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关键

詹文都
2021年07月12日10:31 | 来源:南方日报
小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关键在于党能够始终守住人民的心,始终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始终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始终勇于自我革命、保持强大领导能力。

  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最根本的是因为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始终是人民的主心骨,党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真心拥护党的领导,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高度一致性和血肉联系使党与人民能够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不可分割,使中华民族每到历史的关键时刻都能焕发出空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从而战胜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战胜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与挫折,使中国从积弱蒙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发展成为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大国,使中国人民摆脱了过去极端贫困的生活状态、过上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阔步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马克思主义成为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的十分可贵之处就是,在充满艰辛的探索中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这些根植于中国实际、民族文化和时代要求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指导了中国的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使我们的事业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在革命战争时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的势力十分强大,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在一穷二白、人口众多、没有经验可资借鉴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难题,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在改革开放时期,面对生产力相对落后、人民温饱不足的窘况,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进行改革开放,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使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面对更加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坚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勇于自我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任何政党都不可能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中国共产党的可贵之处在于总是能够自我革命,从而保持强大的领导力。在建党早期,党内存在着或右或左的错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决纠正了这些错误,清除了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探索出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由于缺乏经验和主观冒进,也有过一些失误,但党总是能够在自我革命中不断完善自己;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时肃清了“文化大革命”的流毒,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是勇于自我革命才使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强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保持强大的领导力,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授、广东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

(责编:安一丹、闫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