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北京:百姓出题政府解题 “每月一题”专攻民生难题

董兆瑞
2021年08月08日14:4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今年端午节前,在经历了开发商跑路、法院查封、“一房两卖”等种种问题后,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东里甲20号楼的145户居民终于拿到了等了17年之久的房产证,这让压在他们心头多年的“大石头”落了地。

  像这个案例一样,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难度很大,需要上下“一盘棋”统筹推进。今年,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北京市创新推出“每月一题”工作机制,向房产证办理难、预付式消费退费难等12类主题、27个民生高频难题发力,抓住共性问题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每月一题”解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此前,双榆树东里甲20号楼周边有优质的幼儿园、中小学,但由于没有房产证,孩子就近上学就成了麻烦事。不仅如此,小区的供电、供暖都不能正常接入市政管网。可以说,拿不到“大红本”,给居民生活设置了不少“坎”。

  在通过市民热线反映的问题中,像甲20号楼这样情况的“硬骨头”还有不少。因此,解决“房产证办理难”被确定为北京市今年“每月一题”的第一议题。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委本着“尊重历史、无错优先、违法必究”改革原则制定政策,把开发建设单位与购房人的责任分开,优先为无过错的合法购房人办理房产证。同时,针对开发企业违法行为,开展联合惩戒,从源头上避免新问题。

  在“每月一题”工作机制的推动下,困扰了居民们17年的难题终于有解了,拿到“大红本”的居民脸上满是笑容。不仅仅是甲20号楼,海淀区今年已解决9个遗留小区13000余套产权证办理问题,清缘里小区、花园新区的业主拿到了房产证,小马厂社区2号楼遗留长达21年的房产证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而在全市,今年上半年已解决了10万余户不动产登记难题。

  27个难啃的“硬骨头”,各有各的难。交了数千元的课程费用,培训机构一夜之间关门“跑路”了。昌平区的张女士就遇到了类似的事情。“我刚交完钱,一节课还没上,就在群里听说培训机构办不下去了……”近年来,预付式消费退费难的问题屡屡发生,“解决退费难”成为了各地政府的一道必答题。在北京,“每月一题”的工作机制正使这一问题加速得到解决。

  近日,张女士和其他几名消费者拿着一封感谢信和一面写着“为人民办实事”的锦旗走进了昌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七家市场监管所。原来,该所在接到6通关于辖区内同一培训机构的投诉单后,仅用5天时间就理清了各方的利益纠葛,协调了100多位学生60余万元的补课费,化解了家长们的“心病”。

  退费难各有各的“病因”,要治标更要治本。在解题过程中,北京市从源头着手,打包解决一类共性问题。前不久,《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公开征求意见。该意见稿提出了设立7日“冷静期”,赋予消费者7日内单方撤销合同的权利。此外,“办卡缴费概不退还”“最终解释权归经营者”等一些“霸王条款”也将被禁止。今后,这一条例将为消费者“撑腰”。

  “一把手”亲自抓 “根治”百姓所诉难题

  楼道飞线、停车棚飞线……小区“飞线”问题屡禁不止,成为怀柔区市民服务热线热点诉求。日前,怀柔区委书记戴彬彬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推进“接诉即办”解决重点民生诉求现场调度督导,推动问题解决、任务落实。

  作为试点小区,怀柔区泉河街道于家园三区小区“飞线”治理工程将通过对车棚单独铺设电力线路、安装总表和居民个户付费式分表等,满足居民车棚照明及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推进过程中有什么难题?整治后感觉效果怎么样?戴彬彬走进小区察看“飞线”整治情况,并不时询问居民感受。

  “说实话,原来乱拉电线,进来小区都没法看,关键还有安全隐患!现在感觉小区环境好多了,心里也跟着宽敞了,真的特别感谢为我们老百姓办好事实事!”家住于家园三区的杨女士高兴地说。

  杨女士烦心事的解决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得益于怀柔区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一题一领导”的工作机制。怀柔区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怀柔区明确一个问题由一位区委常委和分管副区长统筹,一个区直部门主责,专题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根治百姓所诉难题。目前这些问题分别由12位区领导一一认领督办,正在推进。

  而在海淀区,“接诉即办”工作一直是民生领域的“置顶”工作。海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淀区探索了区委定“调子”、问题梳“辫子”、精准吹“哨子”、街镇排“位子”、群众判“卷子”的“五子”工作法,此外,还常态化落实“一把手”暖心回访机制,对上半年的整治任务也将持续跟进、盯紧不放,巩固好“每月一题”治理成效。

  据了解,北京市在推动“每月一题”过程中,强化“书记抓”的制度设计,一级抓一级。市委书记每月重点听取当月主题问题解决情况汇报,统筹调度难点问题;每月主持召开区委(部门党组)书记月度工作点评会,点评“每月一题”推进情况。各主责部门、各区、街道乡镇“一把手”亲自抓“每月一题”,推动任务落实落细。此外,北京市纪委市监委建立“每月一题”挂账督办机制,对民众诉求办理不作为、慢作为现象严肃执纪问责。

  真抓实干让“有难题问领导”逐渐深入人心。在北京,除了12345市民热线外,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也成为推动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重要抓手,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各级领导干部答复网友留言就超过2万件。“大班没读,幼儿园却不退2万元预交费。”6月底,北京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求助。作为北京市“每月一题”中的一项重要议题,收到留言后,朝阳区教委立即核实情况,责成幼儿园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办法落实各项收费和管理措施,并协调处理退费事宜。7月初,网友留言反馈:“已成功退款,十分感谢。”

  根据北京市有关方面的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27个高频难点问题中,15个问题的12345市民诉求派单量环比下降。其中,普惠幼儿园入园、居家养老保障、无牌照电动三四轮车、预付式消费退费难、教育培训机构规范管理等问题下降超过10%,成效明显。北京市政务服务局局长张革透露,上半年以来,12类、27个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效,第三方调查整体满意度高达90.15%。“七一”前,12个主责单位办成实事清单84项,19个问题超额完成原计划工作。

  民生无小事,事事系民心。“接诉即办”“每月一题”是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接诉即办”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主抓手,用好12345民生大数据,聚焦高频问题,以“每月一题”集中攻坚、主动治理,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建党百年之际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专家点评:

  李文钊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近几年来,北京市不断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变革和创新,从“吹哨报到”到“接诉即办”,各项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率不断提升。想要持续回应民众诉求,有效使用公共资源,实现“接诉即办”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上下功夫。“每月一题”就是北京市委市政府从高位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的有效尝试,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治理体制机制改革,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办好群众身边的事。

  通过“每月一题”工作机制,北京市的一些基础性制度得以完善,正在向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进。“每月一题”是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的主要抓手,其核心和关键在于“每月一题”是从问题解决通向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桥梁”。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味着各方面的治理井然有序,各种问题能够在萌芽状态得到解决,避免小问题发展成为棘手难题。

(责编:王子锋、宋美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