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件件是实事 事事暖民心

2021年07月28日09:17 | 来源:福建日报
小字号

  推进跨省档案可查范围,为办事群众节约时间成本;聚焦群众吃水需求,以解决群众饮水安全为底线任务;探索“12345+网格化”模式,将待办事项“一竿子插到底”……连日来,莆田市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从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难题着力,用心用情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

  异地查档,让当事人少跑路

  日前,莆田市档案馆收到一件来自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组织人事办公室的快递,来函请求协助查询陈珍赐原始户籍档案,陈珍赐原户籍为莆田县北高公社山前大队第六队,现因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需要,需市档案馆协助查询,并提供陈珍赐1979年4月之前的原始户籍档案材料。

  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一收到来函就立即与对方联系,同时,调阅北高镇人民政府全宗卷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档案,详细了解陈珍赐1964年家庭情况,在核对了相关信息后,当天就出具了《常住人员登记表》加盖档案证明专用章,随后快递寄出。

  多年来,群众有查档需求时,习惯于“亲自跑一趟”档案馆,而在馆藏无所需档案的情况下,往往“白跑一趟”。为了方便群众,提高工作效率,让群众“少走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莆田市档案馆推行代理查档、电子查档、节假日预约查档、查阅延时服务等便民举措,特别是大力探索推行异地查档、跨馆查档机制,极大地提升了查档利用服务质量。

  今年以来,市档案馆先后与上海浦东新区、福建省档案馆、全省9个地级市档案馆及莆田5个县区档案馆建立跨馆查档合作,签订了《民生档案跨馆利用服务工作协议书》,实现了全省地级市、全市市县(区)跨馆服务全覆盖,方便利用者就近查阅档案,做到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截至7月23日,共接待社会各界来馆查阅档案人员2019人次,查阅档案10082卷次、88679件次。

  同时,为挖掘、保存和利用好红色档案。6月30日,莆田红色记忆档案渡里展示馆开馆。据了解,为了深入挖掘莆田红色档案,市、区档案馆通过寻访烈士后人、查证档案资料、征集相关实物、拍摄渡里红色记忆专题片等方式,为渡里红色记忆留下珍贵档案史料。

  此外,莆田城市记忆档案展示馆正在建设完善中,计划于8月中旬开馆。市档案局局长、市档案馆馆长陈念禧说,将通过城市变迁过程中的实物、图片等档案资料,讲述红色故事,讲好党史百年历程中城市变迁的时光故事,让群众更好地了解莆田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城市未来发展蓝图。

  清水绿岸,村民喝上放心水

  “前几年要是谈到来溪安河边散步,大家都避之不及,河水又臭又脏,溪安河都变成‘臭水沟’了。现在可好了,水清了没味了,河道两边荔枝树也重新结出了果子,每天早晚出来遛遛弯,舒服极了。”家住荔城区拱辰街道七步村溪安河畔的郑伯谈起近来变化,不由竖起大拇指。

  过去,木兰溪干支流沿岸有不少鞋厂和鞋配件作坊,废弃料直排入河,日积月累逐渐形成河道淤积、水污染、水枯竭等问题。为切实解决区域防洪安全、水环境生态修复、村容村貌整体提升等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莆田市水利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联合全市各县区实施木兰溪流域河道整治工程,通过河道清理,实施水岸工程改造,修建便民绿道,提升整体景观。

  同时,市水利局持续创新管河护河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完善收污截污设施,运用智慧河长综合管理平台,厘清河长、河道专管员责任,及时处理水质污染和河漂垃圾,巩固优化水生态。市水利局计划于年内新建防洪堤4.1公里,两岸亲水景观带3.2公里,共治理河长9公里,全面优化提升水环境。

  在提升水生态环境的同时,围绕群众“饮水难”问题,市水利局将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改造提升一批城乡供水工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城厢区常太片区常年无法实现自来水公司统一供水,基本靠地下水、山涧水解决村民用水,存在下雨天水质不稳定及枯水期保证率不高等问题。

  “我们要补齐农村供水工程的水源、水厂和管网等短板,解决常太镇人民守着水库没水喝的问题。”莆田市水利局水利建设站站长吴建洪说,城厢区常太片区供水工程(莒溪及党城片“一户一表”改造项目)现已全面开工建设,采用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将有效破解设计变更手续繁杂、施工推进不畅等难题,项目建成后,将直接供水常太镇17个建制村,获益群众超6000户,村民打开水龙头,随时就能用上放心自来水。

  联动运行,架起服务连心桥

  简陋的砂石厂,晴天尘土飞扬,雨天便有大量泥沙“逆流成河”。秀屿区东峤镇先锋村村民拨打12345热线反映,有关部门督促其立即清理搬离,但半年时间里,业主仍未整改到位,进度缓慢,不断遭投诉。

  今年初,得益于“12345+网格化”联动机制,由包村网格员到场进行跟踪核实、督促办理、验收办结,有效缓解了有关部门在综合执法事件办结工作中后续跟踪力量不足的局面,确保了执法对象的违法行为不再“死灰复燃”,也使得这一长期困扰周边村民的问题终于彻底得到解决。

  在莆田,全市有3096名网格(巡逻)员耕耘着2408块单元网格责任田。通过网格员采集、部门数据接入等方式,莆田市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汇集了全市34个部门的各类基础数据、综合执法、矛盾纠纷、民生服务、社情民意等各类数据信息2.6亿余条,形成了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处理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截至7月25日,莆田网格平台数据上传总量占比排名全省第一,数据更新量位列全省第一。

  “我们在全省率先进行整合,通过构建‘12345+网格化’联动机制,打通业务系统将一些需要跟踪核验的事件同步抄送网格化平台,经网格中心分类、分级派送,由遍及全市的网格队伍勘察现场,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居民家门口,推动群众热点难题第一时间解决。”莆田市12345热线管理中心主任张毓真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双方拟定了涉环保、消防、城建等的26个双向联动办理事件清单,对需要由网格员核验的诉求,由12345平台同步抄送网格化平台;网格员核验情况在系统内部单独显示,作为12345平台工作人员研判下一步办理意见的参考依据。

  同时,网格化平台增设市12345平台账号,对需要通过12345平台办理的诉求,自动生成新诉求,单独分类,在转派部门办理的同时,抄送网格化平台。此外,当事件办理后遇到市民回访意见与部门办理情况不一致时,由网格员充当第三方进行判定。

  “双方的互动联合,推进了城市管理、公共治安、消防安全、食药安全等多领域的信息交互,有力推动科学决策、智能管理、风险防控等工作。”莆田市网格化中心副主任郑琴表示。(本报全媒体记者 沈琳 陈汉儿)

(责编:安一丹、宋美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