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尉凤英事迹馆开馆一个多月便成红色打卡地

用千余件资料和实物讲劳模故事

2021年08月31日10:18 | 来源:辽宁日报
小字号

核心提示

“七一”前夕,在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88岁的尉凤英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尉凤英激动地在现场留影纪念。前不久,尉凤英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拍摄的两张照片挂在了尉凤英事迹馆的展区。

 

位于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266号的尉凤英事迹馆,开馆一个多月来,不断增添新内容,并组建起两支志愿者团队,这里成为红色打卡地。

用资料和实物 讲述感人故事

在尉凤英事迹馆一个展柜内,陈列着一份《人民日报》,上面刊登着毛泽东和尉凤英亲切握手的照片。尉凤英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照片上展示的幸福时刻,珍存在尉凤英的脑海中。今天,讲起这些往事,她仍激动不已。

事迹馆展陈的雕塑生动地还原了年轻时的尉凤英工作和生活场景。一尊雕塑是尉凤英身着工作装神态专注地在车床前操作;一尊是尉凤英蜷缩在家门口睡着了,当年她在车间钻研技术,后半夜两三点钟回家时,怕敲门影响邻居睡眠,就在家门口睡到天亮;一尊复原了尉凤英当年所用的车床,后面展示的是她工作时的场景……

就像这幅照片和这些雕塑,事迹馆中所展示的1200余件珍贵历史照片和资料及实物,生动地展现了尉凤英从一个普通女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的感人故事。

在平凡岗位活出精彩人生

尉凤英事迹馆总面积约800平方米,由序厅、6个单元和尾厅部分构成。6个单元分别是“苦难童年”“刻苦钻研技术”“无私奉献”“毛主席的好工人”“永葆工人本色”“走进新时代”。

另有事迹馆一楼至四楼走廊和部分空间作为事迹馆展陈内容的延伸部分。除多方收集和发掘的资料及实物,事迹馆中展播的专题片,记录了尉凤英跨越几个时代的奋斗历程,馆中展陈部分尚未呈现的相关内容,专题片中也有所展现。

尉凤英出生于抚顺一个贫苦的煤矿工人家庭。1953年,20岁的尉凤英考进沈阳国营七二四厂,当上一名工人。她努力钻研技术,成长为工人工程师。从1953年到1965年的12年里,尉凤英带领厂里的技术人员先后完成了“双头双刀”“自动送料器”“六角车床”等177项技术革新项目,其中重大技术革新58项。她仅用434天就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量,用120天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量。1965年,她被党中央命名为“毛主席的好工人”。

耄耋之年,尉凤英依然活跃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一线,担任几十所中小学的名誉校长、校外辅导员,在机关、企业、学校作报告1000多场,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让劳模事迹走进我们的心灵

尉凤英事迹馆是在省、市总工会的支持下,由皇姑区委、区政府具体组织筹建。据介绍,在筹建过程中,解说词涉及的具体数字和具体细节内容,都是工作人员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确定下来的,对展板个别文字表述的修改建议,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方查证,力求精准严谨;事迹展中,除图片、资料外,还利用画作和场景设置重现当年情形,为了获得逼真效果,画家、布展人都是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向尉凤英本人求证,力求真实还原;社会各界人士也为事迹馆捐赠了珍贵的史实资料,丰富了馆藏。

采访中,事迹馆的两处设置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一处是展陈区域留下的部分空白墙面,一处是留置的互动空间。讲解员李俊给出的答案是,因为征集工作还在进行,如有新的内容随时在展陈区域展示;留置互动空间,就是让参观者可以在此座谈、研讨和交流,让劳模事迹入眼入心。

25岁的李俊是来自辽宁润德发展集团的志愿者。他说,做志愿者就是用劳模精神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他告诉记者,现在已有两支志愿者团队活跃在事迹馆。尉凤英时常来馆为参观者讲述,志愿者团队在馆为参观者义务服务,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更加感人。

据悉,尉凤英事迹馆已成为新的红色打卡地,当尉凤英出现在事迹馆时,参观者争抢着与其拍照留念。(本报记者 赵乃林)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