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武昌: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 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武昌区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街道覆盖的优势,突出红色精神传承,贴近百姓宣讲需求,凝聚志愿服务力量,延伸党史学习教育触角,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前沿阵地”,让党史学习教育走近百姓、落地生根、见实见效。
串联红色资源 升级党史学习教育阵地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嘹亮的歌声从中共五大会址传来,武昌区杨园街电力新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下沉党员带领辖区青少年在这里开展“童心童话知党恩 礼赞百年跟党走”主题活动。
活动中,青少年们在中共五大会址参观了丰富的历史文物、详实的文史资料,了解了辉煌的党史历程。此次活动,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的担当意识,激励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拼搏向上的精神。
都府堤红色片区作为全市红色景点最密集、内涵最丰富、保护最完好的旅游片区,是武昌区的红色教育宝库。武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选址红巷,将位于中华路街都府堤社区的老年人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打造成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阵地,并将沿都府堤路的武汉革命博物馆(农讲所)、红巷博物馆群、毛泽东同志旧居、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陈谭秋烈士纪念馆、中共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等场所作为延伸阵地,串联红色资源,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依托的“1+10+N”武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带,将红色历史文化基因融入到武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点点滴滴中。
整合人才资源 打造理论宣讲特色品牌
“在我面前有这么一把军用水壶,虽然它多处有了磕碰痕迹,带子磨出毛边,但这把军用水壶对我来讲却弥足珍贵!”7月8日下午,武昌区珞珈山街道省军区社区军民融合宣讲队特邀省委政法委四级调研员张庆到社区做党课宣讲。
从一把水壶出发,在图文并茂的讲述中,张庆带领大家一同穿越三代人的时光。
一把水壶,记载着兵团屯垦戍边、一心向党的峥嵘岁月,承载着党和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满载着中国发展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省军区社区参会人员纷纷表示,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兵团精神结合起来,和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武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充分发挥战线、系统、行业的特色特点,统筹院校教授、文博场馆专家学者、基层老党员、先进典型代表等骨干力量,组建“两团十队”宣讲主力军,面向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做优特色理论宣讲品牌。围绕榜样引领,武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挖掘基层凡人善举,通过百姓宣讲、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形式,宣传典型人物事迹,让群众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讲述党的历史,传承红色精神,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党史学习教育中来,在全区营造“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浓厚氛围。
聚焦百姓需求 擦亮志愿服务红色名片
“您给李奶奶家提供了15次结对服务,获得了30分,可以兑换由辖区公益商家提供的价值18元的凉面一份。”7月17日上午,武昌区南湖街“小而美”资源生态圈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活动现场,一位志愿者拿到了志愿服务的兑换成果。
据了解,武昌区南湖街启动“小而美”资源生态圈志愿服务积分兑换体系建设工作,街道有近3000名志愿者陆续投入到邻里关照、家园美化等工作中。通过社区、社工、商户、居民协同共建,让一个个“小爱”行动汇集起来,形成居民幸福生活中的“大美”。
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丰富、人才荟萃的优势,武昌区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搭建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武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积极发现培育紧贴群众需求的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及时建立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库和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库,成立了银发先锋、七宝巡逻队、红巷爷爷等基层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基层社区治理,在社会公益服务、弱势群体帮扶、便民利民服务、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开展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从小切口出发,贴近群众需求,以志愿服务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武汉市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 武昌区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