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创造百年大党新辉煌要以史为鉴把握发展规律

邹芙都
2021年08月05日10:50 | 来源:重庆日报
小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纵观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创造辉煌,正是注重以史为鉴,善于在历史洪流中把握发展规律、在运用规律中推动社会发展。

在中华文明赓续中以史为鉴把握发展规律。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拥有在5000多年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灿烂文明。在这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中,有一种传统即是记录和反思历史。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情结和历史意识,历来有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的优良传统。“以史为鉴”的意识,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已出现。到了唐代,唐太宗曾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这一思想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在不断丰富和沉淀,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一部中华文明史为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成就的铸造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母体和文化基因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围绕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鲜明提出“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这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特质,在中华文明赓续中把握发展规律,汲取奋进力量。

在百年辉煌铸就中以史为鉴把握发展规律。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中国共产党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后始终高度重视历史学习,注重从历史中学习经验,总结教训,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道路。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把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作为整风文献让全党学习,警惕步李自成的后尘。1945年7月,在延安窑洞中,民主人士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支配的问题,引起中共领导人对历史镜鉴的高度重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后,毛泽东又赋诗号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表示以史为鉴,决不重蹈项羽的覆辙。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正确的历史观引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航程,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求领导干部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必修课”;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从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铸就史中,全面总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可以说,正是因为善于学习历史、敢于革故鼎新,中国共产党才能披荆斩棘,从成立之初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大党,从“小小红船”发展成为领航中国的“复兴号巨轮”,领导中华民族实现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在民族复兴实现中以史为鉴把握发展规律。历史是一面镜子,鉴照过往,拷问当下,也引导未来。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在建党伟业中、在强国宏业中书写了可以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的伟大成就。当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这一场赶考,中国共产党既信心满怀,也将迎接挑战。信心满怀,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事业开辟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自立自强、科技创新、脱贫攻坚等中国方案和世界样板。挑战重重,在于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我们要坚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牢牢把握“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继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战胜前路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开创新的辉煌。只要我们从历史与实践的经验中不断汲取智慧,不忘记走过的路,不忘记走过的过去,不忘记为什么出发,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系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本文为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责编:王子锋、宋美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