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用好艰苦奋斗传家宝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取得巨大成就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在西柏坡期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央机关的同志们一样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吃穿住用是那么普通,几乎和老百姓没有什么区别。毛泽东的衣裤件件有补丁,一件睡衣补了73次,穿了20多年;周恩来的茶缸盖儿掉在地上被车轧坏了,舍不得换新的,用一个粗瓷小碟子代替;董必武在担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职务后,还分担着每月15斤小米的生产任务,工作之余还从夫人那里学会了纺线……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党领导解放区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擘画了新中国的蓝图。“只见公仆不见官”,每一个参观过西柏坡的人,都会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节俭朴素、艰苦奋斗的作风所感染。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党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起家的,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自石库门出发、南湖起航,走过赣水闽山,跨过雪山草地,迈过黄土高原,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脚印布满来路。从长征路上“啃树皮、挖草根”,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小米加步枪”;在一穷二白时筚路蓝缕、发愤图强,在改革大潮中咬紧牙关、闯出新路……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中华儿女埋头苦干、接力奋斗,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写下了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创造出“当惊世界殊”的伟大成就。
艰苦奋斗是一种事不避难的精神状态。越是艰苦卓绝、困难如山,越要坚韧不拔、拼搏奋斗。在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积雪7个月、年平均气温零下1.4摄氏度的高寒地区植树造林,困难超乎想象,但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创业者们没有被艰苦的条件吓倒。他们啃窝头、喝雪水、住马架、睡窝棚、钻地窨子,攻克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等一项项技术难关,在造林条件最艰苦的地区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硬生生把一片高寒荒漠变成林海茫茫的绿洲,为“美丽中国”的宏伟画卷增添了一抹浓浓绿色。
艰苦奋斗是一种为民造福的责任担当。不论时代怎样变化,不论身在何种岗位,能否为了群众利益迎难而上、扎实苦干,考验着每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太行山低山区土壤瘠薄、干旱缺水,在这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李保国却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把最好的论文写在太行山上。为了摸清石头“秉性”,白天跑遍山上的沟沟壑壑,晚上分析数据、寻找破解之策……他一年行程4万公里,200多天扎在农村,用科技把荒山秃岭抛进历史,把绿水青山留给未来,让10万多山区群众摆脱世代贫困。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我们党百年历史上这一个个动人故事,无不启示我们——艰苦奋斗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始终艰苦奋斗、勇于攻坚克难,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实现梦想的步伐。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征途漫漫,惟有奋斗。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郑重提出“两个务必”的警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前进道路上充满了风险挑战。继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我们就一定能在百舸争流中劈波斩浪,在千帆竞发中勇立潮头,绘就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