,留下了“毛主席送毛衣”的感人故事,彰显了伟大领袖的为民情怀。在当前如火如荼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如何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用好党史这一生动教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就此专访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杜丹。

记者:请您谈谈红军长征经过我省剑河县时,毛泽东同志向苗族同胞赠送毛衣的事。

杜丹:这件事在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同志1935年秋撰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中有记录。

1934年12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红一军团主力部队行军经过剑河县中都(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中都村附近)时,见路边有一老妇与一童子,身穿单衣,倒于路边,气息尚存。因为粮食全部交了地租,只好带着儿子四处讨饭,因为当天气候骤寒,母子俩饥寒交迫,昏倒在路旁。正在询问时,毛泽东同志正好经过这里,得知母子俩情况后,当即从身上脱下毛线衣一件,并从行李中取出布被单一条,送于老妇,并让人给以白米一斗。

记者:这件事体现出了什么样的现实意义和内涵?

杜丹:这其中,一方面体现了毛泽东同志真挚朴实、深厚浓重的为民情怀,与人民同生死、共患难的鱼水深情。毛泽东同志生于人民、长于人民,从青少年时起到党的领袖、人民领袖,体恤人民、心系人民、关爱人民一直没有改变,正如他说的“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战士,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对于共产党人,人民的疾苦绝非小事”,他一生都在身体力行践行这个信念,一生都在为人民的翻身解放、当家做主、幸福生活奋斗,为改造社会、造福人民奋斗。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我们党从成立以来,就把走群众路线看作党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毛泽东同志就是这一路线的主要创立者,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的观点,形成了系统的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方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入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史为鉴,以史为镜,学史用史。这件事启发教育我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务必牢记初心使命,永不脱离群众,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要站稳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观点,紧紧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记者: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我们要如何挖掘、保护、运用好这些党史资源?

杜丹:贵州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是中国革命的圣地、福地、转折地。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强调:“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省委书记谌贻琴指出:“要注重深化贵州党史和文献研究,进一步发挥以史资政、以史育人的作用,切实把党的历史学习好、理解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为我们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既要深入挖掘具有代表性的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红色文化内涵,又要进一步深入发掘党在贵州大地的浴血奋斗史、艰苦创业史、改革创新史,研究阐释好在贵州这片热土上的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和奋斗故事。挖掘、保护、运用好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红色资源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让红色资源焕发新活力,为进一步深入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教育引导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历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当好红色传人;为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四新”抓“四化”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燕 付松)

(责编:宋美琪、闫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