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个月收到来信48457件,答复率94.96%,办结率75.9%
群众称赞厅局长信箱“为民办实事”

“感谢厅长信箱,为民办实事。”拿着崭新的身份证,家住梅州的黄先生又一次打开广东省公安厅“厅长信箱”,满怀激动地写下感谢信。
今年5月1日,广东省公安厅在互联网开设“厅长信箱”,同步推动21个地市公安局设立“局长信箱”,命名“平安厅”,广泛收集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诉求。
截至7月底,共收到群众来信48457件,答复率94.96%,办结率75.9%,为群众快速解决“急难愁盼”问题3194件,收到群众感谢信455件。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顽瘴痼疾,组织专题研究,深挖问题根源,狠抓整改落实,制定规范性文件21个。
十余年“黑户”变“白户”
5月1日,梅州市民黄先生来信求助,其儿子黄某洋升高中需要户口,因出生证明及医院相关材料遗失,补办出生证明困难,十多年来无法落户。收到来信,梅州市公安局迅速组织核查,5月11日下午,梅江区卫健局为黄某洋签发了《出生医学证明》;14日上午,梅州市公安部门启动“绿色通道”为黄某洋办理了户口登记。
茂名信宜市民梁先生的儿子小梁今年14岁,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无户口”,今年6月小升初需户口簿和身份证才能报考,5月5日,梁先生向茂名公安“局长信箱”求助。信件立即按照流程交到了信宜市公安局,该局对小梁“无户口”情况进行核实,并向其邻居、村干部了解情况,收集材料办理入户,开通“绿色通道”,于5月20日办理好户口,并于当天中午驱车30多公里将户口簿和临时身份证送到小梁手上。
解决滞留境外人员身份证换领难题
“处理群众来信,不能就一事论一事,要立足为群众办实事的定位,深入分析研究来信背后反映的体系类、政策类、机制类问题,系统性、根本性地解决一批难题。”“平安厅”负责人表示。
今年6月,深圳市公安局“局长信箱”接到群众来信求助称:其丈夫身份证过期,但因疫情无法回国办理身份证,其所持的网络银行、国内手机号码皆无法使用。
按照规定,公民办理居民身份证需采集指纹信息,在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期间,急需使用身份证的,可以申请领取临时身份证。部分群众身处国外,既无法办理正式居民身份证,也不具备申请临时居民身份证的条件。
经排查发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群众身处国(境)外,无法及时回国办理已过期的居民身份证件,导致他们在国内的银行卡、手机卡面临着被暂时冻结,带来生活不便的问题较为普遍。
围绕这一问题,经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请示,深圳市公安局人口管理部门制定印发了《关于简化部分业务办理材料的通知》,明确因疫情滞留国(境)外,其本人无法回国办理居民身份证件的,其本人可通过“深圳公安”微信公众号委托代办模块,委托国内亲属在深圳全市任一公安分局户政大厅代为申领临时身份证件,该举措切实解决了群众的难题,深受好评。
根据举报线索破获多起违法犯罪
“平安厅”还广泛收集各类举报线索,各地、各警种根据群众举报线索破获多个涉黄赌毒违法犯罪团伙,化解一大批不稳定因素和舆情风险,充分发挥“小窗口”大作用。
5月21日,“厅长信箱”收到群众来信举报江门辖区某台球城存在赌博违法犯罪活动。根据线索,江门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立即组织蓬江、江海警方对来信人反映的蓬江“某台球俱乐部”、江海“某桌球城”进行全面核查、整改。由于江海的台球城没有发现存在赌博行为,江海警方责令责任人立即整改其中的麻将房;蓬江警方在台球城现场抓获12名赌博违法人员,并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及罚款的处罚。
针对群众来信反映最为强烈的涉众投资诈骗挽损类诉求,省公安厅指导深圳等地市公安机关,抽调精干警力组建“话聊”专业队,精准开展“一对一”释法疏导工作。以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为例,自5月20日南山分局成立“话聊队”以来,局长信箱涉众金融类来信量明显下降,日均来件量下降51.1%;6月以来,来件量日均下降率达65.5%。
(南方日报记者 汪棹桴 通讯员 粤公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