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牢记殷殷嘱托 绘好精彩画卷

——湖南汝城县全力推进“传承红色基因 推进绿色发展”纪实

2021年09月16日10:48 | 来源:湖南日报
小字号

去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老区人民的深情牵挂来湖南考察,第一站就是“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既是带头接受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引领示范,也是向各级党员干部发出牢记初心使命、勇往直前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有力号召。

铭记关怀,不负嘱托。一年来,汝城县委、县政府及所有汝城儿女,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沙洲为新起点,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当前头等大事和长期任务来抓,围绕省委“三高四新”战略部署,市委“一极六区”发展目标,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迈出了加快建设“三区三地”幸福汝城的坚实步伐。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幸福画卷已悄然打开。

锤炼好作风 干群一家亲

作为“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的汝城,他们把“半条被子”精神作为“传家宝”,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及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弘扬半条被子精神,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实施听民意解民难、困难群众帮扶等行动,坚持党建围绕固本抓,发展为了群众谋,干部围着群众转,干群关系列出“三张清单”,用真心连出干群鱼水情。

该县“三张清单”树导向,即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实效重民意的用人导向,建立县管领导干部责任、成绩、问题“三张清单”,将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表彰奖励和通报约谈情况、考核指标实时数据情况“记录在列”,作为“三个一批”的重要依据;划出群众工作考核的“硬指标”,推动乡村干部驻村常态化管理,要求乡镇驻村干部60%以上时间驻村开展工作,不得到98%以上的群众认可不调整、不提拔、不重用,用硬措施密切党群干群鱼水情,让干部带着群众干,群众跟着干部走。

“干部作风好,干群关系就好。”汝城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一个地方的发展,成也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干部沉下去抓落实,美好蓝图才能变现实;干部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干部举过头顶。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事业抓在手上,就能赢得民心、凝聚人心,就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只有把上门群众当客人待,把村里群众当亲戚走,把群众口碑当标尺验,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难,才能帮基层群众办实事难事大事。

在汝城沙洲村走访时,当地村民说:“现在家里有什么要办的事,一个电话,村干部就上门帮我们解决了,真的很方便、很放心。”沙洲村服务中心推行马上办、指导办、帮办代办、上门办、预约办“五办”服务模式,村民办事实现“一门式”办理、“一站式”办结,今年3月以来,已累计为民办实事219件,其中“急难愁盼”36件,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30多起。沙洲村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现在村里的环境那么好,村干部也和家人一样,我们有什么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决,日子越过越有劲。”

汝城大力实施听民意解民难行动,以驻点帮扶村群众为对象,所有帮扶责任人落实“四到农家八必访”要求,乡镇驻村干部、乡村振兴工作队、村干部三支队伍和结对帮扶责任人一道走千家进万户,实现走访帮扶“全覆盖”,连心夜谈“面对面”,听取民意“百分百”,排忧解难“实打实”。

仅去年,全县共开展日访夜谈、连心夜谈等访谈活动3200多场,听取意见建议12700多条,帮助出点子1200多个,帮助群众解决大大小小的问题10400多个,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办好了一大批民生实事,用真心增进了干群鱼水情。

如今,汝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乡镇、村、工作队“三支队伍”,白天到田间地头与群众一起搞生产、传技术,晚上到村村寨寨开夜谈会听意见、出点子。如脱贫攻坚时涌现出双双相约去驻村的扶贫“夫妻档”,放弃在外优厚待遇和事业发展回村任职的“带头人”,累倒在扶贫路上的工作队长等感人事迹。

广大干部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天晴抓产业、下雨排洪涝、农忙割稻谷、农闲通水渠,有时候晚上十一二点还在村里做工作,用真心真情赢得了群众的认可。老百姓说,“干部作风越来越好了,好干部越来越多了”;省委脱贫攻坚干部考察组组长用《受益终生的一课》,深情点赞汝城干部作风;《人民日报》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集中报道汝城抓干群关系的做法和成效。

开放再升级 展现新作为

汝城的基础在产业、出路在产业,谋产业就是务正业、干正事,抓产业就是抓发展、抓未来。县委县政府坚信,只要坚持产业为王,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营商环境,一张蓝图绘到底,就一定能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幸福汝城就会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围绕奋斗目标,这几年,该县聚焦工业园区、红色沙洲、乡村振兴等“三大重点”,推动汝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以园区兴带动城区兴,工业强带动汝城强。

为此,汝城坚持平台围绕“引企”建,服务围绕“兴企”抓,政策围绕“强企”给,千方百计抓招商、抓落地、抓投产、抓达效,不断增强园区活力、增加政府财力、增添发展动力。

该县以三大特色园区为龙头,以“十条产业链”为重点,久久为功打好产业为王大会战,让产业“一子落”,发展“全盘活”。

如以湖南广东电子智能科技产业园为龙头,育强新型工业产业集群。县里做大承接平台,把园区作为主战场,加快产城融合步伐,突出抓好湖南广东电子智能科技产业园、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园、现代建材宝石产业园,让园区真正成为产业高地、企业福地、财源宝地。

做强产业链条,抢抓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以电子信息产业和整县分布式光伏及综合智慧能源项目为重点,培育壮大电子信息、现代石材、清洁能源、生物科技、绿色食品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链迈向中高端水平。

汝城园区负责同志介绍,他们还做实招商选资,开放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融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开展“对接500强、提升产业链”“对接湘商会、建设新家乡”行动,确保每年新引进10家、新开工10家、新竣工10家、新投产10家企业以上,实现引进500强企业的目标。

同时,做优营商环境,把营商环境当“眼睛”一样爱护好,落实县级领导挂点帮扶制度、优化营商环境16条措施,让产业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

该县引进的首个百亿项目——湖南广东电子智能科技产业园,目前44家企业签约落户,一年时间建成厂房50万平方米,是园区成立以来建设的3倍还要多,不到两年实现28家企业动工、12家竣工、6家投产。

沙洲是“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半条被子”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这里,各级领导关心,全国人民关注。该县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以沙洲红带动汝城红,以红色旅游旺带动全域旅游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旅游经济发挥更大效益。

为此,汝城以沙洲红色文旅特色产业园为龙头,育强旅游服务产业集群。打响红色品牌,把湖南(沙洲)红色文旅特色产业园建设为全国文旅融合的“标杆园区”,加快沙洲红色旅游景区提质升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长征文化展示传承馆开工建设,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该县推进全域旅游,以红色旅游为引爆点,以温泉旅游、生态旅游为增长点,抢抓国家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机遇,做好红色、蓝色、绿色等多彩融合文章,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特色旅游名镇、特色康养小镇,培育文化养心、温泉养生、气候养老、生态养身、教育养人的“五养”大健康产业,构建“一心三极”的发展格局,争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

农业聚产业 振兴添动力

汝城是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等,农业“金字招牌”得益于县里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的成果。

今年是乡村振兴第一年,汝城作为罗霄山片区县,借助早几年的精准扶贫,大力发展了辣椒、生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全县建设产业示范基地267个,发展种植蔬菜22万亩、茶叶6.3万亩、水果9万亩、养殖25万多头(羽),85%的贫困户都发展了产业,所见之处,到处是老百姓种植的辣椒、生姜、水果、茶叶和中药材。

这为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县里又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行动,实施“1355”发展计划,建设10万亩蔬菜生产走廊、3个千亩以上的辣椒示范基地、5万亩茶叶产业带、5万亩小水果示范区,文明水果、暖水蔬菜、泉水茶叶、马桥生姜、南洞茶油、热水南竹、延寿小米椒、濠头艳红辣椒等产业品牌“百花齐放”,实现户户有增收有门路。

“我们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育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汝城县委主要负责人介绍,他们以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为契机,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科技园、热水生态竹木旅游产品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绿色蔬菜、有机茶叶、特色水果、生态养殖、高山南竹、中药材等主导产业,按照“产、加、销”一体化思路,打造以辣椒、生姜、水果、茶叶为主的农产品集散中心。

并以农业现代化为主抓手,抓好示范基地、精深加工、农企培育,建成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个以上,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以上,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以上。以特色品牌打造为突破口,重点打造泉水辣椒小镇、马桥生姜小镇、三江口白毛茶小镇、文明奈李小镇、热水南竹小镇“五大农业产业特色小镇”,把汝城“奈李”“朝天椒”“白毛茶”“小黄姜”打造成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区域公共品牌。

通过突出产业主导,汝城扶持发展了一批就业车间、现代农庄、家庭农场、田园综合体,培育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领头雁”,实现村村都有特色产业、户户都有致富门路、人人都有一技之长。特别是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县已发展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622家。

该县泉水镇旱塘村通过“支部+合作社”,带动产业兴旺。村里几任党支部书记接力,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引导家家户户种茶叶,种植面积从200多亩发展到5200多亩,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村民户均年收入达到6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超过10万元,获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湖南省农民合作社100佳。村里的干部介绍,“支部+合作社”让老百姓发展产业从“单打独斗”变为“握指成拳”,群众尝到了甜头,发展生产有了劲头。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该县优化产业金融等发展类政策,围绕重点打造1个乡村振兴示范片、2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目标,制定“十四五”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将产业奖补政策由原来的到村到户为主,逐步向到乡到村为主转变,继续实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5月制订今年资金整合方案,整合资金1.7亿元。

此外,汝城组织银行机构全面推进“普惠金融”,让更多的农民享受金融扶持政策。鼓励全社会各行业领域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参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继续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今年6月,该县乡村振兴局荣获“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集体”。

(李秉钧 朱光远 邓生祥)

(责编:王子锋、宋美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