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群众关切 办好教育实事
——长春市教育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成效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长春市委教育工委、长春市教育局大力实施“1535”工程,将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逐一细化为“服务清单”,用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赢得群众的“满意清单”,把群众生活的痛点、难点、堵点转为了群众满意的“幸福点”。
锚定一个根本目标——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聚焦“五个围绕”——围绕高质量发展、保障民生、乡村振兴、便民利民、基层治理办实事;突出“三个重点”——关爱特殊群体、关注民生普惠、服务经济社会;做到党员领导干部“五个带头”——带头落实为民惠民便民的硬招实招,带头落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带头实施直接造福于民的项目工程,带头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纠纷矛盾,带头推进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把脉问诊破解教育领域民生难题。
目标明确、科学研判、靶向定位,精准施策、强力推进、稳抓落实……在长春市教育系统,一场场生动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蓬勃展开,一个个为群众办实事的脚步铿锵有力,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小事得到解决,长春市委教育工委、长春市教育局将惠民工程落到了实处、办到了百姓的心坎上,让为民办实事“走实”又“走心”。
确立办实事项目13252项 认领“微心愿”11281项
高站位抓统筹 推进落实见担当
“从3月至今,学校党员利用业余时间无偿为学生辅导功课,现已达到1000多人次,为家长减轻了经济负担,很多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长春市实验中学副校长李舒悦介绍,通过开展“我是共产党员”系列活动,学校形成了党员领导干部走在前、干在前的良好氛围。党员教师率先垂范,为全校教师树立了榜样,大家勇于奉献,急学生之所急,想家长之所想,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长春市实验中学蔚然成风。
优秀典型事例是一个优秀群体的缩影,在长春市教育系统,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不仅是锤炼党员干部履职为民的“磨刀石”,也是检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一段时间以来,长春市委教育工委、长春市教育局主要领导积极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头作用,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带头研究落实方案,带头联系服务群众,带头下基层听意见,带头出实招办实事,全市教育系统党员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不断加强,形成了一级带一级、上下齐心协力为民办实事的良好格局。
民有所需,我有所为。成立工作机构,制发工作方案和项目清单,专注教育高质量发展、校园环境改造、建档立卡学生帮扶、心理咨询服务、师德师风等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问题;明晰工作职责,细化实事项目,明确了“五个围绕”工作思路,建立活动联系点制度,扎实开展了“控辍保学行动、红烛先锋行动、万人助万企行动、万名教师访万家行动、护蕾行动”等项目工程,确保实事项目目标清、内容实、效果好;积极发挥党员领导干部“五个带头”示范作用,通过深入教学一线、深入学生家庭、深入社区群众,问策于民,问需于民,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实行项目管理、挂图作战、逐条分析解决。
截至目前,全市教育系统1.8万余名党员干部累计确立办实事项目13252项,认领“微心愿”11281项,现已兑现7717项,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在岗党员全参与。
课后服务惠及学生61万人 帮扶学生7.4万余人次
暖民心抓重点 克难攻坚求实效
为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长春市委教育工委、长春市教育局充实完善重点民生项目清单,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围绕与群众利益最直接的项目持续发力,确保教育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放学了,谁来接孩子?”是家长普遍关注的难题。针对于此,长春市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启动课后服务,各校立足实际,因生制宜,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设施,创新多种服务模式,将课后服务从单纯的学生看管延伸为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将“双减”工作与“五项管理”、课后服务、“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一体推进;通过免除经济困难学生课后服务费用,为学生义务辅导功课,强化治理有偿补课行为,有效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切实为学生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通过开展“一校一品”特色课后服务精品课程,为学生提供分层、分级、分类的个性化服务。
“孩子作业有老师辅导,我们可省心了”“我们这些上班族不用着急接孩子放学,终于能缓口气了”“课后服务还有很多社团活动,孩子说挺有意思的”……如今,课后服务在长春市中小学已经全面开花结果,截至目前,课后服务累计惠及学生61万人,有效解决了“家长接孩子难”问题。
与此同时,长春市教育系统紧盯学生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引导广大党员教师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学生的困难事、烦心事。各学校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业帮扶、心理帮扶、生活帮扶等工作。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党委创建了“长春市青少年心灵港湾”线上心理疏导平台,自今年2月平台开通以来,已经接受个体心理疏导3000余人次,进行心理危机干预23次,开展学生、教师及家长培训40余次,受益学生、教师及家长30万余人次。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深深感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给予我们家人般的温暖,在他们的陪伴和帮助下,我进步了很多。”来自新疆的西任对他在希望高中每天的学习生活都充满了期待。据了解,为解决新疆内地高中班学生异乡求学的后顾之忧,长春希望高中党委通过党员教师担任“代理家长”的方式,帮助远离家乡来长求学的新疆学子逾越语言障碍、解决生活难题。
此外,长春市城建工程学校党总支坚持助学与帮扶并举,守护好每一朵格桑花,让藏族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2021年,学校新建钢琴房、舞蹈教室、音乐教室等5个功能室,切实改善了学前教育专业藏族学生学习条件。通过实施“导师制”“小先生课堂”教学、“朋辈互助1+1”“党员义务门诊”等一系列实事活动,有效解决相关问题。“长春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好、很幸福,这段求学经历也将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这是所有在长春市城建工程学校学习的藏族孩子们的心声。
截至目前,全市教育系统党组织累计帮扶学生7.4万余人次,其中,帮扶学困生1.6万余人,帮扶经济上有压力的学生3万余人,帮助需要心理疏导的学生2.8万余人次,帮扶少数民族学生1398人。
服务企业2.4万余次 推荐毕业生8322人
深挖潜抓创新 助力发展强保障
“一个女老师,不但专业过硬,竟能如此吃苦,长职院的老师果然不一般!”在长春新金享冷弯型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温杰对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高玉侠老师给予他们的帮助赞不绝口。
今年,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35名党员教师深入一汽解放、中车长客、吉林通用机械、长春新金享等企业一线,成立教师工作站,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或产品开发,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目前,学院已帮助企业完成辊轮设备改造、激光工作平台改造、车体型钢智能产线升级3项技术研发与项目建设,为企业节省研发经费150万元,项目落地后企业可获得直接经济效益900余万元。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为发展开新局。在长春市委教育工委的引领下,全市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党组织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意识普遍提升,为民办实事呈现出新的“打开方式”,如何把实事办得有力度,把好事办得有温度,长春市教育系统各级各部门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强化内涵提升,开展职业教育样板城市建设,各类职业院校党组织大力实施职教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智慧汽车创新中心等专业群,重点建设3个国家级职业教育集团。举办全国首家职教博物馆开馆仪式、《中华职教年鉴》首发式、职业教育高峰论坛,推动职教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强化服务效能,制定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行动计划,明确35项重点项目;制定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产教融合整体框架和实施路径。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与6家行业商会签订了《创新联盟战略合作协议》,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与一汽解放、中车长客等企业共同组建应用技术研发项目团队。截至目前,全市教育系统中高职院校党组织服务企业2.4万余次,推荐毕业生8322人。
强化宣传引导,成功承办“创业长春梦想成真”市长走进高校宣传推介活动,引导广大优秀毕业生选择长春、扎根长春、贡献长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为准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宣传、职业指导,密集推出企业宣讲会、就业讲座,累计举办招聘会71场次,为毕业生提供530家招聘单位、2万余个高质量实习就业岗位。尤其在疫情期间,长春市委教育工委牵头组织职业院校4000余名毕业生,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既检验了学生的技术技能,又锤炼了学生的担当奉献精神。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民生”二字的分量将持续加码。接下来,长春市委教育工委将全力推进“2021年建设幸福长春行动计划”,致力于办好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进行资助及免除相关费用;提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补助标准;搭建教育资源信息化共享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新增6所义务教育网点布局学校,目前正在建设中;打造10所特色高中示范校;推进市少年宫异地新建;为616所中小学改善体育美育场地器材设施设备;升级改造56所公办普通高中理化生实验室仪器设备;打造学校“视力健康教育基地”;实施中小学校电清洁取暖工程等教育民生实事,持续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不断增强学生和家长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