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书山学海中“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毛泽东生前大力倡导,并终身躬行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这里说的调查研究,不是深入实际,深入农村,深入工厂、学校,深入街道、社区去调查研究;而是要多读书,广读书,在史籍学海中进行“调查研究”。
毛泽东在读二十四史过程中,对书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记载、纪事、纪实、评论、评说、评价等,习惯把载有与此相同内容的书都找出来,一种一种地读。前人写的,后人写的;前人的注释、评论,后人的考证、评说,等等,相关的书都找来读。在书山学海中进行调查研究,用唯物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去研究。这是毛泽东在读二十四史等史籍过程中一直坚持的一种独特的读书方法,也是毛泽东一直践行到晚年的一种读书习惯。在书山学海中“调查研究”,这种读史、学史方法是毛泽东独特之处,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毛泽东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过:“一部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所谓实录之类也大半是假的。但是,如果因为大半是假的就不读了,那就是形而上学。不读,靠什么来了解历史呢?反过来,一切信以为真,书上的每句话,都被当做证实历史的信条,那就是历史唯心论了。正确的态度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它,批判它。把被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
就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问题,毛泽东举出了如下的理由和例证,加以说明。毛泽东对担任他古籍助读工作的北大中文系芦荻老师说过:一部二十四史,写符瑞、迷信的文字,就占了不少,各朝各代的史书里都有。像《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里,都写了刘邦斩白蛇的故事,又写了刘邦藏身的地方,上面常有云气,这一切都是骗人的鬼话。而每一部史书,都是由继承的新王朝的臣子奉命修撰的,凡关系到本朝统治者不光彩的地方,自然不能写,也不敢写。如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的臣子,奉命北征,走到陈桥驿,竟发动兵变,篡夺了周的政权。《旧五代史》(宋臣薛居正等撰)里却说,他黄袍加身,是受将士们“擐甲将刃”“拥迫南行”被迫的结果,并把这次政变解释成是“知其数而顺乎人”的正义行为。同时,封建社会有一条“为尊者讳”的伦理道德标准,凡皇帝或父亲的恶行,或是隐而不书,或是把责任推给臣下或他人。譬如,宋高宗和秦桧主和投降,实际上,主和的责任不全在秦桧,起决定作用的是幕后的高宗赵构,这在《宋史·奸臣传》的《秦桧传》里,是多少有所反映的。
毛泽东认为,洋洋4000多万言的二十四史,写的差不多都是帝王将相,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形、生产情形,大多是只字不提,有的写了些,也是笼统地一笔带过,这是最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毛泽东这样说,是在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也就是在读了全部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纲鉴易知录》、各朝纪事本末、《续通鉴纪事本末》后得出来的一个重要结论。他说过:看完《元史》,再看《通鉴纪事本末》,而后读《续通鉴纪事本末》。除了读这些大部头的史籍之外,他还读了大量的稗官野史、各种历史通俗演义、笔记小说、札记、随笔等才形成了这样独有的看法。毛泽东在书籍、知识的海洋里调查研究很广泛、很勤奋、很下功夫,几十年里,他一直这样做。
毛泽东说过:历史书籍要多读,多读一本,就多了一份调查研究。他还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过,一定要好好地读历史,要认真地读《资治通鉴》、二十四史,但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读,否则就读不好,弄不清历史发展的头绪。他认为,书读得多了,又有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就会尊重历史、维护历史,把被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作者系毛泽东晚年图书管理员、中央办公厅老干部局原局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