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朝邑起义:一枪未发取得胜利

2021年09月11日08:54 | 来源:陕西日报
小字号

在大荔县朝邑镇大寨子村南,坐北朝南矗立着一座“古城堡”。这就是始建于1882年、被誉为“天下第一仓”的丰图义仓,也是我国现存唯一仍在使用的古粮仓。

为策应荔北战役,1948年10月6日,中共平朝工委率领所掌握的游击队和国民党武装举行武装起义,这便是朝邑起义。朝邑起义在我国革命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朝邑起义的指挥部就设在丰图义仓。

日前,记者专程来到大荔县朝邑镇丰图义仓,走进朝邑起义指挥部旧址,在一块块古旧青砖、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份份历史资料中,重温这段厚重的红色记忆。

策应荔北战役

走进位于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丰图义仓48号仓廒内的朝邑起义指挥部旧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策应荔北义举留青史 功垂河西殊勋启后人”的一副对联,在这个并不大的旧址内,拥有大量珍贵历史图片和史料。

1946年8月,中共陕西省工委决定成立中共平(民)朝(邑)工作委员会。9月,平朝工委正式成立,韩增友任书记,刘仲谐任副书记,负责领导平民、朝邑两县和大荔县北部、合阳县黑池镇一带的党组织。

1948年10月3日,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在澄城县雷庄听取了中共东府工委副书记王俊的汇报后,命令中共平朝工委率领所掌握的游击队和国民党武装举行武装起义,以策应荔北战役,确保西北野战军东翼的安全。西北野战军前委任命西北野战军政治部、联络部部长范明为组织朝邑起义的党委书记,王俊为副书记。

10月4日,范明、王俊率领西北野战军三纵队独立第五旅十五团三营与担负策应任务的韩城游击支队、合阳游击支队组成的南进支队在合阳县黑池镇会合。

10月5日早晨,联络员刘朱梁将起义的命令、方案传达给中共平朝工委。平朝工委研究决定:工委书记韩增友在鲁坡指挥县北各乡镇起义,为城内的行动和南进支队南下扫除障碍;派罗曼中在天黑前进入县城,向杨海潮等人传达起义命令,协助起义;县南各乡镇因力量薄弱暂不行动。下午,县北7个乡镇举行起义,地方武装均被接管,缴获枪支319支。南进支队顺利到达鲁坡后,直奔朝邑县城。

朝邑宣告解放

10月5日傍晚,根据平朝工委的决定,中共平朝工委委员罗曼中潜入朝邑县城,在保警大队驻地丰图义仓召开紧急会议,向共产党员杨海潮、王宴亭、李树仁、佀瑞庭、周鉴秋等人传达中共平朝工委关于举行起义的命令,并成立以杨海潮为总指挥、王宴亭和罗曼中为副总指挥的朝邑起义城内行动指挥部,制定出具体的行动计划。杨海潮、王宴亭分别向保警大队、常备大队内部的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大队官兵发布了行动命令。

10月6日凌晨,杨海潮、王宴亭率领国民党朝邑县保警大队、常备大队1100余人举行起义,起义部队以查户口为名,分头进入县政府、县党部、警察局等机构,抓获国民党朝邑县长卜儒英、县党部书记长刘映南等人,驻朝邑的国民党国防部情报组以及第四集团军、陕西保安司令部、大荔专署等被一网打尽,共俘获各类骨干分子及特务人员200余人。华潼师管区接兵连等人员全部落网,并俘获从荔北溃退的国民党军十七师一四四团副团长所带领的残余部队百余人。

上午10时,范明、王俊率领南进支队进城,朝邑县宣告解放。因为起义当天是农历的九月初三,所以朝邑起义也被称为“九三起义”。

成功的典型

站在丰图义仓城墙上远眺,就能看到岱祠岑楼,这座古建筑隔着一条沟道与丰图义仓南北相望。当地人介绍说,岱祠岑楼是原朝邑东岳庙仅存的一座戏楼。

1948年,中共平朝工委掌握的国民党朝邑县保警大队、常备大队分别移驻于丰图义仓和东岳庙,这两处就成为中共朝邑地下组织的重要活动地点。

朝邑起义成功以后,被抓获的国民党朝邑县长卜儒英、县党部书记长刘映南等近百名国民党驻朝邑政、军、警、特人员关押于丰图义仓。朝邑起义部队北撤韩城之时,还将丰图义仓部分存粮运送给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国民党朝邑县保警大队、常备大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府军分区(1949年4月改称大荔军分区)朝邑支队第一营、第二营。

朝邑起义配合了荔北战役的进行,确保了西北野战军左翼的安全,受到彭德怀的电报嘉勉。在起义过程中,正确地执行党的城市政策,始终未发生烧杀抢掠等现象,未放一枪,未伤一人,店铺正常营业,城中秩序井然。朝邑起义是党的地方工作、统战工作与敌后工作紧密配合的成功典型。

1948年10月23日,新华社黄龙分社以《国民党军的光辉道路》为题,报道朝邑起义的经过。10月31日,《群众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对这次起义给予高度评价。1949年1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向各级组织转发《朝邑保警、常备大队起义前工作经验介绍》,认为“其经验是值得各地很好学习的”。(记者 吴莎莎)

(责编:代晓灵、刘圆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