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农业大学精心绘制党史学习教育“四张图”

河南农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福建时提出的“三个深刻领悟”的基本要求,精心部署、迅速响应、挂图作战、积极行动,着力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着力解决师生最期盼的现实问题,着力开拓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着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善作善成的实际效果。
绘制一张“路线图” 高位引领统筹谋划工作
动员部署,统一思想认识。学校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部署,统一思想和行动、准确把握目标和要求,第一时间召开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对学校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学校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分别召开动员大会,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各项要求。
专题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学校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出台《河南农业大学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从动员部署、专题学习、政治引领、专题培训、实践活动、组织生活会等方面认真抓好方案落实,真学真做、对标对表,扎实完成规定动作,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用心完成自选动作,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引导全校党员干部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实绩。
高位推进,细化阶段重点。研究出台《中共河南农业大学委员会“永远跟党走 奋斗新征程”活动方案》,包含理论学习、理论研究、红歌传唱、先进表彰、党史宣讲、知识竞赛、重温红色经典电影等10项主题活动,紧紧围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充分展示学校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引导教师牢记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时代责任、擦亮奋斗底色。
学校以月为单位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具体安排,细化到项,根据不同学习主题,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为主要学习内容,依托周二下午政治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相关内容,全校上下按照计划,有序认真学习落实。
研究制定《关于印发“七一”前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分阶段分主题开展学习教育。通过明析阶段、系统学习,全景式把握党史的历史脉络,使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细化一张“分类图” 精心部署推动学习开展
学校针对不同群体实际需求,强化分类指导,创新学习载体,细化各领域的推进措施,切实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聚焦“新形式”,形成“多元化”宣讲模式。开展专家辅导报告,调动校内外专家学者积极性,加强协调联动,结合国情省情,结合学校百年发展史,结合“三农”发展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广泛宣讲党的历史,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在全校建立“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集中讲、党政干部分层讲、师生党员交流讲”的四级宣讲机制,达到宣讲全覆盖。组建五老宣讲团,邀请抗美援朝老兵开展“聆听老战士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宣讲。组织优秀青年大学生和思政骨干组建青春宣讲团,创新宣传形式,用青年喜欢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讲。
聚焦“新平台”,形成“交互式”学习体验。在学校官网开辟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同步发布中央、省委重要报道、校内特色活动。在学校网络和新媒体平台开辟“党史百年天天读”“党史百年天天看”“对党说句心里话”等专栏,积极开展“红动中原,跨越时空的思政课”“青春寄语党”“讲个故事给党听”等网络活动,推送各类党史学习教育精品内容200余期,营造了浓郁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让广大师生通过网络新媒体快速、便捷学习党史,增强实效。
聚焦“新课堂”,形成“全校性”学习氛围。学校在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中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红色基因的传承;在专业课程中深挖思政元素,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推动协同创新。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因时而动,开辟“第二课堂”,推动红色资源火起来、红色人物亮起来、红色精神扬起来、红色基因传起来。
打造一张“暖心图” 全心为民服务办好实事
扎实开展调研。学校出台《关于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围绕“十四五”开局起步,要求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合分管工作,确定2个以上联系党支部、团支部、班级或学生社团,深入师生,开展调查研究,每季度分别到所联系单位至少1次。通过召开党史学习专题座谈会、深入师生一线等方式,广泛听取师生意见,了解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亟待破解的改革难题,制定“我为师生办实事”清单。
为民办好实事。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校领导、教务处、学生处、社会服务处、后勤处等多次到台前县、卢氏县、冯老村等地调研指导乡村振兴、产业规划和乡村规划。围绕保障师生需求办实事,通过参与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服务”和新农科联盟线下专场招聘会等方式,多措并举破解就业难题,落实“六稳”“六保”工作。积极改善办学和民生条件,龙子湖校区图书馆、职工食堂先后投入使用。围绕深化线上线下服务改革便民利民办实事,学校不断加快干部培训中心建设和智慧党建工作,持续完善教学项目的网上报销审批程序,逐步推出各类适应手机应用的“微教务”服务。围绕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实事,学校强力推进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加强学校规章制度建设。
拓展一张“实践图” 周密组织实施确保实效
学校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广泛发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抓实学习教育的同时,从“真、准、实、显”四字发力,结合工作实际、立足本职岗位,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农大作用。
注重开放协同,构建创新平台。围绕特色骨干大学建设目标,融入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和“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3月26日,学校承办“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暨河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会议,来自科技部、农业农村部以及河南省、市、企业100多家创新服务主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商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探索破解成果转化对接有障碍、项目基地平台人才引进难、创新要素集聚难的新思路、新路径、新模式,为农业科技创新构建了一个广阔的大平台,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发挥特色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按照省领导到校宣讲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调研工作精神,学校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五大振兴”和省委提出的“五个走在前列”,持续深入推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依托“乡村振兴研究院”,就畜牧类优势专业发展、原阳实验基地建设、扩大校地合作、发展花卉蔬菜基地等进行整体谋划,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提供有力支撑。
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学校主动作为,与牧原实业等多家企业签约共建现代产业研究院,推动校企双方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教育品牌。以产业难题为导向,以农科高校总体发展为契机,依托不同专业特色,与产业问题紧密结合,培养符合乡村振兴战略和我省农牧产业亟须的高素质复合创新型人才。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河南农业大学将坚持学用贯通,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起来,与加快以农为优势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结合起来,以担当诠释忠诚,以奋斗创造业绩!(魏蒙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