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李江最大的自豪就是一句话:我是一个兵!

2021年09月28日08:22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今年已经93岁,有着75年党龄的李江,一生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历经无数次大小战役,转战大半个中国。

回望自己不平凡的一生,老爷子最大的自豪就是一句话——

我是一个兵!

1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一旦出现断线情况,不管外面炮火如何猛烈,也得出去查线和接线,足迹遍布整个有线电话网,挨炮轰、被枪打、踩地雷都是有可能的。

1953年秋天的一天,天高云淡,八岁的小淑琴像往常一样放学后就赶紧背着书包往家跑,准备回家帮妈妈干家务。可是和往常不一样的是,今天一进村子。好像很多人都在街上聊天。而且一见到她回来又都好像特别高兴的样子。她正纳闷呢,一个同族的大妈朝她招招手告诉她:“赶紧回家吧,你爸回来了!”从懂事起,小淑琴就没有见过爸爸,她不知道爸爸长什么样,只知道打鬼子的时候,爸爸就出去当兵了。更小的时候,很多人都背着她偷偷议论说爸爸早就不在了。她也不敢问妈妈,只能默默地帮妈妈多干些家务活,多陪陪年迈的爷爷奶奶。也就是去年她才知道自己的爸爸还活着,而且是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

听到爸爸终于回来了,小姑娘激动坏了,赶紧往家跑。刚到家门口,就见自己家院子里站满了左邻右舍的叔叔大爷们,大家正在开心的说笑着,像过年的时候一样,小淑琴觉得自己家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被众人围在中间的是一个高出别人一头,穿着一身黄色军装的军人,这时正在和大家笑着抽着烟说着话。见孩子回来了,大家伙儿赶紧自动让开了一条道,父女俩第一次见到彼此,谁都没有说话,谁都没有往前走,父亲朝女儿笑了笑,女儿害羞又胆怯地看着这个从未谋面的父亲。旁边的一个邻居赶紧说:“淑琴,赶紧叫呀!这就是你爸爸!”结果大家等了半天,小姑娘也没叫出口,很不好意思地赶紧跑进了屋子里。这声“爸爸”也就一直没叫出口。直到5年后,在妈妈不间断地念叨下,小姑娘才终于开口叫了。

这位父亲就是今年已经93岁,有着75年党龄的李江。老爷子一生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历经无数次大小战役,转战大半个中国,又打到了朝鲜。

“您当兵打仗危险吗?”

“不危险,我是通信兵!”

“您负责什么?”

“我主要负责有线电话,打仗的时候,电话架到营。”

“不危险吗?您要保证电话畅通呀?”

“那有啥危险的?通信兵危险小多了。”

问到战争是否危险,他总是笑着说:“那有啥危险的!”半生戎马生涯,他亲眼目睹了太多战友在他面前牺牲。多年战争留给他的就是淡看云卷云舒,宠辱不惊。在他心中,与那些在战场上和敌人正面刀枪相碰的战友相比,他再幸运不过了;与当年牺牲的战友相比,他再幸运不过了!

其实当年的通信兵怎么会不危险呢,什么是通信兵?通信兵的任务就是铺设和保障有线电话网,保证司令部到各作战部队之间的联络畅通,电话架线面积跟战场范围几乎相等。一旦出现断线情况,不管外面炮火如何猛烈,也得出去查线和接线,足迹遍布整个有线电话网,挨炮轰、被枪打、踩地雷都是有可能的。老爷子从当兵那天起就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

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唯一的已经出嫁的姐姐,难得回家一次。于是,李江真的是进屋看了“一眼”,外加打了个招呼,转身就又离开了家门。

1942年,顺义早已被日本兵占领,到处岗楼林立,每个岗楼上四五个日本兵,荷枪实弹。附带着一群伪军,闹的冀东一带鸡犬不宁,老百姓天天过得心惊胆战。八路军派了两个团一个纵队还有一个200多人的便衣队,到达顺义,与日本鬼子和伪军展开游击战。此时的李江刚刚14岁,虽然还不明白八路军有多厉害,但是他心里明白,八路军来了,家门口遍布的鬼子哨岗不那么可怕了,老百姓有救了。

1945年5月,杨柳依依。顺义县武装大队征兵,作为家中独子的李江谁都没有告诉,闷声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问他当兵跟日本兵干害怕吗?他说:“有啥害怕的,不当兵根本没有出路!”那时候地主家的孩子可以去自己的私塾读书,穷人家的孩子去不了,去了私塾老师就用戒尺打,不去吧,家里大人又逼着去。有一次逼急了,他干脆躲到了附近一个寺庙停放的空棺材里,急得家里大人到处找。书读不下去,日子又苦不堪言,鬼子就在家门口,当兵可能死,不当兵同样没有活路,还不如出去拼一拼。

报名那天,他简单收拾了几件行装便离开了家门,队伍即将开拔了,妻子才知道他要离家去当兵了,路过家门口的时候,妻子知道他当兵的决心很大,自己和刚出生不久的女儿根本不可能牵绊住他的脚步,于是就说了句:“姐姐、姐夫回来了,你总得进屋看一眼说一声再走吧。”唯一的已经出嫁的姐姐,难得回家一次。于是,李江真的是进屋看了“一眼”,外加打了个招呼,转身就又离开了家门,这一走就是7年多,音信皆无,生死不知。

在县武装大队,他们埋地雷、挖地道,跟伪军、日本兵打游击,真刀真枪地与敌人干。至于当年有多危险,现在问起来,李江老爷子总是笑笑,“怎么会不危险,不过那会儿没想那么多,有八路军呢,不害怕!”他打得有多英勇他不说,现在也无从查证了,不过有一点足以证明他当年的“丰功伟绩”,老爷子当兵不到1年,作为县武装大队的民兵队长,又表现积极,直接火线入了党。

日本投降了,李江继续除汉奸、灭还乡团,斗地主、分田地。大家还没从抗战胜利的喜庆中回过味儿来,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县大队来人要组一个团去投奔正规军。李江作为民兵队长,他跟身边的人摆形势,讲道理,迅速说服了四十几个人,跟他一起加入了主力部队。开始他被分到特务连成为一名侦察兵,随华北二军团转战平西战场,经怀柔、张北、到延庆,攻打青龙桥车站。

三个月后部队重新调整,他被分到通信连,到河北遵化专门学习了六个月,就正式投入了战斗。

3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正应了那句话,后来的李江靠着这两条腿在战火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又走到了朝鲜。

打了那么多仗,对李江来说,打得最激烈的就是1948年的新保安战役,总攻了三天,全歼了傅作义的王牌35军。

新保安战役是平津战役第一仗,对整个平津战役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根据毛主席的战略部署,1948年11月29日华北野战军第三兵团,分三路挺进张家口,并迅速攻占了柴沟堡、万全、郭磊庄等地。即日,傅作义派出“主力的主力、王牌的王牌”——35军、104军258师增援张家口。12月5日,东北野战军在北平以北密云歼敌13军一个师。傅作义误以为东北野战军要直取北平,因而,又急令35军回师东撤,返回北平保驾。35军的东逃使毛泽东异常震怒,他3次电令杨罗耿兵团,务必于5日用全力控制宣化、怀来一段,“务使张家口之敌人不能东退”。杨得志部以昼夜200公里的速度直插目标,涉过洋河,士兵棉裤都结了厚厚的冰,于8日拂晓赶到新保安。李江就是这场急行军中的一员。他所在的19兵团65军从保定出发向张家口增援。因为快速行军,第一天他的脚就肿了,第二天就穿不了鞋了,又正赶上寒冬腊月,下雨又下雪,没办法,只能穿着两双老乡给做的布袜子在一尺多厚的冰雪里快速行进了一宿。到了宿营地,赶紧烧水烫脚,休整完毕大部队又继续行进。

“觉不觉得那会太苦了?”

“部队快速行军,脚走不了路,肯定会觉得别扭。”

“离家不远,那么苦,想过回家吗?”

“那想啥回家,那会儿想的就是生死,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要么是生要么是死。”

“您刚十几岁,没哭鼻子?”

“有什么可哭的,继续走呗!”

又走了一天到了鸡鸣驿。追上了35军,当天部队就去了新保安西南角的一个村儿,调整了一下,又调到了东北方向一个山沟里,把35军围在了里面,围了20天。李江所属的部队原本是没有总攻任务的,可是双方打得太激烈了,他们的团长眼见兄弟部队都冲上去了,干脆自己申请参加总攻。于是部队从城墙的东北角开始打,因为是突然命令,没有准备,武力跟不上,东北角攻不下来,部队绕道东门,才攻上去,一直打到西北角,到了当天下午三四点钟才结束战斗,整个过程李江紧随部队架线、接线,保证通信畅通。战役结束后,收拾战场的时候,李江还捡了一双敌军的皮鞋,大雪天本以为自己的双脚终于可以暖和一下了,结果穿不惯。新保安战役结束后,部队立即向大同进军,他发现穿着那双保暖的皮鞋不会走路了,跟不上队伍,后来干脆又扔了。

那时候,二十出头的李江身体好、跑得快、头脑灵活!平时电话线放到马鞍上由马驮着行军,遇到过河时,需要把电话线卸下来,因为嫌从马鞍上卸下再装上太费时间,他在遇到过河或是其他需要卸下来的情况,干脆直接连马鞍一起搬下来,扛起来就走,过了河再一起放上去。因为头脑灵活、体力好,他还立过三等功。

新保安战役结束后,李江随部队转战太原。战争打响前,要架线了,按照战前计划,走大路的话,需要一个半到两个小时才能布完。战争最重要的就是要争取时间,抓住战机。李江实地考察完地形后,决定改成小路布线,布好线,安置守电话的战友到固定的各个地点。他见其中一个战友跑得太慢了,一着急,干脆背起他直接跑着快速送到了目的地,整个任务结束了——15分钟,绝对超前完成任务,赢得了充足的时间。

父亲去世的时候,唯一的姐姐已经不在了,作为家中独子的他也已经四五年杳无音信,战争年月,生死不明。在农村有个风俗,家中老人去世了,谁来打幡抱罐谁继承老人的家业,李江家里虽然家业不大,但和其他族兄弟相比还算不错了。大家都认为李江已经不在了,于是一面劝李江媳妇趁着年轻带着年幼的孩子改嫁,一面想给李江父亲打幡抱罐,好继承他的家业。面对着年幼的孩子、年迈的老人,无奈之下,李江媳妇咬紧牙,自己代替丈夫全扛了下来,而此时的李江正转战在西北战场。

拿下太原后,部队还没有动,西安、咸阳的马家军见形势不妙就都向西北跑了。接下来一兵团和西北的兵团在宝鸡、渭水一带围困白崇禧的部队,李江所在部队在三原县西北进行阻击。宝鸡一带解放后,部队一路向西北追击,到花家岭的时候,部队两天行进了180里山路。

马步芳曾直言:“兰州是攻不破的铁城。”这话虽然夸张,但也充分说明了金城兰州的牢不可破。对于那场战役,因为惨痛,所以老人家印象深刻。

他们的部队打的是马架山战役,兰州东南方向的马架山是巩卫兰州的战略要地,此地的得失关系到整个战局的发展。马架山的敌人守军是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师”的100师299团和配属的298团一个营及一个山炮营,他们是马步芳的主力部队,凶狠顽强,俗称马家军。马架山的主阵地为古城岭,东西两侧全是悬崖峭壁,山后建有直通兰州的公路。古城岭上修建了大量防御工事。铁丝网、鹿寨和蜂窝似的地雷区比比皆是,由钢筋水泥浇筑而成的地堡形成一道道交叉火力点,并且每座地堡都有坚固的暗道相连接,从前沿至纵深挖有三道深、宽各5米的外壕,并在里面埋上了尖木桩。整个古城岭是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场战役中李江所在的部队,一个师伤亡近两千人。

兰州解放后,部队继续乘胜追击,进军青海。用李江的话说,“兰州攻下来了,青海就成大势所趋了”。

十多岁的时候,李江正帮家里干农活,一个长辈指着他的两条腿感慨:“这小子,这两条柱子真厉害!”正应了那句话,后来的李江靠着这两条腿在战火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又走到了朝鲜。

1951年正月十五,李江随所在的65军跨过鸭绿江,正式入朝作战,从此每天的生活就是上与飞机斗,下与追兵打。

了解朝鲜战争的人都知道汉江阻击战有多惨烈。李江入朝就赶上了那场战役,65军虽然不是主攻部队,但是那场战斗也参与其中,是侧援部队之一,打得同样激烈。李江一生中最凶险的经历都是在那里度过的。

部队打到了汉城,一次战役中,一个炮弹过来,把他们排一下端走四个人:二班班长加三个战士。像这样并肩作战的战友在眼前牺牲的情景太多了。他们班动作迅速,听见炮响,赶紧躲到涵洞里隐蔽起来,跟着就是一炮,哗的一声,隐蔽的涵洞周围一片弹片,稍慢点可能他们这个班也就完了。涵洞里是团指挥所,炮响过后,大家又相继出来继续战斗。

往南追打到汉城,撤回来,休整一段时间后又上,又打了一次,打到了北三江。结果大部队撤退了,他们的部队往里走,一下就被闷在了里面,出不来了。没办法只能白天上山打仗,晚上往回撤,敌人的坦克天天在外面来回“巡逻”,呼呼地。当然,用李江的话讲敌人也不敢拼命打,前面已经领教了志愿军的厉害,怕志愿军跟他们死拼。撤到第五天头上,师长实在没办法了,过来找到他们的团长,“老吴呀,想想办法呀!”团长胸有成竹地说:“没事儿,你走你的,放心吧。”到了第七天终于撤回了三八线。调整完后,重新部署,他们那个团被部署到板门店西北角的山头上。1953年7月停战谈判签字后,他们的团撤了下来。战争停了,炎热的夏天里他们开始修飞机场,修完飞机场,稍稍整顿后,到了秋天,他们撤回祖国。从朝鲜直接撤至张家口。

4 吾既归矣难侍亲长

父亲走的时候,他正在宁夏的战场上,毫不知情。母亲的离去却成了他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遗憾。

后来的后来,战争终于结束了,部队有了固定的驻扎地,李江第一次给家里写了封相隔七年多的家书,接到信的老母亲终于知道唯一的儿子这么多年尚在人间,于是不顾一切地赶到张家口去看望儿子。

其实,尽管一直在打仗,但是如果真想回家,还是有时间的。家一直在那里。当有人问到他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不回家时,他低头沉默了一会儿,轻轻地说:“我带出去的战友都牺牲了,只有我活着,我没办法面对他们的亲人!”当年,李江带着40多个发小儿、同乡一起走上战场,但是那些人大都牺牲在了战场上,尽管说有战争就会有牺牲,但是那些都是他的战友,他的手足,几年过去了,只剩下他自己。那份痛苦与愧疚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活着回来了,老母亲尚在,总该尽尽孝心了吧,可是忠孝总难两全,对李江来说确实如此,因为是军人,每年只能回家一次。父亲走的时候,他正在宁夏的战场上,毫不知情。母亲的离去却成了他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遗憾。那是1958年的秋天,一个下午,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接到电报的李江风尘仆仆从军队赶回家中。家人见他回来了,赶紧拉着他往屋里跑。此时的母亲躺在炕上,双眼已经什么都看不清了,李江只好站到炕边趴在母亲耳边叫了一声“妈”,老太太使劲睁开眼看了一眼天天念叨的儿子后,就永远闭上了双眼。李江跪在母亲跟前,泪如雨下,无论别人怎么劝解,一直长跪不起。在场的每个人都跟着默默地流泪。其实整个一年,母亲都缠绵病榻,几次非常凶险,可能意识到了自己时日不多,老太太每天都在念叨着儿子,唯恐最后看不到儿子。可她也知道儿子是军人不能随便请假回家。直到眼见老太太快熬不住了,家里人才赶紧给李江发了紧急电报。

5 岁月静好山河无恙

老爷子一辈子对党绝对忠诚,离休后最高兴的事就是交党费,而且一定要提前交,多交!

离休后的李江生活很规律,对什么都特别满足,你问他饭菜怎么样,“很好!”住得方便吗?“挺方便的!”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没有!”对他来说跟那些已经牺牲了的战友们相比,他太幸运了!现在党对他处处关心,他太幸福了!

平时话不多、对什么都没有要求的李江,只在一件事上偶尔会和老伴儿争执一下,而且很坚决,那就是看战争片的时候。

“您从军那么多年,最高职务是什么?”

“指导员。”

“您觉得低吗?”

“没有文化,已经不错了。太幸运了。”

只有这个时候老爷子才会显得特别开心,话匣子才会打开。但是老伴儿却非常不喜欢,因为当年日本兵就驻扎在村里,受了太多惊吓。这也成了这么多年两位老人唯一的矛盾。

老爷子一辈子对党绝对忠诚,离休后最高兴的事就是交党费,而且一定要提前交,多交!坚决不能占组织、占党的一分便宜。就在几年前,身体状况允许的时候,他每次交党费都要女儿开车带他去单位亲自交。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他对党的诚意。

言传身教,他的经历、对党的忠诚深深地影响了下一代:儿子在高中时成为了当时顺义唯一一个顺利考取空军飞行员的学生,大女婿、二女婿、孙女和孙女婿都是军人。一家三代都将青春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军队。(作者:王桂环)

(责编:代晓灵、万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