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战斗英雄的传奇人生(逐梦·致敬功勋党员⑥)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决定,授予29位同志“七一勋章”。“七一勋章”获得者中,有一位已离世的老英雄柴云振。
1952年5月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给柴云振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在庆功会上,柴云振的奖章和证书无人认领。因为柴云振在朴达峰阻击战中负伤昏迷,转运回国治疗后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当组织最终想方设法找到柴云振时,这位“失踪”的英雄,已在大西南的山区里务农30多年。
柴云振不会想到,在之后的战斗中,他所在的志愿军15军战士们,正是喊着“学习柴云振”“为柴云振报仇”的口号冲锋陷阵;
柴云振不会想到,他的英勇事迹在朝鲜广为传颂,朝鲜画家还根据柴云振战友的描述,画了一张他的“遗像”,悬挂在纪念馆供人们瞻仰缅怀;
柴云振更不会想到,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当年的15军军长,以及师长、团长各级领导,无数人关注着他的去向、追寻着他的下落,而那枚闪亮的勋章也一直苦苦等待着它的主人……
一
“坚决顶住敌人!”
漫山遍野的敌人又冲上来了,柴云振端起机枪扫射不停。坚决不能让阵地再丢失……
柴云振又一次大喊着从梦中惊醒,全身大汗淋漓。复员回乡的几十年里,柴云振反复经历这样的梦境。妻子不知道他在战场上究竟经历过什么,只看到他一次次醒来后泪流满面。几十年来,家人从不知道他打过什么仗、立过什么功。他甚至连应得的优抚待遇都不愿去申报,所以各级组织寻找他,才那么困难重重。
只有柴云振自己知道,他的心永远留在了朴达峰,留给了那场壮烈的战斗。
那是1951年5月,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奉命向北转移,进入防御作战。新上任的“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研究了志愿军的作战情况,最终决定摆开阵势,展开全线反扑。
朴达峰为志愿军15军45师134团防御地区的主要支撑点,是阻敌北上的咽喉。这是至为关键的一道防线,一旦被敌军突破,将给志愿军总部和后方基地造成严重威胁。志愿军首长严令15军迅速在金化以南芝浦里地区的角屹峰、鸣城山、朴达峰一线阻击北上敌军,要不惜一切代价坚持7至10天!
从5月29日开始,“联合国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开始向朴达峰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一公里的朴达峰山脊被炸成一片焦土,随便抓一把泥土都是弹片。
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6月4日,敌人在我阵地前死伤千余人。我134团3营7连、9连也损失很大,只能合编为一个连。
134团到底还能坚持多久,15军从上到下都在关注。
6月4日清晨,连吃败仗的敌军指挥官变得更疯狂了。他们集中了一个战地所能集中的所有飞机大炮和坦克,用尽一切攻击办法,向阵地潮水般进攻,一线防御阵地眼看就有被敌突破的危险。
对敌战斗中,连通信员、炊事员都上了战场,可以想象战斗形势有多吃紧!
柴云振就是这个时候从师部警卫连紧急抽调去补充134团3营8连的。
柴云振带着7班的9名战士一冲上去,就和敌人激烈交锋,场场都是恶战。他们配合部队一次又一次把阵地抢回来。战至下午两点钟,敌人又兵分多路向我军猛攻,占领了我主峰阵地。防线眼看就要崩溃,营指挥所危在旦夕,柴云振和战友们被敌人的重机枪火力紧紧压在一个地堡里。
送饭的炊事班也挨了炸,炊事班长拼着命用围裙送来一包饭,柴云振胡乱抓起几把饭正猛嚼着,就听营长一声大喊:“8连7班,去把阵地给我拿回来,坚决把敌人的威风打下去!”
柴云振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把全班最后4个人分成两个战斗小组。党员郭忠堂为战斗小组长,带领王富贵为一组负责掩护。他自己带领周辅清为一组,向左侧被敌人夺去的无名高地反击。
他们趁敌人照明弹落下后匍匐前进,又快速跃入弹坑隐蔽,顺利拿下了第一个山头。第二个山头上的敌人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人一片片倒下,却干瞪眼不敢射击——柴云振瞅准了时机,和战士们趁乱冲上去和敌人“粘”在一起,一番混战,很快又夺回第二个山头。
战斗中,两名战友不幸牺牲,只剩下柴云振和另外一名战士。
二
天黑了下来,暴雨突然倾盆而下。这时,柴云振发现,朴达峰山脊上另一个制高点还在敌军掌控之中。那个山头地势很高,敌人居高临下,对我方威胁极大。如果不及时消除这个隐患,我们的部队明天一旦反攻,必将损失惨重。
可是,柴云振带领7班已经完成了任务,那个山头并不在攻击目标之内。现在他们势单力薄,固守待援才是稳妥之策。打,还是撤?眼下不可能有首长的指示,也不会有战友们的增援,到底应该怎么办?
柴云振心想,为了夺回这块鲜血浸透的阵地,已经牺牲了那么多战友,如果再丢了怎么行?午夜时分,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孤身出击,夜袭敌营。
暴雨下得更大,狂风更加猛烈。柴云振艰难地登着湿滑的山石,小心翼翼地向山顶靠近。大概离山顶还有30多米,他突然听到“嗞嗞啦啦”的电流声响,在暗夜中特别响亮。他仔细一看,在黑乎乎的一个树桩后面,竟然藏着一个半遮半掩的山洞!那里面正叽里呱啦地响着,电流声正是从那里传来的。他凭经验判断,这一定是敌军驻扎在山顶的营部指挥所。
柴云振心中顿时欣喜无比,斗志大增。他一口气冲到指挥所前,飞起一脚踢开门,举起冲锋枪就向敌人扫射,一个敌指挥官模样的人应声倒地。刚好门口有几箱手榴弹,他就顺手抓起几颗向指挥所内投去,然后火速撤退。
这场仗打到6月5日凌晨,主峰阵地还在志愿军手中——不过只在柴云振一个志愿军战士手中了。
一个人就一个人!虽然没有上级的命令,柴云振决心一个人也要死守阵地,牢牢钉在这里。
天刚一放亮,敌人就展开了大规模反扑。柴云振利用有利地势,将成捆的手榴弹和爆破筒奋力扔向敌群,又用机枪和冲锋枪轮番扫射,连续打退了敌人的数次冲锋。
敌人暂时停止了进攻,可柴云振一点也不敢大意。枪声暂停,他就去山头四周搜索,防止敌人偷袭。果不其然,刚转过山头,4个敌兵就在眼前!他抬手一梭子弹打出去,当场击毙3人。最后一个敌兵离柴云振只有几米远,柴云振一个箭步冲上去,连枪带人把他拖倒在交通沟里。两个人拼命扭打在一起,在泥水中翻滚,在血水中恶战。
敌兵抓起一块石头,拼命砸柴云振的脑门。柴云振身体比他瘦弱单薄得多,再加上那天战斗了那么久,全身实在没劲了,搏斗中逐渐处于下风。但柴云振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今天就是同归于尽,也不能放走敌人!
缠斗中,敌兵咬断了柴云振的一根手指,已经占了优势,却被柴云振拼命到底的劲头吓住了,竟然忘记去捡枪,只顾用石头狠砸柴云振的脑袋。眼见这位中国军人血肉模糊,还一次次揪着他拼命,敌兵心里发虚,翻身起来朝山下逃命,原来他在心理上早就输给柴云振了。
志愿军部队终于反攻上来了。柴云振使出最后一点力气,抬枪扫倒了那个逃跑的敌人,然后一头昏倒在阵地上,什么也不知道了……
朴达峰阻击战,柴云振带领7班连续夺回3个山头,歼敌200余名,捣毁敌人指挥所一个。他自己就消灭敌人上百人。他所在的15军也粉碎了敌人攻占铁原、金化的企图,胜利完成了志愿军首长交代的任务。大战过后,134团的战士们虽然衣衫褴褛,疲惫不堪,但许多人抱在一起,热泪横流。
三
身负重伤的柴云振醒来后,已经躺在国内的一所医院里了。
那时朝鲜战事激烈,柴云振治疗了一年多后,慢慢恢复了健康,但由于临时战斗编组时错把他的名字“柴云正”写成了“柴云振”,导致他从此和老部队失去了联系。
1952年4月,柴云振领了残疾军人证,从医院直接办了复员手续。他清楚地记得,那时候上级给他发了80元补助费,还有可以在老家领1000斤大米的票据。柴云振后来总是说,那时候国家困难,能发这么多东西,我很知足了。
他并不知道,一场关于他的漫长寻找就此拉开帷幕。
当年的老部队后来改编为空降兵第15军。老首长们下定决心,不找到柴云振的下落决不罢休。为此,部队寻访组跋山涉水,几乎寻遍了全国主要省份。直到1984年9月,借助柴云振战友提供的信息,通过在《四川日报》刊登“寻人启事”,终于如同大海捞针一般,在四川岳池县找到了柴云振。那枚躺在部队荣誉室里的勋章,终于和它的主人相逢了……
2010年,作为军队作家的我偶然得知了柴云振的事迹。我了解到,他从小出身贫苦,被抓壮丁在国民党军队做伙夫,因不堪虐待,两次逃跑两次被抓回。1948年,柴云振在淮海战役中加入人民解放军,很快就在渡江战役中荣立二等功。
我对柴云振的事迹产生了强烈兴趣,总有一些疑问在心中挥之不去:一位在国民党军队受尽欺凌、想方设法逃跑的伙夫,何以在人民军队里,就能不畏生死冲锋在前,迅速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战斗英雄?
在我后来的采访中,所有这些问题都有了明确答案:在此之前,他早已在人民军队的漫漫征途中百炼成钢。
柴云振老人给我展示了他终生留下的两处伤疤:一处是在朴达峰战斗中,头部被敌兵砸出的20多道伤痕;一处是他的腰上被国民党军一个营长打出的旧伤。“这是我当伙夫时,有一次送饭上阵地,炮火封锁太严,就迟到那么一小下,国民党军一个营长就朝我腰上砍了三扁担,好狠哪!而在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里,最大的不同就是凡事都讲平等。平时在一个锅里搅大勺,打起仗来,干部战士也一起冲锋陷阵,官兵之间的关系亲如兄弟。”
他忘不了,1948年刚刚参加解放军时,指导员亲切地告诉他,我们是穷人的队伍,是为天下劳苦大众的翻身而打仗;得知他已患了很久的湿疹,班长四处找来草药,细心帮他擦洗,直到他康复痊愈。
他忘不了,1949年千里追击敌人的路上,秦基伟军长一边帮战士扛起机枪,一边为大家加油鼓劲:“同志们加油追呀,我肩上除了比你们多扛一支枪,还比你们多了一把年纪,我不停下,你们就决不能停下!”
他忘不了,1949年冬天的那个夜晚,在隆隆的炮火声中,冲天的战火和满天的繁星交相辉映,一面鲜红的党旗缓缓铺开,他满怀激情地举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九死一生的炮火硝烟中,在薪火相传的革命征途上,柴云振经历了一次次血与火的淬炼。在人民军队的行列里,从当警卫战士的严谨细致,到当突击队员的英勇无畏;从渡江战役冲锋在前,到朝鲜战场舍生忘死,柴云振在每一个战位上,都践行着自己神圣的入党誓言。
四
复员回乡后,柴云振也曾有过困难和委屈。然而,对那些涉及个人荣辱的事情,他从来都不记旧怨。相反,对于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柴云振却爱多管“闲事”:为了修好乡村公路,他摇着轮椅反复去找县里领导协调;为了修缮烈士陵园,他不断呼吁提出方案,直到现状改观;即便看到一些不懂事的小青年在街头打架,他也要去制止教育一番。后来这些年轻人一看到他都赶紧躲开:“那可是上过战场的大英雄,咱可不敢惹!”
最难忘的,还是2010年深秋那一天,我采访柴云振老人并送他回家的情形。那时老人刚刚意外摔伤,行走艰难,然而英雄卸甲,军人气概却从未褪去。他坚决拒绝任何人帮忙,即使家住在4楼,他也拒绝了我的搀扶,坚持自己拄着拐一步步挪回家。他用紧握过钢枪的手,紧紧拄着双拐支撑起身体,奋力向上跨越一级级台阶,就像一次坚定无声的突击……
仰望着老人坚韧沉默的身影,我的热泪奔涌而出。
就在我创作讲述柴云振事迹的长篇作品时,遇到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巧合”:2018年12月26日,老英雄柴云振在四川广安岳池县因病逝世。而就在同一年同一月,张富清隐藏了60多年的战功,因为国家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意外地被外界知晓……多年的采访和研究让我发现,柴云振的英雄事迹绝不是孤例,这样深藏功名数十年的英雄何其众多:李玉安、井玉琢、张国富……柴云振的故事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人生传奇,更是无数志愿军将士的英雄图谱。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18日 20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