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读书学习生涯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纪念朱德同志,就是要学习他一生学习、一生向前的奋斗精神。朱德同志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他是伟大的先行者,也是治学的楷模。
(一)
青年时期,朱德熟读经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心,形成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在国家和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苦难之际,他接受了“读书不忘救国”的思想,表达了“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的远大志向,开始苦苦思索和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教育救国失败之后,朱德立下“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的誓言,于1909年离开家乡远赴昆明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其间,他阅读《民报》《警世钟》《革命军》等革命刊物,接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组织五华社,主张奋发互励,富国强兵,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而当认识到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法解决中华民族出路问题时,他便广泛地阅读史籍,希望从历代的兴衰更替中寻求历史的借鉴,同时还借助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浪潮,大量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进而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2年,朱德拒绝高官厚禄,远赴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共产主义崇高事业。
在之后的革命战争年代,无论风云变幻,朱德都勤学不辍,努力为党服好务,为人民谋幸福。新中国成立以后,朱德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坚持学习,不断寻找“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1975年初,他在89岁高龄时亲笔写下“革命到底”的条幅,并且强调,“我们一定要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二)
朱德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早年,他通过阅读《新青年》等进步报刊,接触了共产主义新思想。到德国留学后,他坚持阅读马列主义著作原文,包括《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唯物史观》《共产主义ABC》等著作,逐步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1925年,朱德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系统学习了辩证唯物论和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1926年回国以后,他依然始终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且在实际中运用马克思主义。
194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明确将每年5月5日马克思生日定为“干部学习节”,要求在这一天对在职干部的学习进行检查、评比,总结推广经验,奖励先进,推动在职干部学习。在当年举行的第一届“干部学习节”上,朱德被推选为“模范学生”。6月6日,刚从前线返回不久的朱德出席了延安在职干部学习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他详细介绍了抗日前线的将士们利用战斗间隙联系实际学习马列主义的经验,并指出前方的八路军在三年的抗战中通过学习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他说,现在在前方的八路军,是过去的红军。在三年的抗日战争中,使它更加进步,许多地方超过了过去的红军时代,不论在战略战术上、政治工作上、文化娱乐工作上、群众运动上,都更提高了一步。这说明了正确的理论可以改造实际,从改造实际中又提高了理论。现在已不是摸索前进的时候了,只有正确地掌握着革命的理论,才能大踏步地前进。他还举例说,“以我个人讲来,这次我到大后方,和很多人打官司,他们早布置好了,大家都准备难倒我,但是,我有马列主义做依靠,所以我也头头是道、理直气壮地和他们争辩,驳倒了他们,说服了他们,指出他们制造摩擦是没有前途的,劝他们不要再固执下去,结果有许多人没有话回答,有些人点头表示同意。”他还非常谦虚地说:“前方后方很多同志都说我是一个模范学生,老实讲,怕算不上。”“我们要向前进,不然就要掉队。我过去没有读过辩证法,只晓得眼睛要向前看,不要向后看,原来这就是合乎辩证法的规律的。”他勉励大家:“要时时刻刻前进,要努力学习,少学一点便少懂一点,少懂一点做事情便怕要有漏洞。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便只有向前进步,只有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
(三)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要在学习中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上,朱德有着明确的认识。他说:“学习马列主义,第一便要求能正确地认识客观现实、认识世界。”“第二个要求,便是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把理论运用在实践中来改造实际,从改造实际中更加丰富了发展了理论的内容。”“学习马列主义一定要和实际联系起来,要能在实践中运用,要能改造实际,这才是真正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
朱德的这两个要求,是他学习马列主义的心得,也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辛亥革命及其以后的讨袁战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的失败,孙中山先生和一切仍然忠于中国革命事业的人们,包括我自己在内,都陷入了一种怀疑和苦闷的状态,在黑暗中摸索而找不到真正的出路。”而帮助朱德认清世界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在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进步刊物介绍苏俄新社会制度的文章时,他赞赏苏俄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办法,认为“单吃饭不做工”的人,就是封建社会的“寄生虫”。中国“用老的军事斗争的办法不能达到革命的目的”,“有必要学习俄国的新式革命理论和革命方法,来从头进行革命”。他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去思考中国的前途。而当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之后,他更加认清了国家的形势。他说:“在我没有接触马克思主义以前,曾经认为,中国之所以备受东、西方帝国主义的欺凌,只是因为她贫穷落后;我还想过或许资本主义道路能够拯救中国。可是到德国这两年,我的思想转变了。中国确实贫穷落后,但是不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不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军阀和帝国主义,中国将永远贫穷落后,任人宰割!”而随着他前往苏联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之后,他对于过去的中国革命为什么失败,现在的革命应该如何进行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这种认识使他的人生旅途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他说:“认识了历史发展的规律,结合其他的研究和经验,我就找到了了解中国历史——过去和现在——的一把钥匙。”
在全面抗战前夕,面对日益复杂的战争局势,朱德对于这场全国抗战的性质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对日作战中应该采取怎样的战略战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当时的实际,提出了十分独到的看法。他强调抗日战争的长期性,提出组织和动员群众力量,并且提出游击战争将在未来的抗日战争中起重要的作用。他还总结了过去军队工作中的教训,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1937年6月12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总结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提高红军的军事知识,迎接即将到来的民族革命战争,决定设立军事研究委员会,朱德为主任。6月30日,朱德致电各兵团首长予以通告,要求组织各兵团军事研究委员会并与中央军事研究委员会加强密切联系。他说:“当我们由内战进入抗战时,面对着的敌人是日本军队,我们便不固执内战的经验,而是加以必要的改变和提高,充分研究敌情来下决心,来决定战法。”在朱德的主持下,军事研究委员会深入研究了对日抗战、目前军事教育、国内战争的经验教训各项问题,为实现从国内战争到抗日战争的战略转变,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38年,朱德发表《论抗日游击战争》这部重要著作,集中反映了他在这段时间里研究的成果。这部著作对抗战初期敌后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的抗日游击队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
朱德既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在实践中向群众学习。他强调:“我们一切力量都出于群众身上,一切办法也都由群众创造出来。”“马列主义最重要的一条精髓就是联系群众,向群众学习。”“要虚心向群众学习,倾听群众意见,才能进步。不要老想着‘文章自己的好’。”
作为三军总司令,朱德一直注重指战员的学习,并且一直强调“干部要和战士一起学习,不要不好意思,不要摆架子”。“学习中必须放下架子,抱虚心态度。”他说:“要使军官们承认在他所指挥的几百几千人中,每人都有特长,行行都有状元,军官们应虚心去向他们学习。我们把军官高于一切的妄自尊大的态度,改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态度。这个练兵的群众路线一经提倡,就发现在几十万八路军、新四军中有不少被埋没了的人才。在练兵运动中,每天均有新英雄、新技巧出现,这样就丰富了我们的技术。这种学习热潮正是造成士兵群众掌握技术的基础。总之,把士兵害怕的操场、课堂,变成军队锻炼本领和智慧的场所,改变了空气,提高了兴趣,军营变成学校。”
而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一直关心各行各业的发展,鼓励大家通过学习来提高水平,建设自己的国家。石景山钢铁厂(首都钢铁厂前身)是朱德十分关注的工厂,他多次去视察并指导工作。1949年7月1日,北平刚解放不久,朱德来到石景山钢铁厂参加开工典礼。他登上用木板搭成的主席台,微笑着向欢呼的群众招手致意,号召大家努力恢复和发展生产。他对军代表们说:过去我们都是打仗的,不懂得炼钢炼铁。现在要搞建设,不懂怎么成?国内外的敌人都在眼睁睁地看着我们,他们算定我们什么也搞不成。我们怎么办?只有好好学习,边学边干,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向谁学习呢?向老工人们学习,向技术人员学习,老老实实地学,恭恭敬敬地学。只要钻进去,3年、5年、8年,你们就变成搞钢铁的行家啦……
朱德不但号召军代表们向群众学习,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每次来石景山钢铁厂视察的时候,他都要向工程技术人员询问一些知识。曾任石景山钢铁厂厂长的周冠五回忆说:“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是朱老总的一大特点。”“视察时,由于他经常问得很仔细,有的问题涉及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知识,有时还碰上一些技术术语,遇到不明白之处,他总要反复地询问,或要工程技术人员解释得更详细些,直到弄明白为止。这些情景,常使我们在场的同志深受感动,也深受教益。”
(五)
朱德治学,贯穿终身。他经常用“革命到老,学习到老,改造到老”鞭策自己,用中国的一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勉励周围的同志。他还强调“不学习就会落后,就不能跟社会一道前进”。
1939年冬天,朱德53岁寿辰,康克清给他写了一封贺信。在信中,康克清说,“你见书便读,学而不厌,总是前进着”。50余年后,康克清回忆此事时还说,“这是我当时的认识,也是我现在的认识。几十年过去了,后来的生活实践更加深了我的这一认识”。女儿朱敏也说,“几十年来,父亲始终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的著作,无论工作多么繁重、紧张,学习从不间断”。
朱德的学习精神不但给家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他们树立了认真学习的光辉榜样,也影响了许多党内、军内的同志。萧华回忆说,“朱总司令历来注重学习,这是我深知的”。“他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在革命最紧张、最艰苦的岁月里,他从来也没有放松过自己的学习。在太行山,他曾拿一只小板凳,和大家一块坐在梨园中,听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课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朱德年事渐高,但学习劲头不减。每天除了工作之外,他始终坚持二至三小时的学习制度。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外地,走到哪学到哪,从不间断。上世纪60年代中期,80岁高龄的他还认真通读了中央规定的高级干部必读的32本马列著作,其中大部分篇目都读了两遍,并且写了许多读书笔记。到了60年代后期,他仍坚持学习,而且让儿媳妇当学习组长,他亲自进行组织辅导,让全家老小一段一段地学习马列主义的哲学著作。1975年春节前后,朱德在住处会见前来拜访的宋任穷。在谈到学习时,朱德说,要认真学习,学习马、恩、列的著作,学习毛主席著作,要活到老学到老。之后,他还又一次通读了毛泽东的四卷著作。在临终前不到两个月,他看到《共产党宣言》新译本后,不顾年高体弱,驱车到中央党校,看望参与翻译的同志,一起交流对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心得。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朱德研究处处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