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3+3+3”清单 用心用情办实事
广东省惠州市医疗保障局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医保服务同频共振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惠州市医疗保障局(下称“惠州市医保局”)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精心组织、悉心安排,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工作成效。
聚焦群众的医保获得感,惠州市医保局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认真梳理列出“我为群众办实事”3+3+3九项实践活动任务清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医保服务同频共振。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惠州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赖蓉表示,要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惠州医保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丰富精神营养和强大精神动力,时刻牢记作为新时代医保人的初心和使命,点燃奋斗激情,激发昂扬斗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医疗保障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出实招、办实事,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群众共享惠州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成果。
高位推进
梳理任务清单解决群众烦心事
5月13日,一堂生动的党课在惠州市医保局会议室里开课了,授课人是惠州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赖蓉。借助PPT,赖蓉带领市医保局全体党员一起走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长河,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五个历史阶段,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探索救国图强真理、开辟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道路、不断发展壮大、以实际行动和辉煌业绩赢得人民群众拥护的伟大历程。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自党中央部署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惠州市医保局积极行动,迅速成立了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扎扎实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早在今年4月14日,惠州市医保局就邀请到中共惠州市委党校副校长陈春梧,为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聆听讲座后,市医保局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明确志向,与党的发展和进步同频共振;要坚守初心使命、坚定信念、笃定意志、明晰方向,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把握发展方向,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将坚定理想信念同惠州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务实担当,开创工作新局面。
学党史唤初心,为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惠州市医保局创新形式,举办了线上“学党史、悟初心、办实事”微党课比赛,由市、县(区)医保局选送6堂微党课参加比赛。参赛党课围绕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体会,结合课件、情景展示、朗诵等丰富的表现形式,讲百年奋斗、发展成就、家国情怀、时代精神、使命担当、未来憧憬和惠州红色故事。这场比赛,更提振了惠州医保人奋进新征程的信心。
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前行力量。事实上,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惠州市医保局就积极组织开展党组中心组学习研讨、党史专家授课、一把手上专题党课以及支部、党小组“微党课”“微体会”等活动。
如此一来,惠州市医保局干部队伍焕发出更加强烈的干事创业激情和为民服务情怀。他们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抓起,聚焦群众的医保获得感,认真梳理出“我为群众办实事”3+3+3九项实践活动任务清单,调整完善政策制度,提高门特、门诊统筹保障水平,鼓励医疗机构发展医疗技术,助力患者用得上大幅降价的中选药品,向群众精准宣传医保政策,推动更多更便捷的“指尖办事”服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与此同时,惠州市医保局狠抓机关作风整顿,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深刻查改每一名干部职工存在的作风问题,对作风涣散的典型问题严肃问责,建立整改台账,对号销账,确保取得作风建设的扎实成效。
“开展机关作风整顿工作决不能走过场,要紧紧围绕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推动工作落实的主题,切实把自己摆进去,深刻查改思想政治、推动落实、为民服务、履职尽责四个方面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赖蓉表示,要继续做好巡察整改工作,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
学史力行
健全医保制度提升群众获得感
16岁的惠州基本医保参保人徐同学因癫痫转往广州住院治疗,共花费49.88万元。医保基金报销35.64万元后,个人仍需承担14.24万元。由于徐同学早前参保了“惠医保”,在此基础上额外报销了6.77万元。惠州基本医保和“惠医保”的双重保障,为徐同学减少了85%的医疗费用。
39岁的惠州参保人梁先生因腹膜恶性肿瘤,住院治疗长达近两个月,前后花费20.82万元,其中医保基金报销了12.19万元,个人仍需要承担8.63万元。申请“惠医保”报销后,多报销了3.22万元,大大减轻了医疗费用负担。
这些案例只是惠州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惠民的缩影。自2021年1月启动参保以来,“惠医保”累计参保人数达到64.7万人,截至目前,已有2907名参保人获得理赔,理赔金额达到2262.26万元,为重特大疾病患者起到明显“减负”作用。
作为惠州首个政府主导的普惠型商业医疗补充保险产品,“惠医保”公益性质凸显——只要是惠州基本医保参保人,不限年龄、不限职业、不限户籍、不论有无既往症,60周岁以下人群每年仅需缴费150元、60周岁以上人群仅需缴费200元,即可在达到“惠医保”报销条件后,享受惠州市基本医保待遇的基础上再获报销,重点报销医保目录内个人负担费用以及医保目录外的合规自费医疗费用,保障额度超过200万元/年。
为了让“惠医保”参保人理赔更顺畅,今年4月起开展理赔工作后,惠州市医保局成立了专职工作组,建立工作机制,设立客服专线和理赔网点,开发理赔小程序,优化理赔流程。
医疗保障是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截至2021年5月,惠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达到436.48万人,其中职工医保186.13万人,居民医保250.35万人,参保率长期保持在98%以上。
作为重要的民生部门,惠州市医保局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解决群众医疗保障“急难愁盼”问题相结合,精准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充分考虑惠州经济发展水平和基金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惠州市医保局不断调整基本医保制度,稳步提升待遇水平,丰富保障层次,健全保障制度体系。
医疗救助机制,在医疗保障体系中扮演着“兜底”的角色。2021年第一季度,惠州共资助78647名医疗救助对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资助参保资金2359.41万元;共救助36202人次,救助金额达989.41万元。这样的救助力度,旨在确保困难人员“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
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提升了对健康保障的需求。为了切实担好参保群众代言人的角色,惠州市医保局组织干部职工深入调研听取有关单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先后制定了3份政策文件,提高群众医疗保障获得感。
自6月15日起实行的《惠州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病种管理办法》,在已纳入门特病种范围的病种继续保障基础上,新增新冠肺炎出院患者门诊康复治疗等16个病种。如今,惠州门诊特定病种扩大到58种,在覆盖省规定的52个病种基础上有所扩大,其中高血压、糖尿病、银屑病等14个病种无年度限额。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管理办法施行后,惠州门特待遇申请流程大大简化。门诊特定病种的确认权限已放到市级三级医院和各县区人民医院,参保人申请门特病种待遇确认或续期,可直接在定点医疗机构前端办理,无需再到医保经办部门提交资料。如此一来,惠州参保人的门诊医疗费用负担得以减轻,更可享受简政便民的经办服务。
6月21日,“惠州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有关规定”公开征求意见,明确了“互联网+门诊”医保支付办法,解决群众报销异地门诊、网上门诊费用等问题。这也是惠州市医保局推动省内异地就医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优化门诊统筹包干经费管理的重要举措。
惠州市医保局还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卫生站联网结算和配合提升县域内住院率工作的通知》,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目前,惠州全市1044个村卫生站已与乡镇卫生院实现医保支付“一站式”联网结算,打通村居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医保待遇的“最后一公里”。此外,惠州市医保局推行村卫生站与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同价,明确村卫生站一般诊疗费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促进村卫生站主动开展常见病康复治疗,努力实现“小病不出村”。
实干为民
优化办事流程保障群众满意度
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急群众所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这是惠州市医保局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宗旨。
参保人不懂政策、不按政策看病就医导致医保待遇受损,是影响群众医保获得感的堵点难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惠州市医保局学史力行,组织医保政策宣传队,先后下沉惠城、惠阳、惠东、博罗、龙门等县区,开展县区巡回宣传咨询活动,采用点对点、面对面的形式,精准推进医保政策咨询宣传,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盼,让群众懂政策、会办事。
《惠州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惠州市城乡困难人员医疗救助办法》《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医保宣传穿梭车搭载的,是根据这些医保政策制作的漫画、视频等宣传制品。尤其是群众关切的参保条件、异地就医、医保网上办事、“惠医保”和医保电子凭证等问题,都在现场得到满意的解答。
医保业务办理的便捷度,直接关系着医保的民生温度。为此,惠州市医保局不断优化经办流程和服务方式,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医保公共服务,推进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实现生育备案、医疗机构选点等事项直接在医院前台办理,推动更多经办事项下沉基层办和全市通办、异地互办,让群众少跑腿。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惠州市医保局坚持传统服务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发挥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作用,推动医保经办数字化转型,让更多更便捷的“指尖办”服务落地。如今,惠州参保人可在“粤医保”“粤省事”等手机小程序办理医疗保险待遇明细查询、医保账户余额查询、异地就医服务等服务事项,实现足不出户、指尖办事。
今年以来,惠州市医保局立足改革创新,勇于攻坚重点领域和“深水区”,发挥医保支付的激励约束、医药服务价格的杠杆调节作用,推进医保、医疗、医药改革系统集成,在医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满足群众对药品降价、获得优质医药服务的迫切要求。
惠州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持续推进药品、耗材带量采购的常态化和制度化,跟进实施好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工作,按时按量完成各批次药品和医用耗材带量采购任务,落实结余留用等配套措施政策,进一步扩大带量采购规模和降价效果。从2019年初推动药品集中采购到2021年5月,全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累计降费7.06亿元。今年1—5月节约药品采购费用2.9亿元,同时,组织好冠脉支架、扩张球囊人工晶体和新冠检验试剂等医用耗材采购工作,预计全年可节省费用1.1亿元。
中选药价大幅下降以后,如何让患者用得上成为改革的关键。对此,惠州市医保局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医保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中选药品使用情况纳入医保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药品使用情况纳入医保协议管理,加强对中选、未中选药品采购使用的监测监控,做好药品供应保障,确保中选药品进入医院并得到优先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惠州在确保不增加群众医疗负担的前提下,利用药价下降腾出价格空间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创造的有利条件,在全省率先启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同时,制定《惠州市基本医疗服务(第一批)价格整合方案》,对414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整合,其中上调体现医疗服务人员技术价值项目355项、下调CT、MR等检查检验项目59项,逐步解决因历年基层综改、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形成7个县(区)三级医疗机构存在9个价区的状况。通过调整中医及民族医疗126项、6岁以下儿童295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政策,引导医院资源配置,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扶持中医、儿科等专科发展。
为群众办实事永远在路上。从常态化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到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医保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从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到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从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提高医保公共管理服务能力,惠州医保改革正给人民群众带来强烈的获得感。(廖钰娴 肖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